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地整理中新增耕地率有要求吗?

2.香樟价格,现在的香樟价格行情怎么样?推荐下哪的香樟价格比较低点的,香樟树存活率高点的!

3.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4.浙江温州气候怎样?

5.公共区域冰冻雨雪天气应急预案

6.列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名称和起止站

7.现在急需关于绵竹的资料,地质地貌,气候 地理环境、 水文地质、地下水污染现状、污染特点等

土地整理中新增耕地率有要求吗?

江西丰城天气预报15天查询结果_江西丰城铁路镇天气

根据一下:

第一条 为加强土地宏观调控,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发挥最佳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综合效益,使有限的土地资源不断满足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决定》(赣发(1997)11号)以及其他相关法规、政策的规定,依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和《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对江西省土地利用的控制指标和要求,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 本规划以1996年为基期年,2000年为阶段年,2010年为规划年,并部分展望至2030年。

第三条 本规划适用于全省行政辖区内的一切土地利用行为。

省域内各地、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本规划控制下进行运作,非农建设用地及其占用耕地、土 地开发、整理、复垦、基本农田保护等指标必须服从本规划,充分体现土地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的原则。

省域内城镇建设、交通、水利等专项用地规划必须服从本规划。

第四条 本规划报经国务院批准后,具有法定效力,必须严格执行。

省人民政府制定确保本规划实施的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措施与制度。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规划实施的日常监督与管理工作。各有关部门应当密切配合,通力协作。

第五条 省人民政府每年对执行本规划有显著成效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土地资源及利用状况

第六条 据1996年土地资源变更调查,全省土地总面积16689433.8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144173.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6.38%,包括耕地2993434.9公顷、园地216847.5公顷、林地10273121.2公顷、牧草地4360.4公顷和水面928709.5公顷;建设用地面积942632.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65%,包括居民点及工矿用地590493.8公顷、交通用地122896.1公顷和水利设施用地229242.2公顷;未利用地1330328.2公顷(含滩涂和苇地20427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97%。

1996年全省已利用土地1359105.6公顷,土地利用率92.03%;土地农业利用率为86.38%;土地垦殖指数为1 7.94%;全省耕地复种指数为202.1%。

1996年全省单位面积平均土地生产率为9091元/公顷,在华东地区居倒数第一;其中单位农用地面积产值为4940元/公顷,单位耕地面积产值为12979.6元/公顷,单位林地面积产值为452.2元/公顷,相对较低,单位水域面积产值为5090./1元/公顷。全省粮食耕地生产力为4947公斤/公顷(播面单产);棉花播面单产为1146公斤/公顷;油菜播面单产为957公斤/公顷。

第七条 江西省山地丘陵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78%,平原岗地(含水域)只占土地总面积的22%,这一地貌组合给全省的土地利用增加了难度。

由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全省集中连片的耕地主要分布在鄱阳湖平原和吉泰、赣州、抚州一南丰等盆地中;林地主要集中在赣、抚、信、饶、修五大河流发源地的边缘山区;水域主要集中在鄱阳湖平原;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是北部平原丘陵区高于中部的盆地和丘陵区,中部盆地丘陵区高于南部及省境周边的山区。

第八条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人增耕地减,人地矛盾日趋突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人均土地尤其是人均耕地越来越少,分别从1951年的1.008公顷和0.1 7公顷降为1996年的0.4065公顷和0.073公顷,并仍呈减少的趋势。

(二)农业用地未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体现在:(1)农业卢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不高;(2)优质耕地逐年减少,土壤肥力不佳。仅1985--1992年的七年间,耕地就被占用173.3公顷,且占用的绝大多数都是优质良田;(3)果园品种杂乱,管理粗放,科技推广率低。除柑桔外,其它果树的主栽品种在各地均不明显,区域化程度低,许多地方至今还沿用传统品种。全省科技对果树增产的贡献率不到30%;茶园的茶类单调,良种面积小,高中档茶叶比重小,经济效益差;桑园未能形成连片种植,品种有待更新,建园和管理水平不高,丘陵山地及河滩涂地未得到充分利用;(4)林地生产力水平低,林种、树种和龄组结构不合理,全省森林面积平均蓄积量每公顷36.5立方米,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37.44%;(5)草地的开发利用非常薄弱。江西天然草地资源分布广泛,但目前放牧利用的仅仅是邻近居民点的局部地段,大部分草地主要用作割草为薪。且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少,经济效益低;(6)水产养殖资金不足,无力扩大经营规模和进行深度开发。这些都是规划期内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三)非农建设用地缺乏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指导,浪费土地严重,利用效率不高。

l.由于城镇规划布局不够合理,部分城镇规划框架设计偏大,占用耕地较多,人均用地偏高,达到104.8平方米:小城镇多建在大、中城市周围,分布不均衡;农村居民点用地浪费现象严重。全省农村人均用地超标准,1996年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121.9平方米,超过国家的《村镇规划标准》;集镇发展的区域差异明显。在大、中城市周围和沿主要铁路干线、部分平原地区,集镇发展较快。而在边远山区和老区,集镇分布稀疏,发展速度慢。

2.交通用地处于相对落后状况。江西交通基础设施近几年虽有较大的改善,但仍存在着交通网络不够完善,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落后。

3.水利设施老化,病险情况突出。 已建水利工程标准偏低,病险水库仍存在。沿江滨湖的主要圩堤只有1000多公里达到原设计标准,只占37%左右。农田灌溉工程数量不够,配套不全,全省还有35.5%的农田还末达到旱涝保收标准。

(四)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由于盲目的围湖造田和毁林开荒,特别是对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致使鄱阳湖面积缩小了1011.57平方公里,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到41035平方公里,洪涝和干旱的灾害发生频繁。特别是水土流失导致大量泥砂下泄,带走大量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使土壤肥力下降;抬高河床,影响行洪泄洪能力,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工业企业排放的“三废”和化肥农药施用不当,造成对土地的污染不断加重。

(五)后备土地资源数量有限,开发利用难度大,耕地占补平衡任务艰巨。1996年江西省尽管有未利用土地(含滩涂、苇地)面积1330328.2公顷,但经过适宜性评价,未利用地中来来可开发为农、林、园等利用的总面积只有736930公顷,宜牧地21372公顷,特别是能作耕地开发的只有118400公顷(其中能开发为水田的只有41440公顷),且随着未利用地的不断开发,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后备土地资源将越来越少。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土地需求量大,开发利用后备土地资源的经济技术条件较好,但人地矛盾突出,后备土地资源紧缺,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土地资源数量大。后备土地资源数量多,形成地域反差。

第三章 土地利用的基本方针、任务与发展目标

第九条 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要求:

(一)到2010年,全省总人口由1996年的4105.46万人增加到4805.6万人,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承载量要由1996年的245.99人提高到287.94人。人口分布逐步向城镇转移,城镇化水平要由1996年的23.86%提高到2010年的40.66%。

(二)到2000年,全省每平方公里的国内生产总值要在1996年90.9l万元的基础上有较大幅度增长;到20lO年,要在2000年基础上再翻一番,即达到363.万元左右。

(三)到20lO年,既要保证净增加的约700万人的粮食需要,又要满足现有人9因生活质量提高而增加的用粮,还要确保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省份的地位。20lO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2129万吨以上,比1996年净增加363万吨,增加20.6%。

第十条 规划期土地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

(一)江西省处在东、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国家实施沿长江开放开发战略,建设京九铁路经济带的重要区段,加上农业资源丰富,矿产资源配套程度较高,随着国家实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各项政策措施逐步到位,有利于发挥区位优势,尽快形成具有江西特色的地方经济。

(二)江西土地总面积、人均土地和后备土地资源数量均居华东六省一市之首。 1996年全省有未利用地1330328.2公顷。根据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未利用地中有宜耕地118400公顷,宜园地149670公顷,宜林地468860公顷。同时,全省还有中低产田、低产园、低产林和低产水面413万公顷,其中中低产田面积218万公顷,粮食增产潜力在500万吨以上。

(三)江西省气候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湿润特色,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四季变化分明,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特别是“坚持把江西经济大厦建立在现代农业基础上”的发展战略,为发挥农用地资源优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四)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把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主要内容,对节地挖潜、保护耕地、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五)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资金、技术都已积累到较高的水平.科学技术的进步、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都有利于土地利用的动态优化。全省国民经济正持续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增加对土地的投入,增强抵抗自然灾害能力,更替土地质量与用途,以及恢复良好的土地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利的经济条件。

第十一条 规划期土地开发利用的不利因素:

(一)l 996年,全省人均土地仅o.407公顷,只有解放初期的32%,比全国人均土地面积少一半多,人均土地虽在华东七省市为最多,但人均耕地只有全国和世界人均水平的68%和23%,特别是山多平原少,耕地后备资源有限,人地关系基础十分脆弱。尤其是未来几十年,工业化、城市化进入加速期,人口仍将每年以一个中等县的数增加,人地矛盾将越来越尖锐,存在着许多制约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二)全省在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上,偏重微观,忽视宏观。大部分城镇与农房沿公路呈带状分布,或布局分散,内部利用不紧凑,团聚系数低,凝聚力差,城乡土地利用基本处于粗放状态,要引导其立足存量土地挖潜,集约利用土地,尚需做艰苦而持久的努力。

(三)江西省经常受到北方干冷空气和南方暖温气流等不利天气的交替侵袭。春有“春寒”、“小满寒”,秋有“寒露风”,冬有冰冻。暴雨和洪涝是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干旱也时有发生。减灾防灾任务艰巨。

第十二条 土地利用的基本方针。

为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充分发挥土地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保障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全省土地利用的基本方针是:

(一)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保护生态环境”的方针,依靠科技进步,把保护耕地和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放在土地利用与管理工作的首位。

(二)坚持以上地供给制约和市场需求引导相结合的方针,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使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日趋合理。

(三)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方针,以节地挖潜为重点,充分挖掘非农建设用地潜力,千方百计提高农用地使用效益.适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缩小土地资源的现实生产能力与潜在生产能力之间的差距。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快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地面建设用地与开发利用地下资源的关系,坚持山、水、田、林、路、渠、村综合整理,消除土地利用中非持续发展因素.不断拓展土地利用战略空间,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并为子孙后代的发展留有余地。

第十三条 土地利用的基本任务:

(一)贯彻“可持续发展”和“两个根本转变”的方针,体现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土地的要求,稳定用地总态势,适当扩大城镇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建设用地,缩小农村居民点用地。

(二)按照有利于保护耕地、维护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根治水患的原则,科学安排好“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和“坡改梯”工作。

(三)推进土地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的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改善土地利用布局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有序性。

(四)以控制非农建设用地规模为重点,对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实行占用与开发复垦挂钩制度。落实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五)根据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原则,对耕地进行分等定级,建立耕地地力补偿制度,提高土地质量。

(六)在用地配置中充分考虑产业间、行业间的用地相关关系,提高初级产品加工增值程度,使各产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提高土地利用的宏观效益。

(七)适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禁止土地的过度开发和掠夺式利用,提高森林覆盖率,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三效益的统一。

第十四条 土地利用发展目标

(一)农用地。

1.耕地。到2010年,全省耕地保有量达到2990673.9公顷,比1996年的993434.9公顷减少2761公顷(含生态退耕地、灾毁和建设占用),比《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中江西省2010年耕地侏有量多10673.9公顷。粮经比大体保持在1:0.19,粮食单产每公顷达到8780公斤,与规划基期年相比,早产提高21.44%。

在耕地保有量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到2546542.4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率为85.07%,略高于《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中的指标。

2.园地。到2010年,全省园地面积达到282007.5公顷,比1996年的216847.5公顷增加65160公顷。

3.林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宜林荒山、荒滩等营造防汛林、护堤林、水土涵养林,着力抓好四旁植树,通过“丘陵山区果林化、平原农田林网化、城镇郊区园林化”,使森林覆盖率逐年得到提高。到2010年,全省林地面积达到10461956.4公顷,比1996年的10273121.2公顷增加188835.2公顷。

4.牧草地。根据宜牧则牧的原则,充分利用荒山荒坡种植牧草,使全省牧草地由1996年的4360.4公顷提高到2000年的10708.4公顷和2010年的20040.4公顷。

5.水面。 由于水利建设和退田还湖等的需要,全省水面将由1996年的928709.5公顷增加到2000年的946639.5公顷和2010年的948898.5公顷。

(二)建设用地。

1.城镇用地。按照有利于促进全省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科学布局全省城镇体系的要求安排城镇用地,全省用地总规模由1996年的102657.9公顷发展到2010年的166090公顷,规划期间净增加63432.1公顷。

2.乡村建设和工矿用地。到2010年,全省乡村建设及工矿用地达到443805.6公顷,比1996年的487835.9公顷减少44030.3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由1 996年的381145.5公顷压缩到2010年的302269.6公顷,规划期间净减少78875.9公顷;独立工矿用地由1996年的81686.3公顷发展到2010年的111987公顷,规划期间净增加30300.7公顷;盐田保持1996年的?4公顷的水平;特殊用地由1996年的24930.1公顷发展到2010年的29475公顷,规划期间净增加4544.9公顷。

3.交通用地。到2010年,全省交通用地达到166369.1公顷,比1996年的122896.1公顷净增加43473公顷。

4.水利设施用地。加快水利设施建设,保证全省防汛抗旱和重点水利、水电设施用地。到2000年,水利设施面积达到234842公顷,比1996年的229242.2公顷净增加5600公顷,其中占用耕地1500公顷;到2010年达到241762.2公顷,比规划基期年净增加12520公顷,其中累积占用耕地控制在3993公顷左右。

(三)未利用土地。到2010年全省未利用土地控制在967830.2公顷以内,比1996年的1330328.2公顷净减少362498公顷。

(四)保证土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要将易造成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灾毁的坡度25度以上的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转园),到2010年退耕还林、还林果面积达到30337公顷。控制住人为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规划期间共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6万平方公里,减少水土流失面积1.2万平方公里。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2010年的各类自然保护区由现有的44处达到70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至5处。要将鄱阳湖区影响蓄洪的耕地逐步还湖,1997年至2001年退田还湖面积为16330公顷,另外实施低水种养、高水还湖的耕地面积为25000公顷。

(五)近、中期发展的重点区域和不同区域的发展重点。

发展的总方向为:以京九沿线为主干,浙赣沿线为两翼,逐步形成沿江沿路纵横交叉的生产力分布格局;发展的重点是昌九景、京九铁路沿线、浙赣铁路和320国道沿线等三个区域。

1.以南昌、九江、景德镇三个中心城市为依托,以昌九工业走廊为重点,加速形成长江经济带和环鄱阳湖经济带。在这一地区创造对全省乃至周边省具有高强度辐射和吸附功能的大城市或特大型城市。投资适度向九江倾斜。新建项目,特别是大型项目适度向九江集中,把九江建成继南京、武汉之后中国第三大内陆港口城市。南昌和九江的中间地带,依托已设立的一批开放开发区和城镇,尽快成为骨干工业带。要着力抓好世界瓷都----景德镇的建设,尽快形成环鄱阳湖经济带。

2.在京九沿线借助于市场导向以优化农业、繁荣商贸、主攻工业、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形成支持全省下世纪经济发展的脊梁。

(1)在京九铁路、浙赣铁路和赣粤高速公路的中间段,以吉安为中心,向塘、丰城、樟树、新干、峡江等为重点,积极推进京九中段生产力的布局,发展一批现代化的小城镇,强化各自间的内在联系,力争该地段成为综合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群。

(2)以赣州市为中心,加快建设与粤闽和港澳互补的经济带。

3.继续依托和增强浙赣铁路和320国道沿线的经济实力,使之进一步成为支援我省东西走向生产力布局的主体。“九五”期间,重点是改造浙赣沿线的中心城市和现有企业,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骨干项目,逐步形成新宜萍、东鹰贵、饶广玉3个功能较为完备、产业层次较高、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群;320国道沿线地区要逐步形成若干个与浙赣沿线城市群相互呼应,功能互补的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小城镇,成为省域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示范区。

(六)2030年土地利用展望。

预计至2030年,我省人口总数将达到5131.86万人城市化水平提高到56%,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向中等富裕国家水平靠拢,与此相适应的用地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首先是由耕地提供的粮食作为主食的比重下降,大食物(包括肉蛋奶及木本粮、油、木本饮料、调味料、水果)结构的格局已经形成,耕地总量大体保持在2010年的水平,山地资源得到较充分开发。其次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区域用途明确,生态环境优美,全省80%的水土流失地区得到不同程度的整治,各类自然保护区面积扩大到166.7万公顷。节约用地、合理用地、集约用地蔚然成风,土地用途管制严格,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大大提高。

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第十五条 为保障规划期土地利用的各项目标得以实现,根据全省各业发展用地需求和土地供给总量.结合土地资源的现状特征,土地的适宜性,以及上级土地利用规划分解给全省的土地利用控制指标,在预测和方案优化选择的基础上,提出规划期全省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指标。

第十六条 农用地结构调整。

(一)耕地调整。

规划至2010年,规划基期年耕地的96.52%得到有效保护,有3.48%即104234公顷的耕地用作用途转用。其调整的原则是按照有利于根治水患,确保骨干工程项目用地,有利于耕地置换和动态优化进行。其主要的去向是:本规划第十一条中生态退耕中鄱阳湖区退田还湖和丘陵山区25度以上陡坡耕地退耕还林(果)面积,转作居民点扩展用地21033公顷,转作独立工矿用地6943公顷,转作特殊用地716公顷,转作交通用地15382公顷,转作水利设施用地3993公顷,及农田灾毁中难以复耕的耕地9500公顷。规划期间补充耕地101473公顷,是被占去耕地数的97.35%,其中通过开发补充耕地46919公顷,复垦耕地74公顷,土地整理补充耕地47090公顷。

在耕地调整中,1997年至2000年共允许转用耕地用途61433公顷,其中转作林、果(退耕还林、果)21448公顷,转作湖面(退田还湖)16330公顷,转作水利设施用地1500公顷,灾毁4000公顷,转作交通用地5942公顷、转作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22]3公顷:共补充耕地55133公顷

(二)园地调整。

至2010年,规划基期年园地的93.14%得到保护,约有6.86%的用于用途转用,同时在“进庭园、拓四旁、上山下滩”,禁止占用耕地建园(生态退耕除外)的前提下,大力增加园地面积,使园地在基期年的基础上再增加30%。规划期内园地的减少是由于建设需适当的占用及农业内部地类合理调整占用,其中1997年至2000年转作交通用地1250公顷,转作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4035公顷,转作各种水利设施用地520公顷、水面440公顷;2001年至2010年间,转作交通用地1880公顷,转作居民点及工矿用地5365公顷,转作各种水利设施用地0公顷、水面745公顷。 园地的增加一是来源于未利用地(含滩涂)中宜园地,1997年至2000年开发22580公顷,2001年至2010年开发38165公顷。二是来源于林地中坡度较缓的疏林地、迹地以及退耕转园等,1997年至2000年林地调整为园地2365公顷、退耕转园9108公顷,2001年至2010年林地调整为园地3470公顷、退耕转园3267公顷。三是利用废弃上矿用地复垦为园地,1997年至2000年600公顷,2001年到2010 480公顷。

(三)林地调整。

规划基期年林地的99.34%得到保护,o.65%用于用途转用,同时,在规划基期年的基础上再增加1.84%的林地。林地的增加主要来自于未利用地中宜林荒地的开发、滩涂的开发、退耕还林和废弃工矿用地的复垦,其中]997年至2000年由未利用地开发为林地86800公顷,滩涂开发为林地1380公顷、退耕还林12340公顷、废弃工矿用地复垦为林地1500公顷,2001年至2010年由未利用地开发为林地145000公顷、滩涂开发为林地1380公顷、退耕还林5622公顷、废弃工矿用地复垦为林地1300公顷。林地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用地等建设占用以及林地转为园地和水面,其中1997年至2000年转作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1433公顷,林地调整为园地面积2365公顷,转作交通和水利设施用地分别为9436公顷和3120公顷,转为水面5230公顷;2001年至2010年转作居民点及工矿用地95.8公顷,林地调整为园地面积3470公顷,转作交通和水利设施用地分别为12368公顷和3267公顷,转为水面6233公顷。

(四)水面调整。

规划期内讧西省的水面增加主要是蓄洪行洪用的退田还湖、水利建设增加水面和水毁农田。水产养殖主要是扩大已有水面的精养范围和提高集约养殖水平,严格禁止挖耕地为养鱼塘。1997年至2000年和2001年至2010年全省分别增加水面面积为20120公顷和5433公顷。水面减少主要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占用,1997年至2000年共减少2190公顷,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用1165公顷,交通用地占用1025公顷;2001年至2010年共减少3174公顷,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用1534公顷,交通用地占用10公顷。

(五)牧草地调整。

我省未利用的荒草地大都为森林资源破坏后形成的次生植被,且多为山丘地,特别是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放牧的经济生态价值不高。 因此,放牧的牧草地发展不宜过大。规划期间,1997年至2000年新增20公顷,2001年至2010年新增9260公顷。采取圈养、割草形式发展畜牧养殖业基地,在不破坏耕地耕作层的前提下,鼓励合理占用耕地种植牧草,并仍将其统计到耕地中。

第十七条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一)城镇用地调整。

根据全省人口城镇化的要求,全省城镇建设用地立足内涵挖潜,总量适度增加,结构合理调整,并按照“逐步做到自然村缩并、农转非进城镇、退建还耕与城镇发展占用耕地平衡有余”的总要求安排好城镇扩展用地。至规划期末,全省城镇用地比基期年净增加6L 79%,其中,约有30%是由原村庄用地及工矿用地转变而来,其余30%除由本规划第十六条调整而来外,还将占用部分未利用土地。

(二)乡村建设用地及工矿用地调整。

农村居民点应向集镇和中心村集中,在规划期内既要占用16000公顷的土地,其中占用耕地2900公顷,用于调剂村镇集中缩并,又要通过土地整理及非农建设用地内的转用,使村镇缩并整理出的耕地面积大于占用指标,使94875.9公顷的原宅基地调出农村居民点用途(包括村庄整理过程中的16000公顷置换用地数)。从而使规划期内压缩农村居民点目标得到落实。

江西省地下矿藏丰富。储量居全国前三位的有十几种,其中铜、钨、银、钽、稀土、铀被誉为江西的“六朵金花”。其用地供给是确保国家计划内的开采,严格控制个体户的滥开乱采。加强对工矿区等废弃土地的复垦和利用。

规划期间,全省城镇村及独立工矿发展

香樟价格,现在的香樟价格行情怎么样?推荐下哪的香樟价格比较低点的,香樟树存活率高点的!

樟树

百科名片

樟树樟树是樟科常绿大乔木,别名香樟(杭州)、木樟、乌樟(四川)、芳樟、番樟、香蕊、樟木子、小叶樟。原产中国南部各省,台湾、越南、日本等地亦有分布。樟树亦是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金华市、江苏省无锡市、江西省南昌市、上饶市 、景德镇市、樟树市安徽省马鞍山、安庆市、湖南省长沙市、湖北省鄂州市、四川省绵阳市、自贡市、贵州省贵阳市的市树。另有江西省樟树市,地处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鄱阳湖平原南缘。

中文学名: 樟树

拉丁学名: 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

别称: 木樟、乌樟、芳樟树、番樟、香蕊、樟木子、香樟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樟目

科: 樟科

属: 樟属

分布区域: 分布在台湾、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云南等省区。

特产

展开 长沙岳麓樟树全茂

编辑本段一.树种

樟树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树种,为亚热带地区(西南地区)重要的材用和特种经济树种。

编辑本段樟树的形态特征

樟树是属于樟科的常绿性乔木。高可达50米,树龄成百上千年,可称为参天古木,为优秀的园林绿化林木。树皮幼时绿色,平滑;老时渐变为黄褐色或灰褐色纵裂。冬芽卵圆形。叶薄革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5—10厘米,宽3.5—5.5厘米,顶端短尖或近尾尖,基部圆形,离基3出脉,近叶基的第一对或第二对侧脉长而显著,背面微被白粉,脉腋有腺点。花黄绿色,春天开,圆锥花序腋出,又小又多。球形的小果实成熟后为黑紫色,直径约零点五公分;花期4—5月,果期8—11月。 灰褐色的树皮有细致的深沟纵裂纹。樟树全株具有樟脑般的清香,可驱虫,而且永远不会消失。叶互生,纸质或薄革质,树干有明显的纵向龟裂,极容易辨认。据说因为樟树木材上有许多纹路,像是大有文章的意思。所以就在“章”字旁加一个木字做为树名。 樟树是常绿乔木,它的常绿不是不落叶,而是春天新叶长成后,去年的老叶才开始脱落,所以一年四季都呈现绿意盎然的景象...樟树的小花非常独特,外围不易分辨出花萼弥或花瓣的花有6片,中心部位有9枚雄蕊,每3枚排成1轮。

病虫害防治

一、白粉病:此病多发生在圃地幼苗上。在气温高、湿度大,苗木过密和。通气不良的条件下最易发生。嫩叶背面主脉其附近出现灰褐色斑点,以后蔓延整个叶背,并出现一层白粉,严重的嫩枝和干上也有白粉。 防治方法: 1、苗圃要经常注意环境卫生,适当疏苗;或发现少数病株时应立即拔除或烧毁。 2、发生时用波美0.3—0.5度的石硫合剂,每10喷射一次,连续三、四次。 二、黑斑病 樟树种子发芽出苗后长出1—4片叶时,容易发生此病。从苗尖向根部变成黑褐色而死亡。 防治方法 播种时做好种子、土壤及覆盖物等消毒工作。在发病时,先拔除烧毁病苗,并用0.5%的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喷射二、三次,即可防止蔓延。 三、樟叶蜂 一年中发生代数多,为害期长,1年生苗受害严重死导致枯死,造林后树木树冠上部嫩叶常被吃光,严重时影响树木生长。 防治方法:可用0.5公斤闹羊花或雷公藤粉加清水75—100公斤制成药液喷射苗木,或用90%敌百虫或50%马拉松乳剂各2000倍液喷杀。 四、樟梢卷叶蛾 一年发生数代,幼虫蛀食枝梢,影响樟树高生长,致使干形弯曲。 防治方法: 1、3月樟树新梢抽出后,第一代幼虫孵化时用90%敌百虫、50%二溴磷乳剂、50%马拉松乳剂10000倍液进行喷射,每隔5天一次,连续二、三次,能杀死幼虫。如果幼虫已蛀入新梢,也可喷洒40%乐果乳剂200—300倍液。 2、苗圃或小面积林地,可在冬季收集枯枝落叶烧毁,以消灭越冬蛹。 五、樟果螟 一般为害樟树幼苗和20年生以下幼树。一年发生二代。第一代幼虫在5月底到7月中旬为害。第二代幼虫在8—9月为害,幼虫成群集结于新梢上取食叶芽,并吐丝把残叶卷成球状,包扎顶芽,以至新梢枯死,甚至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 1、幼虫刚开始活动尚未结成网巢时,用90%敌百虫4000—50000倍液进行喷射,即可杀死。 2、如果幼虫已结成网巢,最好将其栽掉烧毁。 六、樟天牛 1、成虫产卵期(五月上旬至六月上旬)用铅丝刷刷产卵疤痕,刺卵或初孵幼虫。 2、用人工剪除被害枝,后由排泄孔注入敌敌畏等药剂,将其中幼虫杀死。 七、蚜虫 蚜虫多发生在春季,以危害嫩叶、嫩稍为主,吸吮汁液,以致叶片背面不规则的皱缩、卷曲、变色、脱落,甚至全株枯萎以致死亡。同时,蚜虫分泌大量密露,沾污枝叶,诱发烟煤病。发现大量蚜虫时,应及时喷药防治,具体措施如下: ①用1:15的比例配制烟叶水泡制4小时后喷洒,或用1:6-8的比例配制辣椒水(煮半小时左右)喷洒,或用1:20-30的比例配制洗衣粉水喷洒,或用1:20:400的比例配制洗衣粉、尿素、水混合溶液喷洒,连喷2—3次, 均能取得防治很好的效果。 ②春季蚜虫孵化初期(4、5月份),是防治蚜虫的最佳时期。此时,用40%氧化乐果乳剂1000倍液,或50%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或50%辛流磷乳剂1000倍液,或50%久效磷乳剂2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济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剂3000倍液,或2.5%灭扫利乳剂3000倍液等,喷洒树冠1-2次。 ③对桃粉蚜一类本身披有蜡粉的蚜虫,施用任何药剂时,均应加入0.3%肥皂水或洗衣粉,增加粘附力,提高防治效果。

樟树效用

本种为亚热带地区(西南地区)重要的材用和特种经济树种,根、木材、枝、叶均可提取樟脑、樟脑油,油的主要成分为樟脑、松油二环烃、樟脑烯、柠檬烃、丁香油酚等。樟脑供医药、塑料、炸药、防腐、杀虫等用,樟油可作农药、选矿、制肥皂、假漆及香精等原料;木材质优,抗虫害、耐水湿,供建筑、造船、家具、箱柜、板料、雕刻等作用;枝叶浓密,树形美观可作绿化行道树及防风林。樟树的木材耐腐、防虫、致密、有香气。是家俱、雕刻的良材;除了用来提炼樟脑,或栽培为行道树及园景树之外,樟脑还有强心解热、杀虫之效,夏天如果到户外活动时可以试试看:摘取樟树的叶片,揉碎后涂抹在手脚表面上,有防蚊的功效。科学研究证明,樟树所散发出的松油二环烃、樟脑烯、柠檬烃、丁香油酚等化学物质,有净化有毒空气的能力,有抗癌功效,过滤出清新干净的空气,沁人心脾。长期生活在有樟树的环境中会避免患上很多疑难病症。因此,樟树成为南方许多城市和地区园林绿化的首选良木,深受园林绿化行业的青睐。

樟树习性

三十年的大香樟

樟树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水湿,但当移植时要注意保持土壤湿度,水涝容易导致烂根缺氧而死,但不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土。主根发达,深根性,能抗风。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速度中等,树形巨大如伞,能遮阴避凉。存活期长,可以生长为成百上千年的参天古木,有很强的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的能力。此外抗海潮风及耐烟尘和抗有毒气体能力,并能吸收多种有毒气体,较能适应城市环境。 香樟适应海拔高度:1800m以下 绝对最低温: -10.00°C 光照反应: 喜光 水分反应:喜湿 对特殊土壤条件的适应能力:不耐瘠薄 耐盐碱 忍受大气污染种类:多 地形条件:丘陵、 平原 土壤类型:砂壤土 树种分布区:浙江 、福建 、江西 、台湾 、湖北 、湖南 、广东 、云南 花期:第一次4月~ 5月,初夏开花,黄绿色,圆锥花序 果期:第一次8月~ 11月 树高:可达3000.00cm 树高年生长量:100cm 胸径年生长量:2.40cm 繁殖方法:两性繁殖

编辑本段樟树的应用

园林应用

该树种枝叶茂密,冠大荫浓,树姿雄伟,能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是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广泛作为庭荫树、行道树、防护林及风景林。 配植池畔、水边、山坡等。在草地中丛植、群植、孤植或作为背景树。就连故居也有两棵呢!

其他应用

樟树的木材耐腐、防虫、致密、有香气。是家具、雕刻的良材;除了用来提炼樟脑,或栽培为行道树及园景树之外,樟脑还有强心解热、杀虫之效,夏天的话如果到户外活动时可以试试看:摘取樟树的叶片,揉碎后涂抹在手脚表面上,有防蚊的功效喔。还可以利用樟树制造出樟脑球,增加香味。不过您如果注意观察的话,也会发现到:樟树也会有病虫害的侵袭,在大自然界就是这的公平,总是一物克一物。

编辑本段樟树繁殖方法

播种繁殖,扦插繁殖。 果实成熟时自行脱落,有鸟类啄食。用种子繁殖,应随采随播,每公斤种子7,200-8,000粒,发芽率70-80%,每亩播种量10-15公斤。植树造林,也可萌芽更新。有白粉病、黑斑病、樟叶蜂、樟稍卷叶蛾、樟巢螟、樟天牛等病虫为害。

樟树育苗技术 一、简介 :樟树材质优良,有香气,是上等的建筑、家具、工艺的良材,樟树的樟脑和樟油广泛用于工艺、代工、医药和国防工业,此外樟树还是“四化”中绿化的优良树种。 樟树是常绿乔木,喜光,主根强大,根系发达,喜温湿气候,适应性强,生长较快,寿命较长,在土层深厚、肥沃的平地四旁,河滩冲积生长最好。 二、育苗 1.时间。每年十至十二月,将已成熟的种子采下,然后混沙贮藏,三月初即可催芽播种。 2.整地。在冬初进行第一次耕耙,播种前进行第二次耕耙,并施足基肥,基肥一般用腐熟厩肥,每亩1500~2000公斤或碳胺50公斤,磷肥50公斤、菜饼150公斤,然后筑成高床,一般床高35~50厘米,床宽1.2米。 3.催芽。三月初樟树播前需催芽,可用50℃的温水浸种,当温水冷却后再换50℃水重复浸种3~4次,可使种子提早发芽10~15天。 4.播种。条播行距20厘米左右,每亩播种量10~15公斤,播后覆土盖稻草或地膜,保持苗床表土湿润,以利种子发芽。 5.抚育管理。幼苗出土后应及时揭去稻草或地膜,待幼苗长出数片真叶就可以开始间苗,苗高10厘米左右可进行定苗。樟树每亩留苗2万株左右。7月份以后,要加强肥水管理,经常松土除草。秋末停止追肥、灌溉。追肥一般2~3次,前二次可用尿素7~10斤,最后一次可用尿素10公斤、磷肥7.5公斤。 樟树1年生苗可达50厘米以上,地径达0.7厘米以上。 三、移栽时间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较为适宜,移植密度每亩1500株左右。随起随移,移栽后离地10厘米左右截杆,当芽长到10厘米左右可定主杆,剪去多余枝芽,留一个比较粗壮的枝。冬季床面施厩肥2000公斤。这样3年生苗木胸径可达3厘米以上。

编辑本段樟树移植技术

育苗

培育大苗的应经过移植,移栽时间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较为适宜,移植密度为2.25万株/hm2左 移植香樟

[1]右。随起随移,移栽后离地10cm左右截干,当芽长到10cm左右可定主干,剪去多余枝芽,留1个比较粗壮的枝。在幼苗培育中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培土、追肥、灌溉以及防治病虫害等培管工作。幼苗抚育第1年不少于3次,第2年可进行1~2次。樟树多萌生枝,头3年耍进行抹芽,主要抹去离地面2/3的嫩芽。冬季床面施厩肥30t/hm2。这样三年生苗木胸径可达3cm以上。出圃时就带沿泥球,并适当剪去枝叶,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移植

应选择树干通直、树皮颜色新鲜、树势健壮且最近2年已经移植过的香樟树,其新生的细根都集中在树蔸部位,树木的成活率较高。尽量采用假植的苗木,假植几个月以后的香樟树苗,其根蔸处开始长出新根,根的活动比较旺盛,在不适宜的季节中栽植也比较容易成活。从苗圃挖出的香樟树苗,如果是用于反季节栽种,其土球应比正常情况下大一些,土球越大,根系越完整,栽植越易成功。如果是裸根的苗木。也要求尽可能带有心土,并且所留的根要长,细根要多。尽量选用小苗。小苗比大苗的发根力强,移栽成活率更高,只要不急于很快获得较好的绿化效果,都应当使用小苗。栽植要及时,即经过修剪的香樟树苗应马上栽植。如果运输距离较远的话,则根蔸处要用湿草、塑料薄膜等加以包扎以便保湿。栽植时间最好在上午1l时之前或下午16时之后,而在冬季则只要避开最严寒的日子即可。种植穴要按一般的技术规程挖掘,穴底要施基肥并铺设细土垫层,种植土应疏松肥沃。把香樟树苗的包扎物除去,在种植穴内将树苗立正栽好(注意树的观赏面),填土后再插实土壤并继续填土至穴顶。最后,在树苗周围做出拦水的围堰。

灌水

香樟树苗栽好后要立即灌水,对于带土球的樟树苗边灌水,还要用铁棒或木棒对树穴周边土壤进行搅动,以便通过水的作用使树穴周边能填满土壤。灌水时要注意不要损坏土围堰,土围堰中要灌满水,让水慢慢浸到种植穴内。为进一步提高定植成活率,可在所浇灌的水中加入生长素,以便刺激新根生长。生长素一般采用奈乙酸,先用少量酒精将粉状的奈乙酸溶解,然后掺进清水,配成浓度为200mg/kg的浇灌液,作为第1次定根水进行浇灌。新移栽的香樟其冠2/3已被修剪,树叶减少90%,根系也有所损伤,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很弱,因此只要保持土壤的湿润即可。若土壤的含水量过大,会大大影响土壤透气性能,反而抑制了根系呼吸,若长时间积水会造成根部霉烂,严重影响根部促长。为此,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留设透气排水穴。但第1次浇水应透彻,以后视天气、土壤质地而谨慎浇水,做到“不干不浇,既浇即透”的原则,同时要防止地面水系过多滴入根部。另一方面,要防止下雨过后树穴内积水,即要保持每天检查排水、透气设施,发现有堵塞或积水时要及时清除,保证树体根部不积水,不干旱。在气温到OoC以下时。应停止在土球根部喷水,条件成熟时(最高气温回升到5"C以上)一般隔5—7d在中午时分对叶面进行喷水湿润。

整形修剪

栽植前应对其根部进行整理,剪掉断根、枯根、烂根。短截无细根的主根;还应对树冠进行修剪,一般要剪掉全部枝叶的1/3-1/2,使树冠的蒸腾作用面积大大减少。带土球的苗木不用进行根修剪,只对树冠修剪即可。修剪时。可连枝带叶剪掉树冠的1/3~1/2,以大大减少叶面积的办法来降低全树的水分损耗,但应保持基本的树形,以加快成景速度。尽快达到绿化效果。

保温

每年11月至翌年2月间低温天气较为普遍。这段时间正值植树造林、种植绿化树的黄金季节.由于香樟树耐寒性较弱。对香樟采取保温措施成为当务之急。对苗木防冻主要措施是对主干、分枝及土球树根的保护。由于香樟的移植一般是为了绿化效果,因此在防冻的同时又不能影响绿化的美观程度。可采用“3层防冻保护”的方法对香樟进行保护,即对香樟主干、分枝包裹3层外加物(第1层草绳,第2层麻布,第3层稻草)。“3层防冻保护”另一个含义指土球部位采用lOom厚的疏松山泥、塑料薄膜、再覆草包的办法保温。根据以往经验,树干不宜用塑料薄膜保温。因为冬季雨雪天气较多,一旦有水进入塑料薄膜,容易积水,常常诱发树干发黑并溃烂,而稻草的析水性好,不存在积水的问题。

虫害防治

卷叶蛾1年发生数代,幼虫蛀食嫩梢,被害苗枯死。可用40%乐果200—300倍液喷杀幼虫,当幼虫大量化蛹期间结合抚育进行林地除草培土,杀死虫蛹。樟天牛主要为害主枝和侧枝,采用人工捕杀,或由排泄孔注入敌敌畏药剂。樟叶蜂幼虫取食樟叶当年抽的嫩梢,严重影响樟树的生长。此虫在河南省1年发生1~2代,5月上旬和6月上旬分别为第1和第2代幼虫期。可用90%的敌百虫或50%的马拉松乳剂的2000倍液喷杀。也可用o.5kg闹羊花或雷公藤粉末加水75-100kg制成药液喷杀。樟巢螟幼虫成群集结于新梢上取食叶芽,并吐丝把叶卷成球状,包住顶芽,致使新梢枯死。此幼虫1年发生2代,第1代幼虫在5月底至7月中旬为害。第2代幼虫尚未结成网巢时用90%晶体敌百虫4000~5000倍液喷杀,如幼虫已结成网巢,可人工摘除烧掉。

病虫害防治

1、樟梢卷叶蛾。一年发生数代,糼虫蛀食嫩梢,被害苗枯死。 香樟花

防治方法:可用40%乐果200-300倍液喷杀糼虫,当糼虫大量化蛹期间结合抚育进行林地除草培土,杀死虫蛹。 2、樟叶蜂。浙江省一年发生1代或2代。5月上旬和6月上旬分别为第一代和第二代幼虫期。 幼虫危害嫩叶的防治方法:用90%晶体敌百虫或50%马拉松乳剂各2000倍液喷杀,也可用0.5公斤闹羊花或雷公藤粉末加水75-100公斤制成药液喷杀。 3、樟巢螟。幼虫辟集于新梢上取食叶芽,并吐丝把叶卷成球状,包住顶芽,造成新梢枯死甚至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此幼虫一年发生2代,第一代幼虫在5月底到7月中旬为害,第二代幼虫尚未结成网巢时,用90%晶体敌百虫4000-5000倍液喷杀,如幼虫已结成网巢,可人工摘除烧掉。 4、白粉病。开始幼苗嫩叶背面主脉附近出现灰褐色斑点,以后蔓延至整个叶背,并出现一层白粉。 防治方法:注意苗圃卫生,适当疏苗,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烧掉,病症明显时,用波美0.3-0.5度的石硫合剂,每10天喷一次,连续喷射3-4次。

编辑本段二.城市名

公园

概述

樟树市地处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鄱阳湖平原南缘,地理坐标:东经115°06′33〃—115°42′23〃,北纬27°49′07〃—28°09′15〃。 市人民政府驻药都南大道。邮编:331200。行政区划代码:360982。区号:0795。2003年底,总人口53.6万人。 在历史上,它曾是我国中原与岭南舟车孔道,是1988年10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的新兴城市。樟树市历史上曾名清江县,是江西四大古镇之一。它以其特有的药材生产、加工、炮制和经营闻名遐迩,素享“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到樟树不灵”之美誉,是我国著名的“南国药都”。樟树市名称的来历缘于远古“聂友射鹿“的传奇故事,故此又有“鹿江“之说。它与“瓷都“景德镇等并列为江西省四大名镇,明代为全国三十三大工商重镇之一。

地理交通

市域东邻丰城市,南接新干县,西连新余市渝水区,北靠高安市,距省会南昌89公里,距宜春市会袁州区135千米。市境东西长约58千米,南北宽约31千米,赣江将市境分为河东、河西两部分,面积1290.99平方千米(城市面积32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8平方千米),耕地62.7万亩(其中水田51.5万亩,旱地11.2万亩),可养水面6.6万亩,林地34万亩。赣江、袁水汇流于此,樟树港为赣江上第二大港。浙赣铁路、京九铁路和昌樟高速、赣粤高速、105国道及在建的上海至昆明高速都通过该市,水陆交通便捷。

历史沿革

自西周至春秋战国,先后属吴、越、楚。秦汉至隋唐,先后分属新淦、建成、汉平、宜春、新余、始平等县。五代南唐升元二年(938年)8月,析高安、新淦部分地区置清江县,治所潇滩镇(宋改临江镇),宋设临江军,元改临江路,明为临江府,一直沿袭至清末民初。民国时期撤府设道,清江属庐陵道,不久直属于省,先后属江西省第一、二行政督察区。1930年在临江建立清江县苏维埃政权。 1949年6月在樟树镇建立清江县人民政府,同年7月迁临江镇,翌年3月迁回樟树镇,属南昌分区专员公署,1959年改属宜春专员公署。1987年12月清江县实行省计划单列。1988年10月1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清江县,设立樟树市,12月正式挂牌。

行政区划

2004年辖5个街道、10个镇、4个乡。 淦阳街道 辖:共和东路社区、药都社区、药王街社区、封溪社区、楼门前社区、南桥社区、郭里村、曲水村。 鹿江街道 辖:市背社区、东门社区、鹿东社区、边街社区、站前社区、堎上社区、西堡村、大路口村。 吴家巷街道 辖:沙田新村社区、中山公园社区、洲上街社区、垱下亭社区、龙溪村、吴家巷村、誉洲村。 大桥街道 辖:大桥社区、东村社区、南上社区、枧头社区、湾里社区、土塘村、古城村、下汽村、张家村、松湖村、溪园村、湖坪村、龙湾村。 城北街道 辖:张家山居委会、门楼里居委会、龙王庙居委会、金岸居委会、薛溪居委会、蓼洲居委会、袁赣居委会、荷湖居委会、洲上村、回龙村、蛟湖村、杏塘村、沙埂村、朱山村、麻埠村、徐家堎村、光明村、中坊村、郭坊村、杨林村、枨湖村、马堎村、槎市村、桑林村、礼洲村、朱坊村、喻张村。 临江镇 辖:西大街居委会、民主街居委会、府前街居委会、临江居委会、双洲村、渚塘村、姜璜村、芦阳村、武塘村、尹家村、寒山村、枫林观村、庙前村、彻埠村、王家圳村、仰山村、芦塘村、前祝村、纽塘村。 永泰镇 辖:永泰街居委会、车埠村、大观村、洋塘村、石岗村、孔埠村、灌上村、大塘村。 黄土岗镇 辖:墨庄居委会、黄岗居委会、天井村、荻斜村、谢家村、沃塘村、湖头村、上蒋村、柘湖村、黄家村、下蒋村、裴家村、方家村、横坑村、廖家村、管付村、管王村、窑下村、湖下村、黄铜村、山里村、丁皮村。 经楼镇 辖:经楼街居委会、后窑村、前窑村、杨彭村、经楼村、沿园村、水溪村、皎湖村、湾头村、神岭村、中林村、横岗村、大路村、小洋村、老店村、两江村。 昌付镇 辖:双金园艺场、城头街居委会、安岗村、城头村、孟塘村、太平村、港口村、马青村、洛湖村、安阳村、蓝房村、新江村、袁江村、忠心村、港东村、塘边村、长兰村、邹岗村、昌付村。 店下镇 辖:店下居委会、乌溪村、大汗村、芦岭村、松湾村、花园村、沅江村、官塘村、淦上村、洞塘村、枫树村、石陂村。 阁山镇 辖:东站居委会、黄家巷村、渡桥村、孙家村、上阳村、韶塘村、芗溪村、关坊村。 刘公庙镇 辖:大公居委会、滁山村、塘祖村、镇萧塘村、北坑村、五洲村、枧桥村、东港村、雌溪村、横塘村、庚塘村、湖丘村、杨家村、南保村。 观上镇 辖:观上居委会、揽上村、邓坊村、郭峰村、北堡村、巷里村、定安村、上埠村、下聂村、夫田村、陈家村、横里村、曹溪村。 义成镇 辖:义成居委会、刘家村、狮山村、乌塘村、泉港村、黎圩村、肖家村、清泉村、罗港村、太和村、前坑村、广德村、那巷村、淖港村。 中洲乡 辖:中洲居委会、荷陂村、严家村、新屋村、来陂村、车塘村、石桥村、西塘村、万塘村、石头村、江平村、甘竹村。 洲上乡 辖:大洲居委会、严埠村、袁家村、蒋家村、中团村、牌楼村、天符村、小洲村、店前村、铜江村、灌溪村、湖西村、逢中村、村楼村、双塘村、洲山村、溪西村、榆树村、田段村、滩下村、雄杨村、市园艺场。 洋湖乡 辖:横梁居委会、双溪村、荷园村、洋湖村、小溪村、古亭村、福城村、晏梁村、东阁村、武林村、敖洲村。 吴城乡 辖:山前居委会、山中村、东塘村、双港村、莲塘村、秧田村、塘下村、吴城村、堆上村、路口村、湛溪村、白路村、麾塘村、沽塘村、举塘村、上京村;市试验林场。

药都樟树

樟树的药业源远流长,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药材集散地,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之誉。镇郊的阁皂山是一个天然药场,绵延200余里,草木丰茂,盛产各种药材,其中动、植物药材和矿物药材达百余种。早在东汉建安时期,道家张道陵、葛仙翁等即修炼于此。他们一面迷信说教驱邪,一面采药炼丹治病、传授炮制之法。后来葛氏之孙葛洪,总结行医经验,著成《时后备急方》,流传于世。唐宋时期,樟树药业日益发达,采药卖药者日增,药铺、药材行、分庄逐步兴起,并向外省扩张。明朝初年,这里建起一座三皇宫(即药王庙),每逢农历4月28日唐代名医孙思邈生日,就在庙侧设立交易场所,全国各路药商,多云集于此,进行贸易。明末清初,樟树中药铺已发展到200多家,同时,外省药商也来此设立药行,甚至还建有同乡会组织。这样渐渐变成了药材集散中心。至今境内仍有不少保存完好的炼丹井、洗药池、古寺、药庙等胜迹。樟树人采集、炮制中药材世代相传,掌握了许多秘传妙法,无论是炒、浸、泡、炙,还是烘、晒、切、藏,均有独到之处。优秀药工切的药片,“薄如纸,吹得起,断面齐,造型美”,色、香、形、味、效俱佳。樟树的药师、药工、药商走遍全国药材产地,采集、选购品质上乘的药材原料运回加工,使得樟树的药材品种齐全,质地精良。樟树因此成为全国中药材生产、加工、炮制和经营中心。 “药都”的形成,除因其地理条件优越、水路交通发达之外,与其盛产药材,精于药材的种植、炮制、经销和保管,更是密不可分的。阁皂山有天然药材200多种,中外闻名的江枳壳、面枳实,就是当地特产之一。樟树本地,对药材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药材必须纯净,饮片加工务其精细。如今历朝的“药王庙会”已发展成一年一度的全国药材交流大会。每年请柬一经发出,香港、新加坡以及全国各省、自治区、市的药界同仁蜂拥而来。届时的樟树,就成为药的世界、药的海洋。在药都东门外的宽阔坪场上,一片专门用以进行交易活动的富丽堂皇的建筑群拔地而起,总占地面积15000多平方米,可容纳万余人同时进行交易活动。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一、青藏铁路是一条连接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国铁Ⅰ级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二、青藏线大部分线路处于高海拔地区和“生命禁区”,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着三大世界铁路建设难题:千里多年冻土的地质构造、高寒缺氧的环境和脆弱的生态。

三、解决办法

1、为了攻克冻土难题,中国科学家采取了以桥代路、片石通风路基、通风管路基(主动降温)、碎石和片石护坡、热棒、保温板、综合防排水体系等措施,解决的千年冻土所带来的的难题。

2、为了战胜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保障铁路建设者的生命健康。铁道部、卫生部在中国工程建设史上第一次联合下文,对医疗卫生保障专门作出详细规定,并投入近2亿元,在全线建立医疗卫生保障点。

3、青藏铁路穿越了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地处世界“第三极”,生态环境敏感而脆弱。对此,青藏铁路从设计、施工建设到运营维护,始终秉持“环保先行”理念,如为保障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铁路全线建立了33个野生动物专用通道;

为保护湿地,在高寒地带建成世界上首个人造湿地;为保护沿线景观,实现地面和列车的“污物零排放”;为改善沿线生态环境,打造出一条千里“绿色长廊”。这些独具特色的环保设计和建设运营理念,也使青藏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环保铁路”。

扩展资料:

修建青藏铁路的战略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青藏铁路这样一个重大的建设,最主要的是考虑要加快西藏的经济建设发展,大家知道,青藏青藏是我们国家唯一一个不通铁路的行政区,由于不通铁路、交通闭塞,所以和外界的联系十分困难,制约了它的经济发展, 也有航空和公路和西藏进行联系;

但是对大种物资的运输,对于大批旅客的交流还是很难适应的。所以修建铁路首要的目的就是要为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个强大的运力支持;

同时这一条铁路建设也可以使我们进一步增加内地和西藏紧密的联系和交流,增强民族团结,这样就可以使我们国家都能够共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百度百科—青藏铁路

人民网—青藏铁路成为“世界屋脊”发展引擎

浙江温州气候怎样?

温州市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温度适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3-19.4摄氏度,1月份平均气温4.9-9.9摄氏度,7月份平均气温26.7-29.6摄氏度。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水量在1113-2494毫米之间。春夏之交有梅雨,7-9月间有热带气旋,无霜期为241-326天。年日照数在1442-22小时之间。

扩展资料:

温州市野生动物资源尚未作过全面调查,习见野生动物属哺乳类的,山区有:野猪、獾、豪猪、云豹、金钱豹、毛冠鹿、黑鹿、獐、野山羊、青羊、金猫等。

鸟类最习见的有麻雀、鹰、隼、枭、喜鹊、画眉等留鸟,家燕、沙燕、豆雁、秋沙鸭、伯劳等候鸟。也有一些珍稀种类如黄腹角雉、白鹇。爬行类有龟、鳖等。?

温州市已发现各类矿产38种,有资源储量的固体矿产18种,矿产地32处,其中有基础储量的矿产11种,分别为钼、铅、锌、银、叶蜡石、明矾石、伊利石、高岭土、硫铁矿、石英闪长岩、钾钠长石等。

矿产资源总的特点是以非金属矿产占主导地位,其中明矾石(主要产地在苍南矾山镇)、叶蜡石(主要产地在泰顺仕阳镇)矿藏量巨大,素有“世界矾都”、“世界蜡都”之称。伊利石、花岗岩石材、高岭土、矿泉水和地热资源在全省也占有重要地位以及金属矿产中永嘉石染钼矿。

百度百科-温州

公共区域冰冻雨雪天气应急预案

公共区域冰冻雨雪天气应急预案1

 一、雨雪冰冻天气来临之前

 班级:

 ①向仓库领好扫雪工具和防滑材料(如竹扫帚、平头铁锹、麻袋、警告标志、警戒带等),放到便于领取的地方,平时在门卫配一把铁锹和两把竹扫帚;

 ②提前布置清除路面积雪的任务,分发工具,明确要求;

 ③检查水电设施,提前采取保护措施。

 办公室:

 ①提示教职工在雨雪冰冻天气期间尽量不开私家车上班;

 ②根据实际情况,告知任课教师可能变动课表的情况;

 领导班子:

 ①平时做好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幼儿自救互救、自保互保的能力;

 ②通过园园广播及时播送气象消息和有关指示、规定。

 二、雨雪冰冻天气来临之后

 1.如果适逢幼儿园放假,执行市教育局停课的规定,至少一位带班领导在园值班;幼儿处通过幼儿园信息平台或班主任告知幼儿,办公室按原计划组织力量清除路面积雪,确保主要通道畅通,并安排好在园师生的生活;

 2.如果逢幼儿园正常上课,因地制宜,继续按课程表上课,有关部门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办公室:

 ①首先保证水电正常供应,食堂正常运转;

 ②雪停后立即组织力量清除路面积雪(若夜间下雪,必须早晨5:30开始清扫),具体分工为:一楼各班班主任负责食堂至教室通道;二楼班主任负责楼道;当班保安负责大门口;后勤人员和驾驶员负责食堂通道,其中维修工专门负责重点区域应急处理(如铺麻袋等);

 ③必要时动员没有上课的青年老师扫雪;

 ④严重积雪冰冻的路段,一时清除有困难的,立即设置警示标志,禁止幼儿通行;

 领导班子:

 ①园医随时待命,处理突发的跌伤事故;

 ②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广播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③幼儿处老师和行政值日老师在非上课时间巡视园园,要特别关注教学区和运动区的情况,排查隐患,每位教职工都要随时劝阻幼儿做危险动作;

 ④对部分班级开展的“雪文化”活动及时规范(如时间、地点、教师在场管理等)。

公共区域冰冻雨雪天气应急预案2

 根据《xx省民政厅关于做好当前抗灾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xx民明电〔20xx〕8号)精神和区委、区政府的安排,为了应对冰冻、雨雪天气,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积极应对冰冻、雨雪等灾害事故,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安全,确保人民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及时查灾、报灾并及时实施有效救助,确保受灾人员不受冻、不挨饿、不缺水喝。

 二、救灾应急领导机构

 为了强化救灾工作责任制,民政局成立救灾应急领导小组,党组书记、局长xx任组长,负责全面工作,xx副局长)、xx(副局长)、xx(副局长)、xx(副书记)为救灾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救灾应急工作实行包干负责制,分8个小组,每组3名工作人员,分包各乡镇办的救灾应急工作。

 三、加强灾害预警预防工作

 民政局要加强与气象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及时对灾害进行预警预报,高度关注雪情、灾情,提前做好应急救助人员、物资资金等方面的准备工作,把工作做在灾害发生前,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

 四、及时安排救物资

 提前安排好一批棉衣棉被,准备方便面350箱,饼干50箱,纯净水50件,火腿肠10箱。一旦出现灾害事故,所准备的物资要在第一时间内可以保证1000名灾困群众的基本饮食不出问题。

 五、严格执行值班制度

 要进一步加强值班工作,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随时关注天气变化,确保通讯联络畅通,确保灾情传递及时。一旦发生灾害,确保及时报告情况,及时查灾、报灾并及时实施救助。每天上午9时及时向上级报告灾害情况。

 六、加强领导,果断处置灾害事故

 一旦发生灾害,要严格按照救灾应急工作的要求,启动应急方案,迅速行动,果断处置。要确保人员到位,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害现场开展救助工作,确保救助物资在24小时内送到灾困群众手中,确保灾民的基本生活不出问题,不受冻,不挨饿,有水喝,做好协调工作,帮助灾民稳定情绪。

 *民政局

 二○xx年一月二十日

公共区域冰冻雨雪天气应急预案3

 低温雨雪天气,给道路运输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根据省、市政府主要领导关于应对雨雪天气道路保畅通的指示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如下应急预案。

 一、应急基本原则

 发生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出现影响道路畅通、旅客大量滞留的情况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应急工作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应急预案采取“预防为主,防抗结合”的方法,提高应对雨雪冰冻灾害的综合防御和处置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重点抓好“一抗三保”工作,即:抗灾害、保畅通、保运输、保安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应急机构的组成和职责

 成立鹰潭市交通运输局应对雨雪冰冻灾害道路保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交通运输系统雨雪冰冻灾害道路保畅的应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公路所。办公室主任为吴将,联系电话(传真):xx,手机:xx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为市交通运输局应急办、市运管处、市公路所、贵溪市交通局、余江县交通局、龙虎山景区交通局

 成员单位职责:

 市交通运输局应急办:负责道路保畅通协调及后勤保障工作。

 市运管处:负责全市道路保畅通应急用车和救灾车辆的统一调配工作。

 市公路所:负责组织全市农村公路抢险抢修保畅通工作以及信息报送工作。

 各县(市、区)交通局:在市交通运输局应对雨雪冰冻灾害道路保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和县(市、区)政府的领导和指挥下,具体负责各自辖区内的道路保畅通工作,并落实道路保畅通物资储备工作。

 三、应急预案的启动和解除

 启动:雨雪冰冻灾害预报发布后,按市、县相关部门的统一部署,启动应急预案。

 解除:符合下列条件的,在经市、县相关部门同意后,方可解除。

 1、险情排除,道路恢复通畅。

 2、现场抢救活动已经结束。

 3、受危险威胁人员安全离开危险区并得到良好安置。

 四、应急准备

 应急预案启动后,各成员及各有关单位在2小时内做好以下准备:

 1、及时与市、县两级应急部门等相关部门和有关领导进行联系和协调,指导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及时向有关领导请示汇报,与相关部门联系协调应急救援的有关事宜。

 2、各级交通公路部门负责组织人员做好道路的抢修准备工作,集中道路抢修队伍,调用道路抢修的物料和设备,采取在冰雪道路上撒盐撒沙等措施除雪除冰,在桥梁和其它重点路段加铺麻袋、草袋、秸秆等措施对公路通行进行及时修复,难以及时修复的,应当向上级主管部门请求支援。

 3、各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负责按照应急客货运输的要求,组建运输队伍,落实运输车辆、装卸设备和相关救灾工具满足应急救援的需要。

 4、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应急救援处置指挥协调工作所需车辆、人员和设备的后勤保障,确保与市、县有关领导和部门的信息畅通。

 5、各单位加强信息调度,掌握紧急情况,做好人员和物资的运输指挥和疏散工作,维持交通秩序,对农村公路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及时处置。

 6、需要其他单位支援的,向市、县两级人民政府申请。

 五、应急行动

 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反应的'主要行动是:

 1、在市、县相关部门的统一领导安排下,迅速进入岗位,随时待命。特别是道路抢修队伍、道路运输队伍,要由各单位的主要领导带队,做到人员齐整、装备精良。

 2、按照市、县相关部门的统一部署,首先保障抢险救灾道路的安全畅通,及时对公路进行抢修、加固,并提前制定出科学的绕行方案。其次保证抢险救灾人员和物资的紧急调运,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派出道路运输抢险救灾车队。救灾车队按指定路线进入重灾区或指定位置,迅速展开救援,抢救运送受灾群众和国家重要财产,调运受灾群众急需的生活必需品。

 3、根据灾情变化和救灾需要,适时因地制宜,对其他社会车辆进行调度,满足道路运输需要。

 六、应急工作要求

 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做好防范雨雪冰冻灾害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未雨绸缪,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应对准备工作。

 一是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密切联系,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做好天气状况的中长期预报,宣传防范应对措施,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

 二是对因雨雪冰冻影响可能造成的道路堵塞封闭情况制定应急预案,落实应急措施和责任,明确道路抢修队伍人员组成,储备化雪盐、麻袋、草袋、铁铲、扫帚、防滑链等应急物资。

 三是要抓好各类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严密防范次生灾害的发生。

 四是切实做好雨雪冰冻恶劣天气下的值班工作,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启动应急响应后至灾情结束前,坚持实行日报制度,各相关单位每日10:00、15:30时前将信息报市局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是要切实做好道路保通和运输组织工作,一旦发生重大雨雪冰冻灾害或出现交通中断或堵塞现象,及时向市局领导小组报告,并积极做好应急处置,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公共区域冰冻雨雪天气应急预案4

 为了贯彻黔教办安稳[20xx]737号文件《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加强雨雪天凝冻天气学校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加强我乡各校对雨雪凝冻天气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强监测预警,切实做好各项防范工作,及时有效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学校师生安全。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黄军元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领导小组职责要求:

 1、必须成立冬季学生安全领导小组

 2、根据天气预报或遭遇灾害天气,遵照上级指令,宣布进入应急期及有关指令。

 2、根据雨雪凝冻天气的破坏程度,果断决定学校是否停课避灾,灾后复课等指令。

 3、根据防雨雪凝冻天气应急预案,研究部署并组织学校。

 4、开展应急抢险、救灾及灾后复课工作。

 5、及时向中心校报告有关雨雪凝冻天气灾害情况等事宜。

 6、随时掌握雨雪凝冻天气发展趋势,并做出相应决策。

 7、组织宣传党和国家的防凝冻天气灾害科普知识,提醒学生避免用煤炭火取暖,严防一氧化碳中毒。传授有关自救、互救雨雪凝冻天气道路安全等常识。

 8、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加强防寒、防冻、防病和治安工作,确保学校正常教学及生活秩序。

 9、在雨雪凝冻天气期间,领导小组要加强校园各办公室、楼道、食堂食品、供水、取暖等设施及学校周边危险路段的排查和整改措施。

 10、加强值守,确保通讯24小时畅通。

 三、应急行动

 (一)学校遭遇雨雪凝冻天气灾害事件,领导小组立即启动预案展开工作。

 (二)学校破坏性雨雪凝冻天气灾害发生后,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召集小组成员讨论、研究、部署、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三)学校一旦发生其它突发事件,立即与相关部门联系,采取应急措施,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四)学校安排专人负责,切实落实防雨雪凝冻天气灾害及安全值班制度,保证信息渠道畅通。

 (五)学校及时开展灾情调查,及时如实报告灾情。

公共区域冰冻雨雪天气应急预案5

 为维护铁路北站广场区域秩序,确保道路安全畅通,提高对恶劣天气的应急反应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损失,现结合各科室、辖区内各单位工作职责,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一、统一思想认识

 要把做好雨雪冰冻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广场区域安全管理工作,作为预防和减少铁路北站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举措,从大局出发,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思想上、措施上、行动上认真落实。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领导,确保工作落实,成立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应急管理工作重要事项的决策、指挥。领导小组成员为:综管办主任任组长;综管办副主任、铁路北站站长任副组长;客专余姚段和余慈站场指挥部工程科长、综管办综合科长、管理科长及副科长、铁派铁路北站警务室负责人、辖区各单位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及相关负责人、物业公司项目经理等为组员。

 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广场区域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应急管理工作;协调、指导受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影响区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协调广场区域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定时汇总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旅客滞留、道路通行信息并向领导小组报送。

 三、明确工作职责

 铁路北站:做好本单位恶劣天气应急预案,落实各项安全措施;负责维护铁路运输秩序,协同综管办妥善安置并疏散铁路站因灾滞留旅客;落实防御雨雪冰冻灾害抢险救灾物资;负责协调铁路安全管理和抢险工作,保障铁路安全畅通。

 长途客运公司、城市公交公司、城乡公交公司、公交站场公司、慈溪城乡公交公司:做好本单位恶劣天气应急预案,落实各项安全措施,要安排相关人员到站场值守,加强客运车辆的动态管理和监管力度;落实防御雨雪冰冻灾害抢险救灾物资,积极采取措施做好站场扫雪除冰工作,及时将班线停运和客运情况上报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上级主管部门。

 综管办综合科: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影响情况;准备好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应急保障物资;实时掌握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信息;加强干部值班制度,保证信息畅通、政令畅通;针对列车晚点情况联系出租车公司,确保运力及时疏散旅客。

 综管办管理科: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安排人员完成辖区内主干道的清扫工作,确保广场区域主要路段、路口基本畅通;及时了解和掌握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下广场区域的社会治安情况;根据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对交通的影响,向乘客发布恶劣天气交通影响预警;指导综管队员重点加强站北路、出租车引桥、站南路等重要节点的巡逻管控,引导车辆安全、有序通过;及时汇总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旅客滞留、道路通行信息并向领导小组报送。

 振兴物业公司:加强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时广场区域设施设备的巡查,确保地下车库正常运转;落实保安人员的备勤,做好应对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所需的各种物资和器材;服从管理科安排及时组织人员进行道路积雪清扫工作。

 四、安排滞留旅客

 受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影响往往导致列车晚点,旅客滞留,为此必须提供准确列车信息,积极组织、协调相关部门有序疏散旅客,妥善安置滞留旅客。

 (一)综合科联系铁路北站及时了解列车晚点情况(车次、客流量等),随时联系出租车公司,确保运力及时疏散旅客;联系周边旅馆、酒店,向乘客提供住宿信息。

 (二)如确有旅客滞留,组织力量有序引导滞留旅客到临时安置点(商贸体一楼、二楼)休息,联系民政局,提供必要的食物及被子等保温保暖用品。联系市卫生局启动临时医疗救助站,提供必要医疗手段,防控传染疾病。物业公司做好卫生管理、治安维稳工作。

 五、落实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应对恶劣天气工作是一项公益性活动,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出行,关系到铁路北站综合管理的正常秩序。各科室、单位要高度重视,提前做好应对的各项准备工作,保证人员落实到位、物资调配到位、行动迅速到位。抗灾工具、融雪防冻物资必须安排专人保管和维护,确保急时之用,把雨雪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二)明确责任,反应迅速。各科室、单位要明确责任人,要确保对讲机、移动电话等通讯工具畅通,迅速到指定地点就位,并及时开展清扫作业。要进一步加强值班工作,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随时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密切跟踪灾害发生过程,及时了解雪情雨情风情灾害,明确一名联络员确保信息畅通。一旦发生灾情,要按照有关信息报告制度迅速逐级上报,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妥善处置。

 (三)提高要求,讲究方法。应对恶劣天气工作要讲究方式方法,特别在扫雪除冰时,以人工清扫为主。除雪要做到及时清扫,确保雪中路通,雪停路清。清除积雪,应达到无漏段、无积冰、无残雪、路面见底的标准。要重视安全工作,加强对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教育,防止发生车辆及人员意外伤害事故。

公共区域冰冻雨雪天气应急预案6

 一、应急报告程序

 为了做好雨、雪、雾、冰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安全生产工作,特成立领导小组,一把手为总指挥,各分管领导为副总指挥,成员由值班站长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落实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安全情况,安排好各自的工作,实行“一岗双责”责任制,全天候并有专人值班(24小时),绝不允许脱岗、离岗,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要第一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及有关领导汇报,按指示做好此项工作,对发生雨、雪、雾、冰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安全工作和站内是否发车进行处置,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应急指挥组

 为切实做好雨、雪、雾、冰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安全生产工作,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抓好源头管理,特成立雨、雪、雾、冰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安全生产应急领导组: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

 一切听从总指挥的工作安排,明确责任,分工清楚,责任到人,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做好应急工作。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出发,以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高度重视雨、雪、雾、冰等恶劣天气给道路运输带来的影响,一旦遇有恶劣天气,立即启动预案,落实各项防范措施,确保工作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切实做好防灾、救灾工作,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应急处置措施

 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要抓好各部位和场站的安全生产工作,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落实好车辆例检、“三品”检查、安全教育、安全例会和安全管理制度及各项安全措施,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从制度、车辆、人员等方面进行自查自纠,搞好安全嘱咐,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要加强与气象、公路、交警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气象和路况等信息,做好旅客的解释及安置、疏散工作。要根据恶劣天气的情况及时公布各项信息,要根据各归口管理部门的要求,责任要明确,措施要到位,特别是做好雨、雪、雾、冰等恶劣天气时期的安全排查工作,组织人力对中心各部门进行安全检查,确保万无一失,做好安全宣传工作,按照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确保中心的安全工作稳步向前发展。

 四、工作要求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充分认识恶劣天气条件下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增强抓好此项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从维护交通运输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加强对防范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防范措施落实到位。

公共区域冰冻雨雪天气应急预案7

 为了加强学校安全工作,保障全校师生员工得安全工作,打造和谐校园,防范当前雨雪天气安全事故得发生,并能快速、及时、妥善得处理突发事件,切实有效降低雨雪天气安全事故得发生。根据教育部文件和区教育文件精神,切实从我校实际出发,制定本预案。

 一、学校雨雪天气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xxxxxx

 全面负责校园雨雪天气安全工作,校园安全第一责任人。

 副组长:xxx

 组员:xxxxxxxxxxxxxxxxxxxx年级组长和各班班主任

 二、恶劣天气范围

 大风、雷电、雨雪(中大)、冰雹等。

 三、安全工作措施

 1.当日值班人员全部到岗,早晨7:10到校,放学之前10分钟到达学校大门口,引导学生安全有序离开教学楼和学校大门口。具体要求见值班要求。

 2.安全领导小组有关人员及时到岗,遇到雨雪天气时应提前通知各年级学生按时放学,并在大门口、教学楼等区域引导学生安全离开校园,引导家长站在大门两侧接送学生。

 3.班主任课间加强巡视,确保学生课间不追逐打闹,确保课间活动安全。遇紧急疏散时,在班级内疏散学生,各司其责,确保本班学生安全有序离开班级。班主任必须等到最后一名学生离校后方可离开。

 4.各班主任利用电话等通讯手段,要求家长教育孩子在上学途中注意安全,确保上学放学途中不出意外。

 5.安全领导小组组织人员清扫校园内主要路段得积雪,对校园校舍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排查,发现问题立即上报,及时整改。

 6.未尽事宜,以紧急通知为准。

 四、应急宣布及后项

 1.恶劣天气应急预案由校长室制定,根据具体天气状况,在学校广播里临时宣布。

 2.宣布为恶劣天气后,各部门应全力以赴组织好各项工作,坚决杜绝大事当前而无所事事得现象出现。

 3.对于在恶劣天气中置学生于不顾先行离开岗位得人员,视情节轻重予以谈话、批评、处分及至追究相关责任。

列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名称和起止站

略述我国铁路线的标准名称

铁路运输行业的主要特点是,先期建设投资量较多,客货运输量大,承运连续性强

,行使速度较快,受天气影响小,运费低廉,是我国运输业的主力军。在航空、公路、

水路、管道等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的客运和货运周转量都居第一位,象人体的动脉一

样起着主导作用。铁路线的名称是由铁路线上的起始站与终止站的简称共同构成的地名

,与点状、面状地名相比具有特殊的形态,为铁路运输过程中专用的线状地名,是地名

大家族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该线路名称命名的科学、规范、可行与否,关系着社

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认真的

分析、研究。下面,我们谈点粗浅的认识,同时就教于各位读者。

一、铁路线的标准名称

目前我国共有202条铁路线,其中:52条为重要铁路干线,26条为主干铁路线。京

九线最长,达2372公里;北皇线最短,只有4公里。这些铁路线的名称,绝大部分是合

理的、科学的,符合地名命名的一般规律。现将完全符合标准的铁路线名称举例如下:

京哈线(北京——哈尔滨)

京沪线(北京——上海)

京广线(北京——广州)

京包线(北京——包头)

石德线(石家庄——德州)

石太线(石家庄——太原)

京九线(北京——九龙)

京秦线(北京——秦皇岛)

沈大线(沈阳——大连)

沪杭线(上海——杭州)

太焦线(太原——焦作)

焦枝线(焦作——枝城)

枝柳线(枝城——柳州)

襄渝线(襄樊——重庆)

包兰线(包头——兰州)

南昆线(南宁——昆明)

宝成线(宝鸡——成都)

成渝线(成都——重庆)

成昆线(成都——昆明)

贵昆线(贵阳——昆明)

上述铁路线名称的优点在于:在地名上具有很强的指位功能,能够让人们在看到起

始站与终止站简称的同时,也认读了行政区域(绝大部分是城市)的简称,又可联想到

该行政区域的全称,强化并方便了乘客对铁路的始发站、终点站及其整条线路的记忆。

二、铁路线名称的问题所在

目前,我国有些铁路线的名称没有使用标准的名称,导致词不达意、概念模糊,失

去了地名的指位作用。主要问题有:

1.以省、自治区的简称代替铁路线起始站与终止站所在的行政区域的简称。由于铁

路的地名不可能也不应该使用省、自治区的名称作为自己的站名,因此在铁路线上的名

称出现省、自治区的简称,就不足以表明该铁路线的起始站与终止站,这样的话就会使

铁路线的名称失去原有的意义。例如:

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本铁路线的起始站为兰州、终止站为乌鲁木齐。“

新”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非乌鲁木齐市的简称,“新”不能准确表述终点站的

确切地点。将“兰新线”废弃不用,重新更名为“兰乌线”,是切合实际的选择。

青藏线(西宁——格尔木):本铁路线是一条已经规划、正在建设的铁路,计划从

西宁铺到拉萨,目前已修到青海省的格尔木市。“藏”乃西藏自治区的简称,“藏”不

尽不能代表拉萨市,也不能表述将来铁路修建到西藏其它任何一地的具体位置。就目前

而言,将已通车的铁路线暂称为“西格线”为宜。

兰青线(兰州——西宁):本铁路线的终止站是西宁。“青”乃青海省的简称,非

西宁市的简称;“青”不能准确表述终点站的地理坐标。让“兰青线”让位于“兰西线

”,是一个有效的措施。

皖赣线(芜湖——贵溪):本铁路线的起止站分别为芜湖和贵溪,尽管芜湖市属安

徽省管辖,贵溪市在江西省境内,但“皖”和“赣”分别作为安徽省和江西省的简称,

抑或“赣”作为赣州市的简称,也与实际不相符合,致使“皖赣线”的铁路线名称有如

空中楼阁,未能脚踏实地地落到实处。简单明了地将该铁路线命名为“芜贵线”,当更

方便消费者。

浙赣线(杭州——株洲):本铁路线1937年通车,起始站为杭州,终止站为株洲。

当时命名该铁路线就不确切,已使很多人形成错误概念,认为株洲市属江西省。其实,

株洲市在湖南省,与“赣”无关;“浙”乃浙江省的简称,非杭州市的简称。启用“杭

株线”代替原铁路线的名称是较妥当的办法。

湘黔线(株洲——贵阳):本铁路线1972年建成通车,起始站与终止站分别为株洲

和贵阳。“湘”乃湖南省的简称,非株洲市的简称;“黔”乃贵州省的简称,非贵阳市

的简称。“湘黔”二字用在铁路线的名称上,属于模糊地名,为不规范用法,只起到大

体说明该铁路线从湖南省到贵州省的简单作用。将该铁路线改称“株贵线”更加一目了

然。

湘桂线(衡阳——凭祥):本铁路线1955年建成通车,起始站在衡阳,终点站是凭

祥。“桂”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简称,也是桂林市的简称,与广西自治区境内的凭祥

市没有任何关系。以“衡凭线”重新命名该铁路线,仿佛更有道理。

2.以铁路列车行使的区域作为铁路线的名称。凡有始发站与终点站的铁路线,铁路

列车都要行使在一定的区间内,但这不能成为以此当作铁路线名称的先例,理由有二:

一是这一区间具有很大的模糊性;二是未能很好地标注该铁路线的起止站。例如:

胶济线(青岛——济南):本铁路线1904年通车,起始站为青岛,终止站为济南。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强迫清政府签定胶澳租界条约。1922年中国收回租借地,改称

胶澳商埠。1925年设青岛特别市。因为该铁路线建成通车较早,所以当时使用了“胶”

字,并沿用至今。但是,“胶”非青岛市的简称,也不能代表青岛,它是一个广义的不

确切概念。建议将“胶济线”改称“济青线”(目前已有济青高速公路)。

南疆线(吐鲁番——库尔勒):本铁路线1979年建成通车,吐鲁番为起始站,库尔

勒为终止站。经过后续工程建设,现已通车到达喀什。习惯上以天山山脉为界,将新疆

分为南疆和北疆。吐鲁番、库尔勒、喀什都在南疆,南疆线由此得名。南疆是广义的泛

指,属于地域不确定的地名,用来命名铁路线,指位性较差。依据现在的实际情况,似

乎该铁路线改称“吐喀线”较为合乎情理。

3.因行政区划的调整使原本科学、标准的铁路线的名称名不副实。由于行政区划的

变更,特别是行政区域名称的改变,使得原来的铁路站名没有了立足之本,迫使铁路站

名亦应根据地名母体的变化而随之更名,否则铁路站名就会形成“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的局面,从而进入名存实亡的尴尬境地。例如:

川黔线(重庆——贵阳):本铁路线1965年建成通车,起始站为重庆、终止站为贵

阳。1997年设立重庆直辖市,且定简称为“渝”,该铁路线名称因此已名实不符,应该

改称“渝贵线”。

陇海线(兰州----连运港):本铁路线1952年建成通车,西起兰州市,东至连运港

市。“陇”非兰州市的简称,乃甘肃省的简称,“海”却是连云港市的旧称。(1932年

修建陇海铁路时,其名称使用了当时东海县海州地区的名称首字“海”。1949年,将东

海县的海州、新浦和连云港三地合并设置新海连市。1961年将新海连市更名为连云港市

。)那么照此说法,就应该将指位不清的“陇海线”改称“兰连线”。

4.铁路运输线路更改后未变更铁路线的名称。在铁路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铁路的

交通运输会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改变火车原有的前进方向,延长列车的行使

里程,并将其在一定时期内予以固定下来。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铁路线名称就应立即

废止,同时启用新的铁路线名称,如其不然,就是典型的张冠李戴行为。例如:

同蒲线(大同——孟塬)同蒲线:本铁路线1937年建成通车,整条铁路线均在山西

省,北起大同,南到芮城县风陵渡。当时是以风陵渡北25公里知名度较大的永济县治蒲

州镇命名该线的,基本上属于名正言顺。1969年该铁路线修至陕西省华阴市孟塬镇,与

“陇海线”接轨,已使同蒲线名不副实。建议该线名称“退休”,由“同孟线”取而代

之。

5.铁路线名称中的起始站与终止站的简称未能与正确、规范、科学的行政区域简称

相对应一致。按照1986年1月23日发布的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地名条

例》)的明文规定,“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港、场等名称,一般

应与当地地名统一。”对于这一点,我国除个别铁路站名外,绝大部分火车站名都严格

地遵守了这一规定。但是,由于铁路线的名称使用的是简称,因而尚有少许铁路线名称

违反了这条规定。例如:

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本铁路线的起始站为哈尔滨,“滨”为哈尔滨市的

第三字,并非哈尔滨市的简称。既然京哈线使用“哈”字表示哈尔滨,那么为什么哈尔

滨至绥芬河的铁路线名称被命名为“滨绥线”呢?称其为“哈绥线”不是更好吗?

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本铁路线的终止站为满洲里。“洲”不是满洲里市

的简称,乃满洲里这一地名的第二字,而且也是全国主要铁路干线名称中唯一使用的中

间一字,显然亦不尽合理。所以提出如下建议,将“滨洲线”改称“哈满线”。

值得一提的是,鉴于铁路线的名称是有两处地名的简称共同构成的,因此在铁路线

的名称上,有可能同时出现两个错误。这类双重不当之处,更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如,

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陇海线(兰州----连运港)、川黔线(重庆----贵阳

)等。

三、铁路线名称混乱的原因

铁路线的名称之所以存在一些不足,这里面既有体制上的问题,又有法制上的欠缺

,还有认识上的疏漏,具体地讲就是:

1.铁路地名的管理体制不顺。《地名条例》第六条第(五)款规定:“各专业部门

使用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港、场等名称,在征得当地人民政府同意后,由专业主管

部门审批。”这项规定明显地步入两个误区:一是未将台、站、港、场等纯粹的地名列

入地名范畴;二是将这些不折不扣的地名的管理交给了使用地名的单位。从而导致真正

的地名管理机构只能“望洋兴叹”地作壁上观。

1996年6月18日民政部以民行发〔1996〕17号文件发布的《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第六条规定:“民政部是全国地名管理的主管部门,对专

业部门使用的地名实行监督和协调管理。”也就是说,囿于母法的限制,本《实施细则

》仍为从根本上走出地名管理政出多门的怪圈。时至今日,铁路部门仍旧可以自行命名

或者撤销自己使用的地名。从现实的情况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铁路的建设与

运营已出现由私营企业来承办的先例,如果仍坚持计划经济时期固有的管理体制,各类

台、站、港、场等地名的命名让私人来进行,显然于理于法都是行不通的。

2.地名法规尚未建立健全。《地名条例》第四条第(四)款规定:“各专业部门使用的

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港、场等名称,一般应与当地地名统一。”也就是说,铁路线

的名称来源于起始站和终止站的站名简称,而铁路的站名又植根于当地的行政区域名称

及其简称。于是引出一个话题,铁路起止站所在地的行政区域的简称是否正确,直接关

系着铁路线名称的科学性。然而遗憾的是,尽管我们握有《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

规定》(1985年1月15日国发8号),但涉及行政区域简称管理的内容竟告阙如。实事求

是地讲,对于省级行政区域简称的管理从未放松过,地级以下行政区域的简称管理则呈

放任自流状态。于是乎,在行政区域简称这个基础不稳、不牢的前提下,铁路线的名称

自然会多种多样。

不仅如此,在现实生活中,对铁路线名称的特殊性认识不清,未能依据地名管理的

基本原则行事,也未相应地出台一个铁路线站名的命名法则,导致铁路线名称的管理没

有一定之规,从而铁路线名称的命名随意性较大,使铁路线的少量名称出现纰漏。

3.主观重视不够。事实上,铁路线名称现存的错误,大部分是《地名条例》和《实

施细则》颁布执行以前就出现的问题。如果专业主管部门或地名职能管理部门均非常重

视这项工作,早早地把它列入本部门的议事日程,并很负责任地对待此事,就不会在铁

路线的名称问题上留下这许多遗憾。

四、铁路线名称标准化的几点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确切地得知,产生铁路线名称的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所以,针对这些因素,特提出以下建议:

1.尽快建立健全地名的各项法规。在充分调研、反复协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对

《地名条例》和《实施细则》进行完全、撤地的修订,力图从旧的管理机制中解放出来

,制定并颁布一部完善系统、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地名管理法规。主要应解决以下问

题:一是理顺地名的行政管理体制,将各使用单位管理的专业地名纳入职能主管部门的

职责范畴;二是把全部的地名管理均涵盖其中,不得有任何缺项;三是根据地名的不同

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并列出相应的准则。

2.早日确定铁路线名称命名的基本原则。铁路线的名称是否科学,必须符合以下三

点要求:一是起始站与终止站的站名,都以当地的行政区域(大部分是城市)的名称命

名;二是铁路线名称在启用起始站与终止站的简称时,应使用它们的正确简称,且与当

地的行政区域的简称相吻合;三是起始站与终止站是该铁路线的最长两点,即起始站与

终止站两头均不可以有延长线。鉴于铁路线名称的特殊性,铁路线名称的确定,除了要

坚持上面提出的三项基本要求外,我们认为,还应考虑下面几个因素:一是铁路线起始

站与终止站所在的行政区域的级别;二是该行政区域的排列顺序;三是列车的上行或者

下行;四是铁路线两端车站的地理方位。在这个基础上,制定出铁路线名称的命名规则

,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效法之。

3.抓紧对现行的铁路线名称进行一次系统、全面的清查,然后根据清查的结果,更

改错误的铁路线名称。

2000年10月全国铁路第三次提速,这是铁路部门改革的成绩。如何对铁路线的名称

进行改革?是一项大事。我们认为:对铁路线名称实行地名标准化处理的工作,可由全

国地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方案,铁道部认可主办,民政部给予协助,这样铁路名称

标准化工作将会顺利完成。

现在急需关于绵竹的资料,地质地貌,气候 地理环境、 水文地质、地下水污染现状、污染特点等

地形地貌

绵竹西北部为龙门山脉,东南部为成都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至东南逐渐倾斜,平均海拔高度从4405米下降至504米,有“六山一水三分田”的特点,西北部山地区,是境内诸河流的发源地。支流众多,河流向下切割深度为500-1000米,河床狭窄,河谷陡峻;东南部平原一望无垠,土地肥沃,是该市主要的农耕区。 全市地形大致分为山地、平原两大部分,且山地、平原界限分明。山地有高、中、低山三种类型,幅员面积8.5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52.08%。平原区幅员面积 596.7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47.92%。

气 候

绵竹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大陆季风性气候特点显著,夏无酷署,冬无严寒,无霜期长,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回升不稳定,常有春、夏旱发生,盛夏多暴雨,有洪涝天气发生,秋季气温下降快,常有连阴雨天气出现。年平均气温15.7℃,大于等于10.0℃的积温全年为5000~5300至6500℃;大于等于10.0℃的积温天数全年为240~300天;最冷月平均气温4.0℃至10.0℃;年极端最低气温10.0℃至-1.0℃~2.0℃;干燥度<1.00(利用彭曼公式计算而得)。多年平均降水量1053.2毫米,年最大降水量为1421.4毫米,最少降水量为608.7毫米, 降水的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年日照时数多年平均为1011.3小时,最多为1178.0小时,最少为802.7小时。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85天。

水资源

绵竹地处沱江上游,年均降水量1086.4mm,石亭江、绵远河出山流经平原,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7亿立方米,可利用总量9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发利用量1.13亿立方米,符合供水要求,全市水电可开发量6.5万千瓦,已建成小水站31座,装机4.4万千瓦。农业灌溉条件较好。都江堰人民渠、红岩渠穿越全境,绵远河官宋硼埝枢纽拦河取水,全市有小(一)、(二)型水库21座,干、支、斗渠1263条,长1373.4km,蓄、引、提形成网络;全市建成各类堤防82.44km,其中标准堤防60.44km,兴利减灾,可开发河滩地1.68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