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珠江三角洲的水系与地形特征

2.历史上的招商

3.惠州位于广东省什么位置

4.国庆期间有什么景点非常适合秋天去呢?

5.珠江三角洲的地理概况

珠江三角洲的水系与地形特征

查询广东深圳天气预报_特别时期的广东深圳天气

珠江三角洲是广东省平原面积最大的地区。珠江三角洲地貌的形成,是由西、北、东三江汇聚珠江所挟带的泥沙,沿流途经数千年的沉积而在中下游形成40~60米厚度的冲积平原。并陆续在新会、顺德、番禺、东莞和南海的西樵山及广州以南的桂岛等地出现较大的居民点。

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由西江、北江两个三角洲构成的古珠江三角洲逐渐连成一片,并与其后成陆的东江三角洲相连从而形成现代的珠江三角洲。而由于珠江三角洲处在北回归线以南,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因而农牧渔业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之势。

扩展资料:

地理位置:

从20世纪初开始,中外地质、地理、水文、水利工程学界便对珠江口是否存在三角洲的问题众说纷纭,后来,否定说一度占了上风,其主张者不乏重量级的中外学者。

如瑞典水利专家柯维廉只承认广州至澳门一带有沙堆积的小规模三角洲,称为“广州三角洲”,而当时在中山大学任教的瑞士教授德罗菲斯和哈安姆则干脆宣称没有珠三角,后来成为著名地质学家的陈国达也是当时“否定说”的支持者。

百度百科——珠江三角洲

历史上的招商

1.招商局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哪些第一

招商局历史上曾创造了中国多个第一。这首先表现在制度创新方面。作为中国第一家近代民族工商企业,招商局在企业组织、管理上并未沿袭旧制,而是根据所从事产业的现实要求,限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了诸多的探索,在解放前的发展历史上经历了官督商办、商办、国营等不同的管理体制。特别是在初期的资本筹集方面,招商局在中国率先启用了一种新型的工商企业组织形式,即股份制企业组织形式,使招商局成为近代中国第一家以西方股份制企业为学习对象的新型股份制企业。招商局所从事的轮运业,需资庞大,非集众商之力无以办理。故招商局当时开创性地向民间发行股票,招股集资。股票以等额划分,可以买卖转让,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在招商局的带动下,兴办股份制企业在中国迅速蔚成风气。1872年,股份制企业只有招商局一家,到1887年,在《申报》上公开登载股票价格的企业就达36家。正

如时人所说:“招商局开其端,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虽其中亦有成与不成之分,然其一变从前狭隘之规则”。⑥这批股份制企业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经济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招商局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开创作用,还表现在它以其先行一步积累起来的资金、人才、管理经验等,或直接创办、或参与投资、或派员管理,带动了一批新兴民族工商企业的兴起。其中包括:中国近代第一家大型煤矿开企业——开平矿务局,第一家钢铁煤炭联合企业——汉治萍厂矿公司,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家机器纺织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等等。这些企业的创办,分别开创了中国近代矿业、冶炼业、金融业、纺织业等新兴经济领域,推动中国经济进入近代经济的时代。

2.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商业项目是

如果我说妓院的话,你肯定是不能纳我的了!看啊可能下面吧那它是快速时尚品牌在中国的t型台,它是都市生活方式和标准的重新定义者,它更是过去2年来中国最成功的商业零售商。

问题:能否复制? 文 《环球企业家》 房煜 在美国和欧洲,百货商场和大型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在专卖店和沃尔玛这样的平价零售巨头面前步步退缩,但在中国却完全是另一番情形。如果你对此有怀疑,不妨到位于北京西单的大悦城去看一看。

自诩为“国际化青年城”的这家购物中心总营业面积达11.5万平方米,相当于半个鸟巢体育场,几乎是西单商圈总营业面积的40%。风靡全球的众多快速时尚(fast fashion)品牌皆汇集于此:来自日本的优衣库(uniqlo)、英国的next以及西班牙的zara和h&m。

在这里,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宛如美国圣诞购物季那样的狂欢式场景。 关于大悦城,你可以有多种方式来形容它:都市生活方式和标准的重新定义者,快速时尚消费的潮流胜地,过去两年来中国最成功的商业零售公司。

自2007年12月28日开业以来,它的所有商铺在5个半月内全部出租一空。它吸引了234个品牌,其中46个品牌是首次进入北京市场,另外58个品牌选择其作为进入西单商圈的第一站。

过去2年来,这个庞然大物的日销售额最高时达1050万元,日人流量一度高达20万人次。 人们很想知道,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2007年时,北京商业地产的店铺空置率高达30%,通过收购拿到该项目的大悦城开发商中粮置业集团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零售业成败的关键因素—选址已无法更改,地理位置和交通环境都已被限定。虽然西单号称北京人流量最大的商圈,但人流多集中于马路的东侧,一街之隔,大悦城所在的西侧地段一度成为商业死角,手机大卖场、北京福彩西单大卖场都曾折戟于此。

另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是,虽然西单商圈名声在外,但顾客的消费能力有限。大悦城首席招商兼运营管理顾问——香港司培思商业经营管理集团在初期调研时发现,该区域消费者单次开销金额在101-310元的比重占到70%,1000元以上的只有4%。

消费群相对年轻化,购买力有限,主要以目的性消费为主,这甚至可从在此深耕多年的中友百货当时的泊车位数目略知一二—只有区区50个。 大悦城崛起的秘密概括起来可能非常简单:中国消费者对在购物中心消磨时间的这一生活方式的新偏爱,以及快速时尚消费热潮加速到来所创造的零售业机会。

除此之外,还应该看到,中国的人均购买力还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这使得任何一个新加入者都有机会起到提高人流——而不是分散人流的作用,并提升单个消费者的花销金额。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估计,在没有提振消费的新措施下,中国的消费将会增长到占gdp的39%,这远远低于世界上许多经济体。

不过,作为一种商业业态,大悦城并不是一项新发明,它的直接模板是过去5年来华润集团在深圳打造的万象城(现任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的前一个作品)。这一模式最早出现于1956年,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建立的第一个大型购物中心南谷(southdale),就此永远改变了美国的购物和零售模式。

到2004年时,美国已经有47000多家这类拷贝者。 本质上,你可以把大悦城这样的购物中心看作是迪士尼式的主题公园,就像是把西单或者王府井搬进了室内,在这里,你可以购物、、剪发、就餐、喝咖啡、玩街拍,或者只是信步闲逛。

它同样具有广场文化的特质,只不过是覆盖了一个大大的屋顶。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里,它利用一系列暗示让消费者不断移动:透明的栏杆使视线不受妨碍,人造树木创造的垂直感觉促使你乘着电动扶梯来到另一层,明亮的灯光让你感觉一直停留在午后三点,从而忘记时间的流逝。

甚至于,它还控制着内部气候:一年四季都像是保持着晴朗温暖的天气。 如此精心营造,反映了这类购物中心与超级卖场运营哲学的根本不同:后者追求效率,所以希望消费者购物所花时间越短越好;购物中心则希望消费者在这里呆得越久越好—谁知道呢?也许下一秒钟,消费者就会冲动地打开荷包决定购买。

事实上,很多零售业者都忘了做一件事:应该重新认真地丈量一下消费者的“步行距离”。传统的百货公司总是按珠宝/化妆品、女装、男装、家居/儿童用品来从低到高划分楼层功能,餐饮等服务一般设在地下一层或最高层。

这种布局暗示消费者走进商场时带有强烈的目的性,楼层与楼层之间的带动效应很低。 但大悦城试图做到的是,让消费者在这里想做什么都可以,或者说,不想做什么也可以。

从2层到5层,分别有星巴克、汉堡王、味千拉面、台湾小吃等,如果你乘坐号称亚洲跨度最高的室内电动扶梯直接到达6层,电梯口就是肯德基。在每一楼层,大悦城都为消费者提供可随时休息的场所,这种可以“走走停停”的布局设计,正是对消费者步行距离认真考量后的结果:把“人”作为购物中心规划和组织的核心,通过对消费者购物心理及行为习惯的研究,进行整体商业组织。

西单大悦城开业初期,时任总经理、现任中粮置业集团副总裁的暴雪松会到地下车库去查看停车记录,当他发现顾客的泊车时间从最初的40分钟变为后来的3个多小。

3.清代的招商局在历史上是怎样记录的

最早的中国轮船公司是清代的招商局。

是最 早的民用轮船航运企业,由清后期(1872年)洋 务派官僚李鸿章组建。组建资本是官方借用,数额为20万串钱。

公司于1873年定名为“轮船招商 局”,由唐廷枢任总管,总局设在上海,在烟台、天津、营口、汉口、广州、香港、神户和吕宋等地设有19个分局。 轮船“伊敦”号是航行于沿海的第一艘挂国旗的船舶。

该局经营方针是商办官支 持。运漕为根本,揽货为航运的基础。

至1914年 全部财产达1700万两。1932年归属交通部,改 名“国营招商局”。

1937年拥有轮船86000吨左 右,占当时公私营轮船1/6弱。 由于战乱,招商 局曾先后迁入香港、重庆等地。

在历史上,招商 局的成立冲破了外国资本家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局面,对 *** 外国资本主义侵人和发展民族资本 主义起到一定作用。1949年,招商局拥有船舶近 400艘,近40万吨。

1951年改名为中国人民轮船公司,迁至北京,原上海的总公司改为区公司并 于1953年5月改名为上海海运管理局。 950年1 月15日原招商局香港分局起义,成为中华人民共 和国交通部在香港的代表机构,招商局名称改为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为交通部直属一级企业,从事以航运为主的多种经营。

4.招商局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哪些第一

招商局历史上曾创造了中国多个第一。

这首先表现在制度创新方面。作为中国第一家近代民族工商企业,招商局在企业组织、管理上并未沿袭旧制,而是根据所从事产业的现实要求,限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了诸多的探索,在解放前的发展历史上经历了官督商办、商办、国营等不同的管理体制。

特别是在初期的资本筹集方面,招商局在中国率先启用了一种新型的工商企业组织形式,即股份制企业组织形式,使招商局成为近代中国第一家以西方股份制企业为学习对象的新型股份制企业。招商局所从事的轮运业,需资庞大,非集众商之力无以办理。

故招商局当时开创性地向民间发行股票,招股集资。股票以等额划分,可以买卖转让,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在招商局的带动下,兴办股份制企业在中国迅速蔚成风气。1872年,股份制企业只有招商局一家,到1887年,在《申报》上公开登载股票价格的企业就达36家。

正 如时人所说:“招商局开其端,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虽其中亦有成与不成之分,然其一变从前狭隘之规则”。

⑥这批股份制企业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经济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招商局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开创作用,还表现在它以其先行一步积累起来的资金、人才、管理经验等,或直接创办、或参与投资、或派员管理,带动了一批新兴民族工商企业的兴起。

其中包括:中国近代第一家大型煤矿开企业——开平矿务局,第一家钢铁煤炭联合企业——汉治萍厂矿公司,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家机器纺织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等等。这些企业的创办,分别开创了中国近代矿业、冶炼业、金融业、纺织业等新兴经济领域,推动中国经济进入近代经济的时代。

5.招商局的发展历史

中国清末创建的首家官督商办企业。

19世纪70年代,在外国航运势力的冲击下,中国运输漕粮和南北物资的旧式航运业遭严重破坏 。1873年1月 ,在李鸿章的主持下上海成立了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借官款制钱20万串,并招商集股。

洋行买办和工商业活动家徐润、洋行买办和洋务企业家唐廷枢先后参加招商局,在集股和经营方面有所贡献。招商局总部设在上海,中国各大港口,日本的长崎、横滨、神户和新加坡等处设有分局。

由于受到外国势力的阻挠,当时仅经营南北洋航线和长江航线,国外航线未能通航。1877年,招商局以 220 万银两购买了美商旗昌轮船公司全部旧轮船和其他设备,有轮船 25艘,运输能力2.7万吨,颇有盈利。

1883年共招股本 200万两。18 年招商局以历年盈余转作资本增资为400万两。

1909年改为商办,成立董事会。1911 年有轮船29艘,运输能力4.9万吨 。

辛亥革命后 ,局董事会几经改组,经营无起色,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利较丰。1924年改为股份公司。

1930 年 *** *** 将其收归国营 。1932 年划归交通部后,运输降至5万余吨 ;房地产投资则续增 ,占总资产的80%左右。

抗日战争胜利后,招商局接收敌伪轮船332艘,购买外国轮船106艘,并投资其他轮船公司。1948年8月, *** *** 将招商局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以一半股本出售招商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招商局在大陆的财产由人民 *** 接管,迁往香港的招商局全体员工及13艘轮船于1950年1月13日在香港宣告起义,继续经营并有所发展。介绍招商局之历史,还需要提到台湾阳明海运公司,是因为阳明海运公司的前身即为招商局。

招商局为中国第一家航运公司,创立于1872年清同治年间,本身是中国航运近代发展史,也见证中国的近代史,在中日抗战期间更因为是全国最大的航运公司,所以不管是支持军事运输、甚至在战场上为战略需要,将船舶沉在江中,以阻挡日军的攻击,使国军可以争取更多的撤退时间,对国家有很大的贡献。后来随着中国 *** *** 撤退到台湾,大陆及台湾当局各自恢复招商局营运,招商局仍是台湾岛内最大的航运公司,且极受台湾当局重视。

在12年,刚好也是招商局第100周年时,成立了阳明海运公司专门从事国际航运业务。招商局在台湾省招商局的创办人是清朝的通商大臣李鸿章,他鉴于清末对外战争失利,航权丧失,不论沿海或内河航权都被外轮势力掌握,国内的小船根本无法与之竞争,为了避免运输命脉为外人垄断,因此才上奏折给慈禧太后,创议招商成立轮船公司,因此才取名叫招商局。

所展示的奏折就是当年李鸿章上呈的奏折,由奏折最后可以看到太后的位置还高过皇上,这也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慈禧太后掌权的历史。奏折原本如今存在大陆。

展示柜中的金质奏章系属大陆招商局按原本缩小复制赠送予阳明。招商局在局史上可以分做几个时期,在来台初期,由于招商局的地位特殊,虽然隶属交通部,但实际上招商局的董事长、总经理均经最高当局同意任命。

但后来因为阳明海运设立后逐渐只剩管理处,而在1995年配合立法院的决议,并入阳明海运公司。大陆的招商局则仍然在香港设立营运总部,成为拥有金融、营建、运输、造船、码头等极具规模的企业集团。

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2 年 12 月 28 日。截至2010年5月底止,阳明海运拥有 80 艘营运船舶,承运能量高达 410 万载重吨/ 32.1万TEUS,船队包括货柜船、散装船、及代营台电运煤轮。

阳明海运自成立以来,全球员工秉持 “ 团队 、创新、诚信、务实”的经营理念,不断创新求变、齐心协力、克服困难,不仅以“准、快、稳、省”四大准则提供优良服务,成为全球名列前茅的海运公司, 平均船龄更为全球最年轻的公司之一。

6.古代历史上都会和商业中心的区别

中国商业中心的形成、发展经历了古代、近代、新中国的历史演变过程。

在古代先秦时代,中国在商业经济活动发达的黄河流域出现了一些不具有完全商业中心意义的商品集散中心,如大粱(今开封)、蓟(今北京)、洛阳等地,这是中国商业中心的萌芽。

隋唐时期,开始出现了一些商业中心。

隋唐前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商业中心集中于北方和内地,如西京长安、东都洛阳。

随着全国经济的繁荣,商业中心的地域分布向南扩展,长江中下游地区逐渐出现了新的商业中心,例如建康(今南京)、苏州、杭州、扬州等,但当时长安仍是全国最大、最繁荣的商贸中心。

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商业中心进一步发生变化,商业中心进一步增加,多以南方商业中心为主,如宋代的临安(今杭州)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

明清时期,全国商业中心城市达50多座,北方除北京、盛京(今沈阳)由于先后成为京都所在地而是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外,南方商业中心以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线三个地带最为兴旺,出现了一些商业名城,如明、清时期的“四大名镇”——河南朱仙镇、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镇、湖北汉口镇(今武汉)等。

近代,从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100多年间,由于西方列强发展起来,从而使中国商业中心偏集于东部沿海地区,内陆偏少,地域分布不平衡。

这一时期商业中心主要是广州、上海、天津、厦门、青岛、大连,并以上海最为繁荣。

新中国成立以来,除对东南沿海商业中心进行技术改造,调整商业经济结构卓有成效从而继续扩展外,广大内地尤其是西北、西南地带发展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使之迅速崛起一批新的商业中心,如兰州、西安等。

而且从全国的角度观察,初步形成了全国各省(区)、地、县乃至乡镇(集镇)多层次的商业中心体系。

商业中心的地域分布由东部沿海逐步向内地发展,历史上形成的不合理的商业中心分布状况逐步改善,日趋合理。

商业中心按其规模可分为全国性商业中心和地区性商业中心。

惠州位于广东省什么位置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属珠江三角洲东北、东江中下游地区。

地处北纬22°24′~23°57′,东经113°51′ ~115°28′之间。市境东西相距152公里,南北相距128公里。东接汕尾市,南临南海,并与深圳市相连,西南接东莞 市,西交广州市,北与韶关市、西北与河源市为邻,与周围6市政区界线846.49公里。市驻惠城区江北。

现辖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设有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

扩展资料

1、惠州的历史文化

惠州自南朝梁以后,特别是隋以后的千余年间,先后为州(郡)、路、府、区、市等行政区的所在地,成为东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所辖之地,"大海横陈,群山拥后",东扼粤东咽喉,北控粤、赣要冲,水、陆拱卫广州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素为兵家必争之地。

惠州是东江中下游的中心城市,处在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和潮汕文化的交汇地带,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兼收并蓄,广东汉剧、渔歌、山歌、舞龙、舞狮、舞春牛、瑶族的舞等各种文化活动盛行,民间文化多姿多彩。

惠州的"李家拳"是中国武术中南拳的五大拳种之一,惠东的"平海渔歌"名扬神州,龙门的"农民画"被誉为中国三大民间画之一,是"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的一朵奇葩"。

历代许多名人对惠州情有独钟,其中东晋道教理论家、化学家、药物学家和医学家葛洪,来到惠州罗浮山修道炼丹、药济世,把罗浮山开创为岭南道教发祥地。

北宋杰出文学家苏轼寓居惠州两年零七个月,留下"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佳话;明代本地曾有"三尚书"(叶梦熊、杨起元、韩日缵);清末、民国时期,孙中山、周恩来等在惠州开展过革命活动;近代史上涌现出廖仲恺、邓演达、叶挺等一批民主志士和革命家。

2、惠州市境的名人故居及纪念馆主要有:

(1)惠阳区秋长街道周田村的叶挺故居及纪念馆;

(2)惠城区三栋镇鹿颈村的邓演达故居及纪念馆;

(3)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幸福村的廖仲恺故居及纪念碑;

(4)惠州西湖孤山的朝云墓及东坡纪念馆等。?

惠州市人民 - 惠州概貌

惠州市人民 - 名城惠州

国庆期间有什么景点非常适合秋天去呢?

一、茶卡盐湖

茶卡盐湖是一座有三千多年历史的盐场,湖水含盐量很大,会自然结晶成为一片白色的湖面,将天空、云朵和对岸的山都倒映在湖里,景色非常漂亮。游客还可以赤脚走到湖面上观看和拍摄自己的倒影,犹如“天空之境”。

盐湖水域宽广,银波粼粼。天空白云悠悠,远处苍山峥嵘,蓝天白云、雪山映入湖中,如诗如画。如果遇上晚霞湖水好像有一个破碎的镜子,瞬间变得瑰丽万千!

二、鼓浪屿

鼓浪屿(英文:Kulangsu) 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南宋时期命“五龙屿”,明朝改称“鼓浪屿”。因涨潮水涌,浪击礁石,声似擂鼓而得名。该地隶属于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街道,下辖龙头社区、内厝澳社区。

三、海南三亚

三亚位于海南岛的最南端,是我国绝无仅有的一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也是我国传统的旅游胜地。如果喜欢海滨美景,但又不想出国,那么有“中国马代”之称的三亚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珠江三角洲的地理概况

珠江三角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珠江三角洲是热带性三角洲,因为它的地理位置是在北回归线以南(小三角洲计),以大三角洲计,亦在北纬23°40′—21°30′之间,即绝大部分属于热带范围。从气候上看,则大三角洲亦属于热带地区(见竺可桢等《物候学》,1962)。地貌发育上也有此特色,植被景观更受其影响,发育为热带季风雨林植被。并且由于三角洲北面为粤北山区,对北来寒流起屏障作用,使热带植被能沿谷地侵入北回归线以北山区。

珠江三角洲从地形界限看,罗平山脉是它的西面和北面的界限,即罗平山脉以西为西江谷地区,习惯上称为粤西山地;山脉以北为北江水系,或称为粤北山地。东侧罗浮山区是三角洲的东界。

(一)地貌特征

珠江三角洲热带特征反映在河网上是水量大,含沙量小,分汊放射河道多,宽深水道发育。但由于发育历史由中更新世后开始,下沉量又不大,故它和长江、黄河三角洲最大差别是形成历史短,沉积物厚度小,而向海湾推进则较快。珠江三角洲是在溺谷湾内的多河道上淤积而成的,故称为复合三角洲。如广州就有“三江汇总”之称。但面积不大,故发展潜力不如长江三角洲。

广州溺谷湾形成是受太平洋和印度板块作用影响,在广宁云浮隆起和河源惠阳隆起间形成坳陷所致。坳陷在中生代即沉积有三水、龙归、东莞、新会等红色盆地。四周为古生代地层所成的山丘包围。并受中生代花岗岩和火山岩侵入(如西樵山即第三纪古火山)。第三纪末夷平后,第四纪上升,即今三角洲四周山地的1000米准平面,如清远北大罗山山顶呈和缓丘陵地貌,称12丘,为反季节作物的良好基地。罗平山脉主峰多在1000米上下,如高要鸡笼山(1007米)、清远大罗山(米),佛冈阿婆山(1224米)、新丰青云山(1246米)、连平九连山(1279米)等。西江、北江和东江都是遗传下来的准平原遗传河。珠江三角洲的陷落,使其成为低平的丘陵、台地区。第四纪海进,大陆架下降,大陆上升,故第四纪阶地有向海倾没趋势,使溺谷湾基底有埋藏阶地存在。三角洲沉积开始在中更新世后(约4万年),突出海面的山丘台地成为三角洲平原上小丘,基岩出露处形成了“丹霞地形”和“石门”等遗传河谷地貌。台地或阶地可达5级,并且呈大面积分布。平原沉积物亦有向海增厚现象,由25米增加到60多米,最厚在灯笼沙处第四纪沉积63.6米,其中夹有海相层2,陆相层1,说明三角洲有新老两期。

三角洲平原向海发展可分以下3期:

1.各河下游三角洲形成期 西江在三榕峡口外,河道即分汊,东北入北江,南入高明河,宋代才淤成羚羊峡一水;北江出大庙峡后也即放射分流,形成北江下游三角洲,今天亦淤剩北江正干一道;东江出田螺峡(博罗东)后即分汊成东江下游三角洲,当时各三角洲彼此尚未连接起来。还有增江、绥江、潭江等下游小三角洲的发育,也形成于史前时代。

2.复合三角洲形成期 在历史时代初期,各河下游三角洲即开始联合,如在西、北江下游新形成的三角洲,已是西江和北江合作淤出的产物;东江下游三角洲发展,在下游又形成新三角洲,这也是和增江合作淤成的,今天复合三角洲形态即形成于本时期内。地貌上除三角洲平原外,还有按海面沉积成的“准点平原”,它与河岸泛滥平原不同,一是河道是双向潮汐河道,二是没有岸高水低的阶地地貌,三是平原不显示倾斜坡向,河道弯曲,为三角洲主要旅游风景,开发价值高,如著名“荔枝湾”,明代已成为羊城八景之一。今天为农业主要地区,称“围田区”。

3.冲缺三角洲发育期 唐宋以后,河流干道多切过三角洲前缘口门山地。在口门外,河道呈放射状分汊水系,形成新的三角洲,如江门河切过江门丘陵区,在新会形成三角洲,即称为新会冲缺三角洲;西江干道切过甘竹滩丘陵区,即在中山市境堆出中山冲缺三角洲;北江干道在切过市桥台地和顺德丘陵地后,在番禺县堆出番禺冲缺三角洲;西江干道在切过睦洲丘陵地和叠石丘陵地后,在斗门县形成斗门冲缺三角洲。即今天称为“沙田区”的区域,为我国米粮生产基地之一。亦为我国主要大面积围垦区,因8大口门外淤浅至-3米以内的滩涂已有120万亩;1米以内的浅滩达40万亩,海岸线向前推进每年平均为60—150米不等,年淤高量10—20厘米。

丘陵台地地貌年龄较老;故风化壳多已发育为赤红壤,属砖红壤性红壤,只有较高山丘才见有红壤发育,有利于热带季风雨林的生长。

(二)岸线变迁

珠江三角洲由于基岩浅,来沙量大,故向海伸展快,使番禺、珠海、斗门成为田地增加的县市。岸线不断向海伸展。三角洲大致在大西洋期约距今6000年上下形成,当时岸线可由三角洲上山丘坡脚海岸地形如海崖、海蚀穴、海蚀平台及沙堤等定出。今天三角洲平原山丘脚下多可见到这些海岸地形,如广州七星岗海蚀崖及海蚀平台即为例子。故广州溺谷湾岸线基本上可以由山丘和平原接触线定出。三角洲即在这些海岸地貌前缘开始发育,如西江下游平原即已伸至广利附近,因该处蚬壳洲贝丘和屈肢葬新石器遗址年代下层为7170±140年,而陶片为5680±284年(热释光)、博罗葫芦山贝丘亦在平原上,即表示各河下游三角洲已有发育。按海相硅藻(咸水种)、有孔虫及淤泥层分布,各河下游三角洲区基本反映出大西洋期海侵范围,即距今6000年的岸线北达清远盆地、西达肇庆盆地(赵焕庭,1990),东达博罗盆地和潼湖。

从新石器遗址看,三角洲范围在东江三角洲区基本上可以新石器遗址为海岸线所在,因东江三角洲中部无岩岛,大部分仍为海面,故东江三角洲四邻即为4000年上下的新石器时代岸线。西北江三角洲顶部亦已开始形成,因金利茅岗水上干栏遗址为4140±90年(C14测定),腐木层为30±110年(华南师大地貌室,1988)、西樵山贝丘年代由6120±130年(同上)到4905±100年,出土石器达53000件以上(曾骐,1991),可见附近已有大片陆地。南海石碣海蚀崖下附生的蓝蚬年龄亦为4640±280年。即西北江三角洲向南已达西樵山、佛山一线以南(水藤淤泥为39±190年)。

2000年前(秦汉时代),东江三角洲由东江、增江两三角洲合并,下伸至中堂(有汉代应堂庙),南面仍为海域。西北江三角洲向东北伸延已达南华水道之北(即东海水道)。因杏坛已发现汉代陶片等文物埋深2米(逢简村)。淡水马来鳄已生长在勒流,年代为2540±120年。石涌为南越相吕嘉故乡,故其附近当为平原。陈村汉代亦已成陆。

1000年前(唐代)岸线,东江已至东莞城,即东江三角洲顶部已发育。但大部仍为珠池。番禺冲缺三角洲顶部已发育,因《元和郡县志》说“广州正南去大海七十里”,可见地正当今沙湾、顺德间岸处。中山冲缺三角洲顶端亦已发育,因黄巢已在今容奇、桂洲、马齐等地驻军就食,可见附近已是大片水田之乡。新会冲缺三角洲也有顶部平原发育,如新会即为隋代的州治所在,表示当时已有大片平原生成。唐代地层多埋掩汉代地层,汉唐千年间三角洲岸线推进不大,可能与此期为海面上升时期有关。

700年前(宋代末年),岸线南进到各冲缺三角洲中部,东江已达麻涌、大汾、道滘一线(据族谱);番禺已达揽核、鱼涡头一线,西樵涌已有记载(1233);中山岸线在横栏、浮圩(今名阜沙)、黄圃、潭州一线(据记载);新会附近宋代已成潮田,礼乐、外海一线成沙;潭江则以双子、黄冲一线在此期发展较快,这是宋代时珠玑港南下移民涌入三角洲筑堤开发的结果,把潮田改为坦田,海平面下降亦有影响。滘为沟通两河水道。

400年前(明末)岸线,因宋代筑堤束水归槽,各冲缺三角洲加快淤积成沙,如中山宋初属东莞,南宋始入广州,因北宋时香山和番禺隔海三百里,不如去东莞方便。这说明南宋时中山冲缺三角洲已伸至石岐、港口一带,即东海十六沙和西海十八沙已成。番禺冲缺三角洲已至下横沥(义沙),洪奇沥口门初成。新会冲缺三角洲已达南缘九子沙,岸线由礼乐南移连熊子山(即熊洲)。东江三角洲大部成陆于宋末。明末伸至漳澎以东,南支流亦伸至厚街北面。明代三角洲岸线前进加速也是人工影响,明代不再如宋代筑堤护田,而是筑堤成田,还在滩面种芦、草促淤。斗门三角洲顶部已开始发育,即今大鳌沙已形成,睦洲、三江口亦已涨出。黄布、大沙已成,只在竹洲、粉洲以南才入海岛。

100年(清末)前岸线又推进,在斗门冲缺三角洲外缘磨刀门口,即竹排沙,灯笼沙东头、西头围;新会则进至三江圩西银洲湖岸,番禺海岸线是把乌珠大洋填平,万顷沙已到十涌。东江则进展慢,因狮子洋潮汐力强。

总之,珠江三角洲岸线不断向海推移,有快慢时期,在自然因素上,与海平面升降变化有关,在高海面期,岸线推进减慢,低海面期则较快。人为因素则为建堤围等,如宋代筑堤护田,使下游沙田淤积加快,明代筑堤做田,种芦积泥均使成沙加速。而潮汐作用和上游来沙来水亦有影响,如虎门及崖门水道淤积特慢,即是潮流强劲之故。虎门与崖门间三角洲区则淤积加强。

(三)热带性气候

珠江三角洲气候热带性表现在四季不明,三冬无雪,树木长青,田野常绿,霜不杀青。据竺可桢在《特候学》一书中称,热带为“四时皆是夏,一雨便成秋”的地方,他认为五岭以南,即入热带。故珠江三角洲在热带范围之内。

形成热带气候的原因主要是地理纬度的影响,北回归线便是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珠江三角洲绝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即大部分属于热带地区。这里夏至太阳正照在天顶上,是古代已称为“北向户”的地方,即太阳可由北面照入屋内。冬季太阳仍高,故三角洲热量仍足。但是这里和世界各地热带环境不同,是由于多了季风的影响,冬季吹北风,夏季吹南风。冬季北方寒流也能吹入三角洲,使热带作物受害,如荔枝、木瓜、菠萝、杧果等减产。三角洲夏至期间太阳正照天顶,太阳角度常达87°,冬至也达43°;白昼长达14小时(夏至),冬至仍有11小时,日照时数年达1900—2200小时,太阳辐射总量年均中山市为4541.6兆焦/平方米,深圳为5404.9兆焦/平方米,使年均温在20℃以上,已入热带地区标准。冬季广州1月均温为13.3℃,低于5℃日子只有3天,故珠江三角洲只能说有“冬季天气”,不能说有“冬季气候”。广州炎热日数不过6天(>35℃),反映海洋性气候特色,即夏无酷暑,与亚热带的长江三角洲气候不同。

三角洲地势平坦,雨量较四周山丘为少,平均约在1600毫米,而地方可达2000—2600毫米。雨量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种雨季旱季分明正是热带气候特色,和赤道带长年高温多雨不同,故珠江三角洲不能引种赤道性作物如橡胶树、椰子、槟榔、可可、胡椒、榴连等作物,只能引种热带性作物如剑麻、杧果、菠萝、香茅等有耐旱性作物。春季静止锋所成阴雨,长时间阴雨天气可引起早禾烂秧。夏季以雷雨为主,和赤道带相似,每天下午降雨2—3小时,成为年中雨量高峰之一。夏秋多台风雨,在三角洲地区破坏性不大,因四周有山丘保护,且对秋旱有助,这也是热带气候特点,每每形成三角洲雨量第二高峰期。冬季变性寒流经东海入三角洲亦可有小雨。由于日照强,蒸发量大,如广州雨量1600—1700毫米,而蒸发量却达1715.5毫米,故旱季(10—2月)期间。旱害仍可发生。侵入三角洲台风每年只有1—2个,1次为期只有4天,但带来的雨量正好可缓解秋旱。加上每年约有5—6个台风影响三角洲区,故旱灾一般比水灾要轻。如加上台风、寒潮等,则风、寒、水、旱都是三角洲的灾害性因素。

台风入境时最怕潮水顶托。台风增水和高潮顶托相遇,则形成大风大浪高潮,即风暴潮,古代称为“沓潮”,早见于唐代“岭表录异”中。文称:“当潮水未尽退之间,飓风作而潮又至,遂至波涛溢岸,淹没人庐舍,荡失苗稼,沉溺舟船,南中谓之沓潮。或数十年一有之”。台风能增水和减水,增水加上高潮即能冲破海堤,形成灾害。三角洲海堤长达1935公里,亟应保护。因三角洲是在热带内,热带风暴多,加上湾口呈喇叭形向东南展开,故成为我国风暴潮多发区。实测最高潮位1.8米以上,多为风暴潮所成,计由1848—1949年100年中,珠江口发生风暴潮达60次。增水时间只4小时,水位增高最大达1米,如与洪峰顶托则每成灾害。如计及波浪还可爬高,对海堤冲击更大,故应特别注意。风暴潮虽不常有,但同治元年(1862)7月初一的一次沓潮,“海水忽涸如陆”(减水),“平地水深数尺”(增水),结果是广州河面“捞尸八万余具”。1983年9号台风(9月9日)所成风暴潮冲跨海堤2129处,总长47公里,淹田184万亩,鱼塘7万亩,物资(船、粮、化肥、水泥)损失1亿元,死23人,伤172人。近年珠江三角洲海平面上升每年平均达2.08mm,预计将来风暴潮将较过去更为强烈。

由于三角洲广种热带性作物和果木,故寒害为患亦大。早春寒流日均温连续4天小于10℃,即可烂秧;低于15℃连续5天以上,早造死苗,反青亦慢;晚秋日均温低于20℃一连3天以上即寒露风吹扬水稻花粉,致空粒减产;冬日低于5℃即使热带作物受害,称为“暗霜”。

夏季雨量由锋面、雷雨、对流雨、台风所成,暴雨时发(日雨量大于50毫米)都可成灾,尤以前汛期和后汛期联合,使“龙舟水”和“慕仙水”连接起来时,成灾最大。

旱灾主要由稳定高压所成,如1964年11—12月连续晴天达43天,故同前冬旱与早春旱相连,形成灾害。

此外,龙卷风亦可造成灾害,群众称“屈尾龙”。1878年3月白鹅潭起龙,毁屋1500多家,覆舟死人数百,雾日不多,如广州雾日年均4.8天,因三角洲地面低层空气高温之故。

(四)热带性动、植物

珠江三角洲不生长赤道性植被,但热带性的却不少,虽然今天人工开垦使天然植被消失,但在一些村前村后的“风水林”和“杂木林”中,仍可见热带树种残存,如格木(Erythrophyleum fordii)、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等,表明古代山丘台地是热带季风雨林植被分布区。在山谷还见有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野芭蕉(Musa balbisiana)群丛分布,林下灌木、藤本、草本植物亦以热带种属为主,每成优势群落。今天广泛分布的榕、木棉、鱼尾葵、凤凰木亦为热带树种。珠江口红树林中,有秋茄(Kandelia candel)、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等,沙滩上有海刀豆(Canalia mariti-ma)、厚藤(Ipomca pescaprae)、海杧果(Cerbera manghas)、耐盐植物老鼠(Acanthus ilicibolius)等,在东莞、宝安、深圳、珠海均有分布,据1983年航片量算达5000亩以上,组成红树林植物达11科13种。

在三角洲区常见种达500多种,也反映出热带特点,分属130多科373属(陈树培,),其中纯热带属占42%,连泛热带性属计则达53%。鼎湖山区热带属占62%,热带种占56%,即1291种,罗浮山冲虚观风水林146属中,泛热带属占91%(郑芷青,1987)。常绿季风雨林植被多为风水林及杂木林,多属次生性,是一种热带区系成分为主的类型(王铸豪,1982),面积不广。在广大台地低丘区多为常绿灌丛。热带成分为主的草坡,生长在砖红壤性土层之上,易发生水土流失。食虫植物猪笼草(Nepenthes mirabilis)等都是热带性植物。热带植物生态特征也充分反映在常见的栽培树木中,如板根、气根、支柱根可见于榕树,能独木成林;老茎生花现象见于杨桃,木菠萝;全年生花见于白兰、扶桑;锒钳叶见于杧果;衰颓叶见于杧果、荔枝;滴尖叶见于菩提树。这些热带植物生态特征和这里是热带季风雨林分布区相一致。其中如白木香(即土沉香)在明代曾广泛种植在东莞县,成为东莞名产,称“莞香”。这都说明珠江三角洲是热带性三角洲。还有,与此相应的还有大型热带动物栖息于三角洲地区,虽然今天已被人们猎尽,如犀牛记于东莞丘陵区。

三角洲是水网区,以沼泽、洼地和低平林野为主,故也栖息不少典型热带巨型动物,它们也反映出三角洲原来的热带特点。如亚洲象、马来鳄、孔雀等在古书即有不少记述,或更有化石为证。如三国时广州地方仍有鳄鱼生长,《水经注》称:“鼋鼍鲜鳄,珍怪异物,千种万类,不可记胜”,今天平洲渔民亦曾在河道中出鳄鱼头骨,说明广州有鳄。顺德、新会且有成条鳄鱼骨格出土,大林的(棠下)14C测定为3020±80年,勒流的为2540±105年。东莞南汉还有象群害稼记载,作者亦曾在广州古西湖区得象胫骨于淤泥层中,《南海志》(元)尚记有象的生存。孔雀则在晋代时开平、唐时新会均有记载。可见珠江三角洲自古以来,即为热带动物分布之地,其中象牙已被猎用,作商品看待,唐《北户录》载:“牙小而红,堪为笏裁,亦不下舶来者”。鳄鱼因吃人畜故被记录下来,它和长江的扬子鳄很不相同,与今天南洋群岛湾鳄(Crocodilus porosus)、马来鳄(Tomistoma sp.)一致。而象则为亚洲象(Elephas maximus)。今天由于三角洲不断开发,人口增加,林木破坏,它们已被猎食殆尽。

小结

从地理环境组成各要素如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和动物分析,珠江三角洲是个热带性三角洲,与黄河,长江三角洲不同,地貌水文上表现为多汊道的良好水网,广宽深水河道众多;气候上热量和辐射丰富;植被生长旺盛,种类众多,动物繁生,对工农业生产至为有利。从类型上看,珠江三角洲与红河及湄公河三角洲等热带型三角洲近似。在我国热带地区较稀少的国情下,应重视充分发挥珠江三角洲的热带性特点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