1.宁夏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早的一场雪是几月几号下的?

2.有关北方民族大学(宁夏银川)周边环境,知情者进!

宁夏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早的一场雪是几月几号下的?

银川下雪了吗2020_银川天气有没有雪了

2017年10月8日,宁夏降下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早的一场雪!据了解,这是56年来宁夏最早的一场雪,当天宁夏首府银川清晨的气温仅有0.7 。

10月8日至9日,全区大部出现持续雨雪天气,其中8日夜间石嘴山市北部、贺兰山沿山、盐池、海原及六盘山区出现了降雪,其它地区出现小雨转雨夹雪。截至9日7时,有31个自动站累计降水量超过30毫米,最大累计降水量出现在海原气象站,达39.5毫米,最大小时雨强11.1毫米/小时,出现在大武口区长兴街道办郑官沟。据气象部门介绍,银川(初雪日13年10月12日)、吴忠(12年10月20日)、陶乐(12年10月20日)、永宁(13年10月12日)、灵武(12年10月19日)是1961年以来最早。

冷空气降临,使得全区最低气温持续下降6.1 -10.4 ,9日清晨大部地区最低气温普遍在-3 -2 ,有235个自动站最低气温低于0 ,出现霜冻天气。同时宁夏气象台发布霜冻**预警信号和暴雪蓝色预警信号,预计:当日夜间,贺兰山沿山、石嘴山北部、银川市南部有小雪,吴忠市东南部、中卫市南部和固原市大部有中到大雪,局地暴雪,其他地区阴,10日白天到12日全区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10到11日全区最低气温在零下3 到0 ,有霜冻;最高气温10到11日川区在8 到11 ,山区在6 到8 ,12日川区升至15 到17 ,山区升至10 到14 。

从气温来看11日最高气温就有所回升,12日最高气温升至17 ,但第二波冷空气已蓄势待发,将在10月13日赶到,气温又会打回原形。提醒小伙伴们,最近气温波动,出门多穿点,秋裤、棉裤随意切换。加上尚未供暖,在家也要穿厚点。

有关北方民族大学(宁夏银川)周边环境,知情者进!

主要景点

[编辑本段]

西夏王陵

西夏历代帝王的陵寝,位于西夏区贺兰山东麓, 随地势布列着西夏国的9座帝王陵,200余座王侯勋臣—贵戚的陪葬墓,有佛寺遗址1处和西夏砖瓦窑10余处,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迹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西夏王陵建筑风格独特,面积大而陵墓集中。风景区共50多平方公里,其中王陵高大雄伟,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

镇北堡西部影城

位于西夏区镇北堡镇,原址为明清时代的边防城堡。著名作家张贤亮发现了它,并在80年代初期将它介绍给了**界。迄今为止,这里已拍摄了获得国际国内大奖的《牧马人》、《红高粱》、《黄河谣》、《黄河绝恋》、《大话西游》、《新龙门客栈》等六十多部剧。镇北堡西部影城在中国众多的城中以古朴、原始、粗犷、荒凉为特色。在此摄制影片之多、升起明星之多、获得国际、国内大奖之多,皆为中国各地城之冠,被誉为“中国一绝”。因其对中国**事业的特殊贡献,享有“中国**从这里走向世界”的美称。

贺兰山岩画

位于西夏区贺兰山东麓贺兰口内,距银川市区60公里。山口内有千余幅岩画分布在沟谷两岸绵延600多米的山崖石壁上。画面以人类画像为主的岩画占岩画总数的一半以上,其次为牛、马、羊、驴、鹿、鸟、狼等动物图形。此外,还凿刻有、祭祀场面的图案和日、月、星、辰、人手、人脚及西夏文字等。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经济状况、宗教信仰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堪称是一处珍贵的民族艺术画廊。

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西夏区的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在近万公顷的范围内,高耸入云的油松、杜松、云杉等天然林木一望无际。吐红的樱桃、挂紫的丁香、披粉的蒙古扁桃等珍稀灌木遍布山谷沟壑。层层林海,色彩斑斓,变幻无穷,令人叫绝。

三关口明长城

位于西夏区贺兰山东麓,系宁夏通往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的交通要道。明为边防安全,在三关口筑长城(明称为边墙)、设关隘,成为当时宁夏镇城防的“四险”之一。后几经重修、增筑,墙体绵延山峰之巅,山陡壁峭,地形险要,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三关口绵延纵横的长城与墩台、烽火台左右联属,有西控大漠、扼咽喉要道之险。

海宝塔

俗称北塔,位于兴庆区北部海宝塔寺内。海宝塔始建年代不详,据明代《万历朔方新志》记载,我国南北朝时期大夏国王赫连勃勃重修,是一座方形9层11级楼阁式砖塔,通高53.9米。登临塔上,银川塞上江南风貌一览无余,明清时代列为宁夏八景之一,称为“古塔凌霄”。寺院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景色秀丽。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寺院举办“盂兰”庙会,相沿至今。

鼓楼

位于兴庆区解放东街和鼓楼南、北街的十字路口。钟鼓楼始建于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通高36米,以台基、楼阁、角坊组成。整座鼓隹雕梁画栋,雄伟壮观。

南关清真大寺

位于兴庆区南部,银川穆斯林群众于1981年募资重建的一座具有阿拉伯风格和民族特色的建筑群体。上层大殿可容1300余人做礼拜;下层设沐浴室、小礼拜殿、女礼拜殿、阿拉伯语学校、阿訇卧室、会客厅等。楼顶正中耸立一大四小绿色穹隆顶,顶端新月高悬。殿前两侧各建30米高的“宣礼塔”,中部设一座直径15米的喷水池。整个建筑布局严谨,装饰华丽,精致典雅,宏伟壮观。每逢“主麻日”或每年回族传统节日时,成千上万穆斯林在此聚礼,从事民族宗教活动。

鸣翠湖

位于兴庆区东郊的鸣翠湖湿地生态旅游区,距市区8公里,邻黄河2公里,规划面积10000余亩,是集生态保护、旅游观光、会议度、休闲为一体的生态示范园区。鸣翠湖有鸟类种,其中黑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大鸨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金水园

金水园旅游区位于灵武市,面临黄河,背靠毛乌素沙地。园内存黄河游船、摩托艇、内湖划船、沙滩运动场、沙浴场、汽车摩托车越野等项目,世界沙滩排球比赛曾在这里成功举行。

水洞沟遗址

位于灵武市,是目前中国发现的考古资料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之一。这座1919年由比利时人肯特发现的遗址,迄今已有3万年的历史。在这里发现了野驴、犀牛、羚羊、牛、猪等动物化石和各种石器1.1万多件。“水洞沟遗址”的发掘表明:早在3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

承天寺塔

俗称西塔,位于兴庆区西南部。始建于公元1050年的西夏时期,据记载,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死后,其子刚满周岁,就登上皇帝宝座。皇太后没藏氏为保其子毅宗皇帝“圣寿无疆”,护佑西夏江山“延永坚固”,建造了这座“承天顾命”的寺院和佛塔。它与凉州(今甘肃武威)的护国寺、甘州(今甘肃张掖)的卧佛寺同是西夏著名佛教圣地。这座外观13层、内11层的砖楼阁式塔,呈八角形,高64.5米。登塔眺望,古城全貌尽收眼底,景色令人神往,微风吹来,塔铃叮当,愈显出禅院的幽静。

宁夏博物馆设在承天寺塔内,设有宁夏革命史陈列、西夏历史陈列、贺兰山岩画展、回族民俗展等。

西夏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西夏陵园为背景、真实形象地展示西夏王国兴衰历史的博物馆。全馆占地面积5300平方米,西夏佛塔密檐式建筑造型,风格别致,既有现代建筑之气势,又与陵区遗址相呼应,形成了浓郁的民族建筑风格。

除上述景点外,银川还有贺兰山滚钟口、玉皇阁、纳家户清真寺、华夏珍奇艺术城、银川南薰门(南门)等旅游景区(点)可供游人参观。

自然地理

[编辑本段]

1、地理位置

银川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东与盐池县接壤;西依贺兰山,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为邻;南与同心县、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相连;北接平罗县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相邻(以明长城为界)。其地域范围在北纬37°29′~38°53′,东经105°49′~106°53′之间,总面积9491.0平方公里。2005年城市建成区面积为94.96平方公里,市区公用设施敷设范围110平方公里。

2、地形地貌

银川市区地形分为山地和平原两大部分。西部、南部较高,北部、东部较低,略呈西南—东北方向倾斜。地貌类型多样,自西向东分为贺兰山地、洪积扇前倾斜平原、洪积冲积平原、冲积湖沼平原、河谷平原、河漫滩地等。海拔在1 010米~1 150米之间,地面坡度为2‰左右,土层较厚。银川西部的贺兰山为石质中高山,呈北偏东走向。全长约150公里,宽20公里~30公里。最高峰海拔3 556米,是阻挡西北冷空气和风沙长驱直入银川的天然屏障。贺兰山在银川市境内近70公里,面积5.88万公顷,山高坡陡,气势雄伟。

3、土壤水系

银川地区土壤类型分为9大类、28个亚类、48个土属及500多个土种或变种。贺兰山至西干渠之间主要为山地灰钙土、草甸土和灰褐土,东部冲积平原主要为长期引黄灌溉淤积和耕作交替而形成的灌淤土,局部低洼地区有湖土和盐土分布。灌淤土土质适中,理化性好,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适种性广。土壤类型的多样性非常适合发展农业生产和多种经济作物生长。

银川地表水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富含泥沙,有肥田沃地之功。境内沟渠成网,湖泊湿地众多。黄河是银川的主要河流,流经银川80多公里,南北贯穿。银川平原引用黄河水自流灌溉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引黄干渠有唐徕、汉延、惠农、西干等渠,年引水量数10亿立方米。配套排灌干支斗渠千余条,长数千公里,形成灌有渠、排有沟的完整的灌排水体系,保证了13万多公顷农田的灌溉。

4、湖泊湿地

银川历史上由于黄河不断改道,湖泊湿地众多,古有“七十二连湖”之说,现有“塞上湖城”之美称。全市有湿地面积3.万公顷,主要为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其中天然湿地占湿地面积的60%以上,自然湖泊近200处,面积100公顷以上的湖泊20多处。较著名的有鸣翠湖、阅海、鹤泉湖、宝湖、西湖等。银川湿地有丰富的动植物,湿地植物有190多种,湿地野生动物有150多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小鸨、大鸨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等19种,自治区级保护动物24种。银川湿地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鸟类栖息地之一。

5、自然

银川地区山川兼备,地貌类型多样,受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影响,形成了多种类动植物。银川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肥沃,沟渠纵横,水利丰富,加之日照充足,热量丰富,自然条件优越,自古以来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是重要的农林牧渔生产区。银川境内天然湖泊众多,自然水面数万公顷,水质良好,水域内水草茂盛,具备发展水产养殖的优越条件。贺兰山区是银川市唯一的天然林。总面积2.67万公顷,有天然次生林1.2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2.8%。林种主要有云杉、油松、山杨等乔木,还有山榆、山杏等灌木。此外,有野生药用植物40多种,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獐子、马鹿、蓝马鸡、青羊、狐狸等32种。贺兰山东麓地区,其气候、土壤、地理条件接近甚至优于法国优质葡萄产区——波尔多地区,是世界优质葡萄栽培的最佳生态区之一。银川地区矿产有煤炭、赤铁矿、熔剂石灰岩、熔剂白云岩、熔剂硅石、磷块岩、水泥石灰岩、辉绿岩等。贺兰石“石质莹润,用以制砚,呵气生水,易发墨而护毫”,自古就有“一端二歙三贺兰”之盛誉,为中国“五大名砚”之一。灵武矿区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特别是煤炭储量以及其具有的高发热量、低灰、低硫、低磷等品质,在全自治区乃至全国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6、气候特点

银川市及其所属各县(市)属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迟夏短,秋早冬长,昼夜温差大,雨雪稀少,蒸发强烈,气候干燥,风大沙多等。年平均气温8.5℃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 800小时~3 000小时,是中国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200毫米左右,无霜期185天左右。

2006年,银川市及其所属各县(市)2006年总的气候特点是:年平均气温偏高,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大部偏少,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1%,平均风速为2.3米/秒,年蒸发量小于历年平均蒸发量,全年无霜期1天。具体情况为:

气温 2006年,银川市及其所属各县(市)年平均气温在10.1℃~11.0℃之间,较常年偏高1.2℃~2.1℃。其中,银川市区、永宁县全年均偏高,贺兰县、灵武市除9月份分别偏低0.6℃、0.3℃外,其余月份气温均偏高。3月10日~12日、4月10日~12日,银川市出现二次寒潮天气过程,全市过程降温均在12℃以上。其中4月12日最低气温-3℃~-5℃。6月16日~19日,银川市出现干热风天气。其中6月16日永宁县最高气温36.3℃,6月30日灵武市最高气温36.6℃。

降水 2006年,银川市及其所属各县(市)年降水量在143.2毫米~195.8毫米之间。其中银川市区较常年偏多9.5毫米;永宁、灵武、贺兰等县(市)分别偏少11.2毫米、37.4毫米、35.4毫米。6月28日,银川市大部地区出现了雷雨大风天气,最大瞬时风力达到8级至9级,局部地区出现了冰雹。7月14日~15日,银川市出现区域性暴雨。其中银川市区降水量达到112.5毫米,灵武市临河镇降水量达到130.6毫米,均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日降水量的最大值。

日照 2006年,银川市及其所属各县(市)年日照时数在2 665小时~3 069小时之间,与历年同期相比,除灵武市偏多57.6小时外,其他各区县均偏少239.3小时~240.2小时。

经济发展

[编辑本段]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预计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393亿元,增长13.8%(比上年,下同),年均增长13.8%(4年,下同);人均GDP 2.69万元,增长10.9%,年均增长1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2亿元,增长17%,四年累计878亿元,年均增长1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4亿元,增长17.2%,年均增长15.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1亿元,增长20.2%,年均增长18.6%。城市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百强。县域经济增势强劲,灵武市跨入西部百强县(市)。

城市建设

[编辑本段]

城市面貌变化巨大。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一倍,达到106平方公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塞上湖城”魅力彰显,城市品位显著提升。

突出完善城市功能,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以“五创”为载体,全面实施“三大战役”和“九大工程”,城市建设的投入、速度、规模前所未有。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任务。新区建设全面提速,城市重心西移战略取得重大进展。新建改建城市道路61条,电缆入地率达67.4%,亲水大街、贺兰山路等一批主干道路建成投入使用,绕城高速加快推进,城市路网体系逐步完善。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改造小街巷112条,依法拆除违法违章建筑400多万平方米。实施了海宝公园、森林公园等一批园林绿化项目,年均新增绿地300公顷,人均公共绿地达8平方米。完成银西防护林工程7066公顷。加强湖泊湿地保护,以艾依河、北塔湖为重点的水系建设全面实施,阅海、鸣翠湖、宝湖被命名为国家湿地公园,城市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狠抓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先后荣获全国节水型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自治区园林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称号。“唐徕渠环境综合整治”、“银川湖泊湿地恢复与保护”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