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香菜籽的种植技术方法有哪些

2.有关清明节的资料有哪些?

3.清明节植树有什么意义

4.2021山东文旅惠民活动时间及地点

5.清明节的故事来历

6.小麦什么时候收割,小麦各地收割时间

香菜籽的种植技术方法有哪些

德州庆云15天天气_德州庆云15天天气

香菜是人们最熟悉不过的提味蔬菜,那么香菜籽的 种植 方法 是什么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香菜籽的种植方法,一起来看看。

香菜籽的种植方法

 品种选择

 香菜有大叶品种和小叶品种。小叶品种产量虽不及大叶品种高,但香味浓,耐寒,适应性强,故一般栽培多选小叶品种。

 生长环境

 香菜属耐寒性蔬菜,要求较冷凉湿润的环境条件,在高温干旱条件下生长不良。香芹菜属于低温、长日照植物。在一般条件下幼苗在2~5度低温下,经过10~20天,可完成春化。以后在长日照条件下,通过光周期而抽薹。香芹菜为浅根系蔬菜,吸收能力弱,所以对土壤水分和养分要求均较严格,保水保肥力强,有机质丰富的土壤最适宜生长。对土壤酸碱度适应范围为pH6.0~7.6。

 栽培技术

 1、生物学特性

 ①具有抗寒性强,生长期短,栽培容易等特性。从播种到收获,生育期60-90d,在我国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均可栽培。

 ②一般要求阳光充足, 雨水 充沛,土壤肥沃,疏松的石灰性砂质壤土上栽培。对磷肥的反应最为敏感,磷肥可提高各子精油的含量。

 ③在结实期间切忌天气干旱,要求土壤湿润,方能使处子充实饱满。

 ④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

 华北地区在7-8月播种,10月前收获;

 南方温暖地区于10-11月播种,翌年春季收获。

香菜的种植方法

 1、品种选择:选择耐热,抽薹晚,生长快的品种,如庆云大叶香菜、山东大叶、北京香菜等。

 2、整地施肥:选择土壤较肥沃,水浇条件好,旱能浇涝能排,多年未种过香菜的壤土地。每亩施腐熟鸡粪5000公斤,磷酸二铵20?25公斤,硫酸钾15?20公斤。灭茬整地,翻地20厘米,耙平作畦,畦宽1.2?1.5米、长10米左右。

 3、播种时期和方法:夏季栽培香菜播种期不很严格,一般在5?6月播种,播后50天左右收获。(播种前)用清水浸种24?28小时,捞出后放在潮湿无污染的麻袋上平铺,厚度2?3厘米,上面再盖潮湿麻袋,温度保持在20?25℃,最高温度不超过30℃,每天翻动1?2次,经过3?4天即可出芽播种。

 播种有条播和撒播两种方法。方法是先在畦内取薄层覆盖土放在一旁以备盖土,然后耧平灌水,水要充足,水渗后播种,种子要撒均匀,撒种后覆土2厘米。畦面见干时,镇压一次保墒。如果天气干旱,土壤墒情差,再灌一次小水。如果播后遇雨,要及时浅松土,并浇一次小水,以利出苗。每亩用种量2?3公斤。

 4、化学除草:播种后1?2天喷除草剂,每亩用40%地乐胺100克或40%除草醚400?500克或50%扑草净100?150克,加水100?150公斤,均匀喷湿地面,药喷后浇一次小水。

 5、田间管理:当苗高5厘米左右即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进行间苗1?2次,苗距3?5厘米,最后一次间苗后要结合灌水进行第一次追肥,亩施尿素6?10公斤。苗高7?8厘米追第二次肥,亩施尿素15?20公斤。要保持土壤湿润,每隔4?5天浇一次水。为了降低温度,可采取草帘覆盖遮阳或利用遮阳网覆盖等。在生长后期叶面喷施15?30PPM赤霉素(九二0)和1000?1200PPM磷酸二氢钾混合液,喷施1?2次,收获前15天停止喷施,注意防治蚜虫和病害。

 6、收获:夏季香菜收获期不严格,结合间苗可分批收获,更有利于植株生长。

香菜的种植注意事项

 一、做好种植规划,精耕细作:

 避免重茬,要在3年内未种过芫荽、芹菜的块上种植,以防发生株腐病等土传病害。对选好的地块要精耕细作,施足有机肥和磷素化肥,深翻平畦,耥碎坷垃,畦面上暄下实,然后耧平畦面,浇足底墒水。

 二、种子处理:

 选优质品种,用15℃?20℃的清水浸种12?24小时(中间更换一次水),捞出后控出多余水分,装入湿布袋里,然后放入地坑中催芽一昼夜后再拌施新高脂膜800倍液(用新高脂膜拌种,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随即在平整好的畦面撒播种子,做到适量播种,并覆盖薄沙细土微许在喷洒新高脂膜800倍液喷雾土壤表面,可保墒防水分蒸发、防晒抗旱、保温防冻、防土层板结,窒息和隔离病虫源,提高出苗率。

 三、苗期管理:

 芫荽出苗后3?4天小水灌浇一次,保持合理墒情。冬季大棚种植应注意温度合理调节(生长温限3℃--20℃),及时间苗定苗,保持合理株行距,并根据生长情况及时合理施肥灌水。要在定苗后旺长期开始即喷施壮茎灵,可使杆茎迅速粗壮、叶片肥厚、叶色鲜嫩、植株茂盛,天然品味浓。同时可提升抗病害能力,减少农药化肥用量,降低残毒。提高优质商品率

 四、病虫害防治:

有关清明节的资料有哪些?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英文标准译名:Tomb-sweeping Day或者Pure Brightness。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阳历四月五日。(此节日现已列入国假3天). 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2010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 通知指出,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清明节放假三天。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 杜牧的《清明》

人民用它安排进行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编辑本段历史发展

清明上河图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清明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北宋时期清明节很是普遍,现在流传下来的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间清明时节东京汴梁(开封)汴河两岸的人物景象。从2008年开始,我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至2009年,又改为三天。一直延续至今。 清明要去扫墓,表示对已故人的尊敬与怀念。 [1] 清明节有人在先祖亡亲墓前垂泪,也有人在爱宠坟前掩泣。不止是人有墓地,宠物同样也有墓地。人们为宠物扫墓也跟拜祭祖先差不多,宠物墓前有照片、有白菊、有生前至爱的玩具作陪,还有的以水泥、大理石碑筑就跟人一样。除实体墓地外,宠物网络墓地、纪念博客也蔚然风行。和悼念亲人的网上祭堂一样,宠物祭堂可以祭酒、献花,申请也容易,多数只需输入宠物和主人的名字即可。

编辑本段节日起源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图

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2]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编辑本段相关节日

我国古代在清明节前还有一个与清明相连的重要节日——寒食节。寒食在冬至后105日,寒食共有3天,过后就是清明,因此清明节正好在冬至后的第108天。现代寒食节基本已经并入清明节,但是二者还是有不同之处,有关寒食节还存在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 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3]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节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节,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节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编辑本段节日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 清明节扫墓

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当时的官员王直写的端午日观打球的诗:“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鞚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炎页过成三捷,欢传第一筹。庆云随逸足,缭绕殿东头。”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近年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节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区号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 清明节插柳

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相关传说

介子推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清明节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这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市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的上方,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清明节植树有什么意义

清明节植树有什么意义

 中国植树节定于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国为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通过立法确定的节日。以下是我整理的清明节植树有什么意义,欢迎阅读与收藏。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清明节为什么要植树呢?这是因为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植物成活率高,成长快,所以俗语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植树的民俗源于丧葬习俗。早在西周时期,封建统治者便开始在坟头栽种树木,不过那时的植树只是统治者显示地位的一种标志。而平民百姓是不准立坟和植树的,因此,坟头植树尚不普及。到了春秋时期,民间才开始仿照统治者的行为在坟头植树,而此时的植树也只是作为祖坟的一种标志而存在的。

 据《礼记》中所述,孔夫子就曾在云游之前,为了将来能够确切辨认祖坟,就在其父母的坟头种植了松柏。但这时的植树与清明节尚无关联,而真正将清明与植树两者结合到一起的,则要归功于汉高祖刘邦了。

 相传西汉初期,汉高祖刘邦因多年在外征战,无暇回故乡,直到他做了皇帝之后才回乡祭祖,但却一时找不到父母的坟墓。后在群僚的帮助下才在乱草丛中找到一块破旧的`墓碑,于是便命人修坟立碑,并植以松柏以做标志。

 恰巧这天正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刘邦便根据儒士的建议,将清明定为祭祖节。此后每逢清明,他都要荣归故里,举行盛大的祭祖、植树活动。后来此习流传民间,人们便将清明祭祖与植树结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民俗。

 到了唐代,清明踏青与清明插柳的民俗十分盛行。所谓插柳,原指人们身上插戴柳枝的一种行为,但在田野踏青和坟茔祭祖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将柳枝往坟头或地上一插,柳便成活,无意中也起到了植树的作用。

 清明插柳的来历是什么?

 其一是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柳条插进泥土即活,有强大的生命力,插到哪里,哪里成荫。柳树的生命力特别顽强,插柳插出不少柳树,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慢慢形成了清明植树的习俗。

 其二是说插柳避邪。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载:“取杨柳枝着户上,百鬼不入家。”人们认为柳枝有灵性,有“鬼怖木”之称,在柳条发芽的清明时节插柳可以避邪驱鬼。

 清明插柳还有一说,是表示对介子推的怀念的。晋文公再次来到绵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感到十分惊奇。他随手折了条柳枝,编成圈戴在头上,由此众大臣和民众纷纷效仿,衍生出寒食节折柳和门前插柳的习俗。

 到了唐代,由于清明、寒食两节相邻,人们为了祭礼方便,就将两节合而为一,于是寒食插柳、植柳的风俗便演变为清明插柳与植柳了。此后历朝历代,相袭流传。

 从节令上讲,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正是北方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季节,非常适合栽种树木。中国第一个极力提倡植树造林的人是孙中山先生。辛亥革命胜利后,1915年7月31日,北洋政府根据孙中山的倡议,颁布法令规定清明节为我国的植树节。

 但是在实行过程中,人们发现清明节作为植树节仅对北方地区适合,对南方来说已经太晚,过了植树的最佳时机,南方各省请求把植树节提前。孙中山逝世后,为纪念这位一贯倡导植树的先驱,将孙中山逝世的日子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拓展阅读:为什么清明节要植树的起源

 清明节植树的起源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清明节为什么要植树呢?这是因为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植物成活率高,成长快,所以俗语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植树的民俗源于丧葬习俗。早在西周时期,封建统治者便开始在坟头栽种树木,不过那时的植树只是统治者显示地位的一种标志。而平民百姓是不准立坟和植树的,因此,坟头植树尚不普及。到了春秋时期,民间才开始仿照统治者的行为在坟头植树,而此时的植树也只是作为祖坟的一种标志而存在的。

 据《礼记》中所述,孔夫子就曾在云游之前,为了将来能够确切辨认祖坟,就在其父母的坟头种植了松柏。但这时的植树与清明节尚无关联,而真正将清明与植树两者结合到一起的,则要归功于汉高祖刘邦了。

 相传西汉初期,汉高祖刘邦因多年在外征战,无暇回故乡,直到他做了皇帝之后才回乡祭祖,但却一时找不到父母的坟墓。后在群僚的帮助下才在乱草丛中找到一块破旧的墓碑,于是便命人修坟立碑,并植以松柏以做标志。

 恰巧这天正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刘邦便根据儒士的建议,将清明定为祭祖节。此后每逢清明,他都要荣归故里,举行盛大的祭祖、植树活动。后来此习流传民间,人们便将清明祭祖与植树结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民俗。

 到了唐代,清明踏青与清明插柳的民俗十分盛行。所谓插柳,原指人们身上插戴柳枝的一种行为,但在田野踏青和坟茔祭祖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将柳枝往坟头或地上一插,柳便成活,无意中也起到了植树的作用。

 清明节的由来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清明节传统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

 《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当时的官员王直写的端午日观打球的诗:“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鞚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炎页过成三捷,欢传第一筹。庆云随逸足,缭绕殿东头。”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1965年开始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

2021山东文旅惠民活动时间及地点

山东五一期间会有惠民活动,这个活动有很多特色活动,具体的时间如下,大家应该是可以在很多景区或者街道上看到这些展览信息,感兴趣还是可以去这些地方看看的。

山东文旅惠民活动

为让广大市民游客度过一个丰富多彩的五一假期,第五届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深度挖掘全省各市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将组织开展特色旅游、文艺演出、艺术展览、非遗体验、亲子互动、文创市集、艺术培训等各类文化旅游惠民活动1000余场次,以满足市民游客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文旅需求。

“济南市青联献礼”文化作品展、“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第二届大学生曲艺周、烟台市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红色题材美术作品巡展、庆祝“永远跟党走”之“峥嵘百年路·砥砺再前行”2021年台儿庄古城五一“国潮献礼”系列活动等将陆续开展,致敬建党百年。

“齐鲁云剧场”将推出“云”展演,观众可线上观看经典剧目,丰富假期生活。

“传承民族根脉献礼百年华诞”非遗巡展、“华夏有衣

汉服有礼”首届国风汉服文化节、天蒙五一国风嘉年华暨2021天蒙景区首届滑翔伞邀请赛等活动,形式多样、内容充实、内涵丰富,让市民和游客能够深刻感受山东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领略齐鲁风情。

“铁血滕州·情系百年”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及线路集中宣传推介活动将于5月1日开始,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挖掘整合滕州各类红色文旅资源,串联、包装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通过召开发布会、制作短视频、微信公众号推送、地接旅行社签约、惠民消费券发放等多种方式,面向社会集中宣传推介,向更多消费者和游客介绍滕州,进一步提升滕州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影响力。

德州市将于5月1日举办庆云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暨庆云县金山古城开园活动,届时,将同步举办“山东人游山东”、“百家旅行社庆云行”等。活动分为文旅展示(文旅产品展示区、非遗产品展示区、文化艺术展示区、餐饮酒店展示区)、活动开幕式、金山古城游园三大板块,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第五届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文旅惠民消费特色活动

五一假期山东天气预报

“五一”期间(5月1~5日),我省大部地区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其中4日前后中东部地区有雷雨或阵雨。总体气温较高、风力较大,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高,注意加强防范,严控野外用火。具体预报如下:

1~2日,半岛地区天气阴局部有雷雨或阵雨转多云,其他地区天气晴间多云。渤海、渤海海峡、黄海北部和中部北风转南风5~6级;内陆地区北风4级阵风5~6级转南风3~4级。最低气温:全省一般在7℃左右;最高气温:半岛地区16~19℃,其他地区22℃左右。

3日,鲁西北的东部、鲁中的北部、鲁东南和半岛地区天气多云间阴局部有雷雨或阵雨,其他地区天气多云间晴。渤海、渤海海峡、黄海北部和中部南风6~7级阵风8级;内陆地区南风4~5级阵风6~7级。最低气温:鲁西北的西部和鲁西南地区13℃左右,其他地区9℃左右;最高气温:半岛地区17~20℃,其他地区23~25℃。

4日,鲁西北的东部、鲁中、鲁东南和半岛地区天气多云转阴有雷雨或阵雨,其他地区天气多云。北风,渤海、渤海海峡、黄海北部和中部6~7级阵风8级;半岛地区4~5级阵风6~7级,其他内陆地区4级。

5日,全省天气晴到少云。南风,渤海、渤海海峡、黄海北部和中部6~7级阵风8级;内陆地区4~5级阵风6级。

清明节的故事来历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大家都知道清明节是纪念祖先的节日,在这一天,除非有很重要的事情,不然都要回家扫墓。可是,你们知道清明节的来历故事吗?

清明节的来历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而且,关于清明节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割股充饥。

清明节的来历故事

在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的妃子为了能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想方设法的去谋杀当今的太子申生,申生被迫自杀了。而他的弟弟重耳为了避免被便逃了出来,跟随他出来的人有很多,但最后大部分都离开了他,有一位名字叫介子推的臣子非常的朴实。有一次,重耳被饿晕了,于是介子推忍着痛把他自己大腿上面的肉割了下来,并且烤熟了送给重耳吃。

晋文公执政之后对他跟他一起同甘共苦的臣子们大加封赏,可是却偏偏落下了介子推。终于有一天,有人在晋文公的耳边提起介子推,他这才想到,心里满是惭愧,便请人赶紧让他进宫来受赏,可差人去了几次介子推还是没有来。后来晋文公亲自去到介子推的家里,可是介子推不愿意见他。有人给了一个主意:放火烧山,只留有一处逃生道,这样子他肯定出来了。

可是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也不见介子推出来,只好上山看看,可是眼前的这一幕惊呆了所有人,介子推和母亲在一棵柳树下被烧死了。于是晋文公就把他们安葬在了这棵柳树下。

于是,从那天起,晋文公便把那天定为寒食节,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清明节”。在那天全国人民都要以寒食为主,如:“清明粿、清明果、清明粑、青团、清明饼。并且禁止烧火,只能吃预先煮好的食物。

这就是我了解的关于清明节的来历故事了,如今每逢清明节家里都要插杨柳,大人们还会带我们小孩子去扫墓。

小麦什么时候收割,小麦各地收割时间

当前,小麦主产区夏收即将展开。

但我国各地因气候温度有所不同,小麦的成熟期也各不相同,下面小编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各地小麦成熟时间和收割时间吧。

2020年小麦什么时候收割根据我国跨度的不同,小麦的成熟期不一样。

一般的南方的早一些,北方的晚一些。

一般收割时间是在6月1号到10号左右。

小麦各地收割时间河南各地小麦收割时间:在收获时间上,一般而言,河南地区一般是在6月由南向北步入小麦的收获时节。

在这一时节,要密切关注天气问题,以防雨水降低小麦的产量质量问题。

山东小麦收割时间:山东德州庆云领车,6月10号左右大面积收割小麦。

山东滕州大概在6月15号左右小麦将大面积开始收割。

山东菏泽牡丹区小麦收割时间大概在6月10左右大面积开割。

山东宁阳小麦收割时间将于6月2号左右大面积开始收割。

河北小麦收割时间: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小麦收割时间大概在6月10号左右将大面积开割。

河北饶阳6月15号左右开始收割。

保定(高阳蠡县)地区的小麦估计在6月10号左右开始收割。

安徽小麦收割时间:安徽阜阳小麦收割时间大概在6月1号到5号开始大面积收割。

安徽凤阳88万亩小麦于6月1日正式拉开收割帷幕。

安徽蚌埠市怀远县大河湾地区小麦于5月31日已经开展抢收。

安徽固镇县100万亩小麦于5月31日开镰收割。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小麦收割时间表,希望以上信息可以为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