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响我国的主要农业灾害性天气有哪些

2.菜价涨到上天,菜农却血本无归:行情变化极快,菜行和批发商才有定价权

3.小麦条锈病发生在灌浆期,可以不防治吗?

4.明年或发生极端寒潮是什么原因

5.宁夏5a景区名单

6.宁夏景点有哪些?

7.2011年是拉尼娜年海是厄尔尼诺年

8.有哪些歌的歌词里有夏天二字?

9.明年或发生极端寒潮什么原因

10.2006之后的中国旱灾记录

影响我国的主要农业灾害性天气有哪些

宁夏天气2011_宁夏天气2024年2月份天气

你好,我来回答你!

影响我国的主要农业灾害性天气具体有这些

暴雨洪涝

春夏季未发生流域性洪涝灾害,但暴雨洪涝频次高、分布广,四川盆地、江南、华南和华北等地局部受灾较重,灾害以强降水导致的内涝、渍害为主。

2012年3月初,江南和华南出现强降雨过程,江西有60个县市出现暴雨。4月至5月,江南和华南等地共出现11次强降雨过程,导致部分早稻田或低洼农田被淹或被冲毁,水产养殖区漫堤、倒坝;还造成部分水稻、玉米、烤烟、油菜、蔬菜等作物生长发育受损。其中江南、华南及贵州、四川等地部分暴雨区域与前期强降雨区域相叠加,导致重复受灾。

入汛以来,北方降雨较常年明显偏多,其中7月21-22日华北北部出现历史罕见的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导致部分农田遭受洪涝灾害,湿渍害较重,玉米等高秆作物倒伏、受淹,京津冀348千公顷农作物受灾。南方入汛以来多次出现强降雨过程,6月下旬江西、湖南等12省(区、市)强降水过程造成583千公顷农作物受灾。四川盆地7月出现3次暴雨过程,致使部分农区秋收作物遭受较重洪涝灾害。7月中旬,江南中北部出现暴雨天气,导致部分农田土壤过湿和出现积涝,早稻灌浆成熟和收获晾晒、晚稻育秧受到不利影响。

另外,新疆西部地区及天山一带冬季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5成至3倍,3月中旬后期气温迅速回升,积雪加速融化,导致乌鲁木齐、伊犁部分地区发生融雪型洪涝,部分麦田被淹,蔬菜大棚及牲畜棚圈倒塌、幼畜死亡。

连阴雨

南方春季连阴雨持续时间长,设施农业、经济作物受灾较重;西南地区东部夏粮产量形成关键期连阴雨也偏重发生。

2012年1月至3月中旬,江淮、江汉、江南和华南大部以及西南地区东部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导致设施农业和经济作物受灾较重。低温寡照也导致冬小麦、油菜发育期普遍推迟;华南西部和北部早稻播种进度偏慢,秧苗长势偏弱。同时,阴雨天气还造成部分农田土壤持续过湿,发生渍害,直播和迟栽油菜长势偏差且分枝数少。持续阴雨寡照、高湿天气还诱发江西、湖北等地部分地区油菜菌核病、四川盆地小麦条锈病和油菜霜霉病发生发展。

5月下旬至7月中旬,西南地区东部持续阴雨天气,导致一季稻无效分蘖增多、生育期推迟;玉米受影响最重。阴雨寡照还导致玉米螟、稻瘟病、纹枯病等偏重发生。

病虫害

迁飞型虫害和喜湿虫害偏重发生;北方粘虫出现暴发性危害,南方稻飞虱迁入早、虫量高。

2011/2012年冬季,西北地区东南部、西南地区东部温高雨多,小麦条锈病冬繁顺利、菌源基数高于2011年。江汉南部和江淮南部4月中旬、4月下旬后期至5月初出现阶段性阴雨寡照天气,导致赤霉病偏重发生,冬小麦品质受到影响。4月下旬至5月,北方冬麦区大部温高雨少,安徽、江苏、河南、山东、河北、甘肃等地小麦蚜虫发生面积较大。

南方稻区4-6月多强降水天气,高温日数少,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两迁”害虫迁入早、发生峰次多、虫量高,云贵两广湘赣等稻区稻飞虱偏重发生。

东北、华北7月以来降水频繁,适温、多雨、潮湿的气象条件促进了粘虫的集中迁飞和扩散为害,导致三代粘虫在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辽宁、河北、山西、京津等地暴发,危害程度之重为近十年罕见。另外,适温潮湿的气象条件也使马铃薯晚疫病在甘肃、陕西、宁夏、山西、内蒙古等省(区)部分地区偏重发生。

台风

夏季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偏多,登陆期集中且影响范围广。

截至8月底,先后有7个台风登陆我国,带来的强风暴雨使沿海地区农业和渔业生产遭受一定损失。

7月下旬“韦森特”给华南中南部带来强风暴雨,广东62千公顷农作物受灾。8月上旬台风“苏拉”、“达维”和?“海葵”相继登陆,致使东北地区东南部、华北东北部、黄淮东部、江淮中南部、江南中东部、华南东部和南部、西南地区南部等地部分农田遭受洪涝灾害,部分农田被冲毁;强降水还造成鱼塘漫塘、水质变差,鱼虾蟹类等死亡率上升,水产养殖遭受较大损失;大风使玉米、水稻、棉花等出现倒伏,设施蔬菜、畜禽大棚等倒塌、受损,果树出现折枝、落果。

此外,“泰利”、“卡努”、“布拉万”带来的大风和强降雨也给农业和渔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其中“泰利”使福建省福州、南平、三明、漳州、龙岩等6市13个县(区、市)3.9千公顷农作物受灾;“布拉万”对东北地区影响最重。

农业干旱

农业干旱发生范围小,局地性强,危害偏轻。华北黄淮初夏旱持续时间短;四川南部和云南北部冬春连旱持续时间虽长,但干旱范围和影响不及异常干旱的2010年。

四川南部和云南大部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土壤墒情持续下降,库塘蓄水严重不足;入春至5月下旬初,四川南部和云南北部降水量不足5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3~8成,旱情持续发展,无灌溉条件地区冬小麦和油菜产量形成受到较大影响。

华北南部、黄淮、江淮北部等地5月至6月下旬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5~9成,气温偏高1~2℃,高温少雨导致上述大部地区出现轻至中度农业干旱,部分地区冬小麦灌浆乳熟受到影响,夏播作物出现缺苗断垄现象。

高温

入夏以来,长江以南地区高温天气较多,但多为间断性发生,影响偏轻。

6月底至8月中旬,新疆东部及长江中下游大部地区出现阶段性高温天气,江西、湖南部分早稻遭受轻至中度高温热害,造成灌浆期缩短,植株早衰,籽粒灌浆不充分,空粒、瘪粒增加,棉花蕾铃脱落增多。新疆东部出现20~40天的高温天气,部分正处于现蕾开花期的棉花以及蔬菜、瓜果生产受到不利影响,造成品质和抗性下降、病虫害滋生。

8月上中旬,四川盆地东北部、重庆出现10~19天持续高温天气,局部地区一季稻出现“高温逼熟”现象,高温还造成重庆中部部分地区旱象显现。

低温

东北地区出现阶段性低温,对水稻影响较为突出。

6月上中旬东北地区中南部出现较明显的低温时段,导致部分一季稻分蘖停止,影响有效分蘖的形成,发育进程明显延迟。7月19-22日,吉林东部再次出现阶段性低温,水稻出现障碍型冷害,其中延边州大部7月20日日平均气温低至14℃左右,水稻幼穗分化受到不利影响。

寒害、冻害和雪灾

南方部分地区冬季发生寒害和冻害,影响范围和程度均不及出现异常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2008年,北方牧区雪灾总体偏轻。

2011年12月,广西东北部发生霜冻灾害。2012年1月南方出现两次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油菜等作物及露地蔬菜遭受霜冻和冻害,云南西南部部分地区橡胶、咖啡、香蕉也遭受低温寒害;华南中北部低温日数达5~9天,甘蔗、未收获的香蕉出现轻至中度寒害;低温寒害使马铃薯受冻、西红柿果实开裂,对部分禽畜及水产养殖也有一定影响。

江南中北部部分地区1月底出现大到暴雪,安徽、湖南、浙江等省出现雪灾,部分温室大棚被压垮塌、油菜折断。

2011年12月,甘肃张掖出现强降温降雪天气。?2012年1月,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中部、锡林郭勒盟西部积雪深度达5~20厘米,出现中到重度白灾。

2012年2月,新疆出现3次明显降雪过程,伊犁、克孜勒苏柯尔克等地州部分地区积雪深度达15~50厘米;西藏日喀则地区南部12个县和阿里地区日土、普兰等县出现大雪强风天气过程;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和兴安盟的阿尔山积雪深度导致部分牧区棚圈倒塌、牲畜受困,饲料短缺,牲畜走失或死亡;部分设施大棚坍塌、棚膜受损,蔬菜冻死。另外,2月22-23日,辽宁、吉林大部、黑龙江东南部降中到大雪,吉林长春、双阳等地出现暴雪,影响设施农业生产。

青海东南部持续低温冷冻天气,其中甘德、杂多、河南等县遭受中度雪灾。?3月2-7日,东北地区出现明显降雪天气过程,其中吉林东南部和辽宁局地降水量有10~23毫米,部分地区出现轻至重度雪灾,设施大棚倒塌、蔬菜冻死。?

大风、冰雹

大风冰雹灾害发生范围广,但总体影响偏轻。

3月初,西北地区、内蒙古、华北至黄淮一带自西向东出现大风天气,月底,西北部分地区、华北北部和东北部分地区出现大风、沙尘天气。4月,新疆和内蒙古遭受强沙尘暴,新疆吐鲁番地区7级以上的大风持续了22小时,造成蔬菜大棚受损、温室农作物受灾、牲畜圈舍倒塌,棉花地膜损毁。

入春后强对流天气不断增多,4月,南方地区出现6次较明显的强对流性天气过程,江西、湖南、广东、福建、贵州等地多次出现短时大风和冰雹,对油菜开花结荚、早稻和烟苗生长以及棚架类设施农业均造成一定不利影响,农作物受灾面积约190千公顷。

5-8月全国有多个省(市、区)遭受风雹灾害,其中吉林、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北、山西、天津、山东、江苏、安徽、湖南、云南、贵州等省局部地区受灾较重,部分地区重复受灾,冬小麦、春小麦、春玉米、棉花、果树、蔬菜等遭受机械损伤,部分设施农业也受到影响。?

菜价涨到上天,菜农却血本无归:行情变化极快,菜行和批发商才有定价权

凛冽的寒冬还没到来,“菜篮子”先沉了。

西兰花10元一斤,菠菜15元一斤,韭菜花更夸张,达到了18元一斤据农业农村部“全国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检测显示,进入10月份后,蔬菜价格呈现连续上涨态势,全国286家产销地批发市场19种蔬菜平均价格,同比上升27.4%。

要知道,目前集贸市场的猪肉平均价格仅10.5元/斤,“菜比肉贵”成了真实又魔幻的吐槽,各种调侃段子也是层出不穷:前年猪肉炒白菜,舍不得放猪肉,今年变成了舍不得放白菜,穷得只能吃肉了。

可以说,狂飙的蔬菜价格,已经影响到了每一个家庭。有网友表示,价格太贵钱包撑不住,也有网友认为,菜农太不容易了,赶上“好行情”能让他们大赚一笔,也算是安慰了。

那么问题来了,菜价身价倍增,菜农真能大受其益吗?答案可能出人意料。

菜价为何会大涨?

事实上,从9月19日开始,有着中国蔬菜价格晴雨表之称的山东寿光,已经发现了“异常”。蔬菜价格指数连涨四周,且还有继续上扬的趋势。

在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内,批发商们为收购菠菜而“大打出手”。去年同期的优质菠菜价格为2元/斤,今年已经抬到了5元~8.5元/斤,即使翻了几倍,也不够抢。

“太潮了,叶菜太烂了,至少损失一半以上。”和批发商们比起来,菜农的焦虑有增无减,“水在地里渗不下去,变成明水,好多人家的菜直接全被水泡坏了”。

蔬菜一年种两季,早的在6月20日前后,中期的在7月10日前后下籽,按照规律,可以充足供应,但事与愿违的是,今年的降雨量比往年明显偏多。

尤其九月下旬以后,北方大范围连续降雨,且降温迅速。受大范围、长时间连续降雨影响,不仅是山东,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等北方蔬菜产区均出现菜田受淹现象。

也有村民建了温室大棚种蔬菜,同样损失惨重。由于大棚的外架需要架在土坡上,大雨浸泡后土质松软坍塌,整个也就垮了,大棚虽能挡住雨,却拦不住水,种子根本种不进去,就算勉强种进去了,出苗也很稀。

蔬菜采收困难,又导致收购成本大幅上升。露地种植的蔬菜,通常是机械采收,现在由于积水严重,只能通过人工采收。

雪上加霜的是,今年以来,种子、化肥、农药等价格纷纷上涨,就拿复合肥来说,仅9月份,化肥原材料价格的同比涨幅都在1倍以上。再加上煤炭等能源价格的上涨,造成暖棚费用增加,不断拉高着蔬菜种植成本。

蝴蝶效应下,不少商户只得采取迂回路线收菜。比如,北京市场上的菠菜主要来自山东聊城,由于减产严重,只有辽宁有少量大棚菠菜可以上市;西兰花主要来自河北廊坊、邯郸,但今年只能从宁夏银川大量采购。

非主产地本就缺少规模经济的优势,加上运输费用陡增,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值得一提的是,汽油和柴油的价格年内已经涨了13次,星星点点的因素堆积在一起,最后就通过菜价反映到了餐桌上。

至于这轮菜价还要涨多久,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张晶给出了预测:“短期内易涨难跌,后续随着蔬菜生产恢复,一些推迟上市的蔬菜集中上市,部分品种价格也可能回落,但连续降雨已影响到部分地方秋冬茬蔬菜定植,预计冬天蔬菜价格整体偏高。”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指出,随着降雨减少,蔬菜生产会有所恢复,但目前蔬菜基本属于散户运营模式,加上元旦、春节的到来,市场供需矛盾会进一步加剧,接下来几个月蔬菜价格维持高位的可能性较大。

尽管如此,菜农们却高兴不起来,反而是愁云惨淡一片。因为天气原因,今年的蔬菜产量不仅大不如前,再算上前期投入的种子、育苗、地租、人工、水电费、农资等费用,几乎赔得血亏。

菜农真能受益吗?

蔬菜的特殊性,决定它们不能进行长期存储,时效性极短。因此,虽然菜价上涨,但消费者如果不愿买单,农产品批发商就会减少收购,最后菜只能烂在地里,两头不受益。

犹记得今年3月底,一则短视频揭开了“菠菜贱农”的面纱——在邯郸市的一个农贸市场附近,由于车上的菠菜迟迟卖不出去,一对农民夫妇,最终不得不将这车1300斤的菠菜,以15元的低价,既不舍又无奈地处理给了菜贩。

如今,时间才过去半年,菠菜却从当初的无人问津,到了“菜比肉贵”的地步,但已无菜可收的菜农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菠菜价格不断飙涨,而坐以待毙。

“手里有菠菜的菜农,可能还能赚点钱,但这个钱,只能说是老天爷赏的,到明年又该亏钱了。”有奔赴东北进菠菜的菜贩表示,“现在东北的菜农很高兴,但他们想不到,只要菠菜供应恢复正常,还有谁会担着每斤菠菜光运费都要一块多的风险,千里迢迢去进货?”

通常来说,蔬菜交易过程中有包括菜农、菜行、批发商、零售商和购菜者这几类参与者,处于金字塔最下层的菜农,对定价没有任何话事权,能控制价格的往往是菜行和批发商。

菜行会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在蔬菜成熟时大量收购,待得菜价涨到最高点时出手,此后蔬菜会流进全国各省市的蔬菜批发市场;再由批发商转入各大商超进行零售,超市会根据批发价格最终定价。层层加码的过程中,菜农始终是最弱势的一方,能获得其中的一成收益,已是万幸。

而无论蔬菜生产、加工还是流通,这条产业链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各种成本的攀升,一方面让蔬菜的批发价格不断上涨,另一方面也让蔬菜利润率不断走低。

根据农业农村部重点检测的28种蔬菜年均批发价来看,2011~2019年,我国蔬菜价格呈现着波动上升的趋势。

但价格上涨,并不代表着“赚钱”。据农业农村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1年蔬菜行业利润率高达85%,这一数据到2018年将为40.09%,整体蔬菜成本利润率呈现下降趋势,8年时间,跌了约45%。

“想要把菜经营得好,还得砸更多的钱。”在河北省正定县西舍村,清源禾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清山介绍,由于环保要求,近年来合作社在农药的使用中,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尽管今年肥料一再涨价,也只能硬着头皮用。

“这些先进、绿色技术的推广,虽然提高了蔬菜产品质量,但也增加了投入成本。”黄清山说,除此之外,真空预冷等设备的投入也很大,“这个账不能细算,细算就该哭了。”

就像无法走出的怪圈,菜价卖的再高,但菜农就是不赚钱。对于这点,黄清山感到无奈:“有年夏天,市场上的香菜曾卖到了每斤五六十元甚至80元,但因为天气影响,地里香菜少,没了量,还怎么赚到钱,多数情况下,某种菜价格很高时,广大菜农基本是处于亏本状态的。”

时至今日,大部分人还是一味将菜农的处境归结于“盲目跟风种植”,但蔬菜行情变化极快,踩到点上并不容易,能感受到今天市场对菜的需求,却无法预知明后天会是怎样的行情。

其次,正常的生产情况下,蔬菜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一到上市季节,基本都是批量上市,在相关产品的原产地附近,经常出现烂市的情况。

好在农业部门已经开始利用数字化手段,来指导农业种植,但探索尚未完全成熟,靠天吃饭的菜农,仍然要面临冒险的“博弈”。

通货膨胀来了吗?

一说到涨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通货膨胀,今年尤其明显。

不只是蔬菜,各类商品价格都在经历不同程度的上涨,上到大宗商品、能源,下到毛巾、纸巾等日用品,全球都涨了一轮。

印度蔬菜价格翻番、日本肯德基无薯条可卖、韩国一公斤牛肉1090元通货膨胀的舆论压力下,国外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疯抢潮”,宜家、沃尔玛的货架被购买一空。

按照经济学理论,如果货币发行多了,会使市场的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但需要厘清的是,央行并没有大量印发货币,国内此次蔬菜大涨,更多是因为极端天气因素,导致蔬菜大减产,从而引发供需失衡。

去年猪肉价格上涨的时候,网络上也有人不断宣扬“通胀来了”,再看看现在,猪肉已经跌破成本价格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本次菜价上涨的种类大部分是绿叶菜,而像胡萝卜、土豆等农作物,并没有出现离谱的价格。

此外,蔬菜生产周期短,叶菜如小白菜、菠菜、韭菜等生产周期约在30~50天左右,比猪肉这种动辄大半年的生产周期要好太多,因此,供应端的问题也只需要这点时间就能缓过来。

退一步讲,我们还有“菜篮子工程”兜底,这项在1988年就开始建立的服务体系,正是为了缓解我国副食品供应紧张的局面而生。

历经33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已经从一个蔬菜匮乏的国家,一跃成为全球蔬菜最丰富的国家,产量、消费量都稳居世界第一,居民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新鲜蔬菜。

目前,我国蔬菜产销量已占全球市场份额50%以上,年产量超过7亿吨,人均占有量1000斤,平均一天约三斤蔬菜,从长远来看,供应方面是不会出现问题的。

所以,蔬菜价格上涨引发通货膨胀的概率是不大的,反过来,此次的蔬菜价格上涨,也不是因为通货膨胀带来的。

再多说一点,我国还是全球唯一拥有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经济社会所需要的大部分商品基本都能自给自足。

近来年,我国还在不断增强大宗商品的战略储备,尤其在粮食、能源、矿石等原料方面,当价格出现大幅异常时,我国会动用储备物资,保障供给从而平抑物价。当大宗商品的价格得到有效控制,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就能维持在目标范围之内了。

尽管供应链暂时受阻,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北方雨季的结束和南方蔬菜的上市,不久后就能看到菜价的渐渐回落,大可不必为恐慌而恐慌。

不如趁着菜价还未降下去之前,先享受难得的“吃肉自由”吧。

小麦条锈病发生在灌浆期,可以不防治吗?

如果遇到下雨,全田普遍发生条锈病的几率非常大。所以说,灌浆期发生小麦条锈病必须进行防治。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锈病之一。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分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3种,是中国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积大的重要病害。其中以小麦条锈病发生最为普遍且严重。主要发生在河北、河南、陕西、山东、山西、甘肃、四川、湖北、云南、青海、新疆等地。

防治方法

该病是气传病害,必须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和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才能有效地控制其为害。小麦条锈病是长期影响我国小麦安全生产的严重生物灾害,病害一般流行年份小麦减产10%-20%,特大流行年份减产可达60%以上,甚至使小麦几乎没有收成。根据菌源数量、天气条件及品种布局等因素综合分析,预测2011年我国小麦条锈病发生约3000万亩。其中,川西北、陇南、陕南、豫南、新疆大部、宁夏晚熟麦区等地将中等或偏重流行。近期在四川绵阳、湖北十堰、陕西汉中等地调查发现,小麦条锈病已出现较大的中心病团。由于条锈病流行性和传染性很强,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病害繁殖扩散速度非常快。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条锈病将陆续进入发生危害盛期。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将病害防控列入夺取夏粮丰收的关键措施,加强病情监测,采取进行分区防治策略,选用高效药剂品种,及时防治病害流行,确保小麦丰收。

种植管理

(1)选用抗病品种,做到抗源布局合理及品种定期轮换。陕西旱地可选用M8003、长武131;旱肥地可选用陕229、陕861;水地可选用陕927、陕160、西农88?1、水偃107、植81168;甘肃可选用天选40、天882、绵阳15、绵阳19、绵阳20;川育9号、川育10号;河北可选用冀麦19号、冀麦26号、冀麦5418、丰抗13号、京优626等;河南可选用豫麦17、郑8329、徐州21、郑891;长江下游可选用扬麦4号、5号。此外中国又育出了一大批抗条锈病新品种,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如京冬8号,京核3号(931),京411,冬麦1号,北农白,百农,郑州8915、941,周麦9号一矮优688系,新宝丰;豫麦35、39,川麦24、25;绵阳25、26,川农麦1号,蜀万41号;冀审石4185,冀麦38、40、41、6021新系(9306);皖麦26、27、28号,早麦5号,滇麦18号、19号、20号,渭麦8号,秦麦12号,西农1376号。春小麦有垦九5号,临麦29、30号,陇春15号,宁春24号,陇春9号,陇春8139,定丰3号,京红8号,科春14,青春26号、533号等。在应用抗病品种时,注意抗锈品种合理布局。利用抗病品种群体抗性多样化或异质性来控制锈菌群体组成的变化和优势小种形成。避免品种单一化,但也不能过多,并注意定期轮换,防止抗性丧失。选用高效药剂品种:

大力推广以三唑类、烯唑类为主的高效低毒内吸杀菌剂进行大田喷药防治,每亩用15%三唑酮粉剂80-100克,或亩用25%烯唑醇粉剂30-40克,或12.5%悬浮剂40毫升喷雾防治,防效可达90%以上。

(2)农业防治

①适期播种,适当晚播,不要过早,可减轻秋苗期条锈病发生。

②清除自生麦。

③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搞好氮磷钾合理搭配,增强小麦抗病力。速效氮不宜过多、过迟,防止小麦贪青晚熟,加重受害。

④合理灌溉,土壤湿度大或雨后注意开沟排水,后期发病重的需适当灌水,减少产量损失。

防治小麦条锈病的基本措施是因地制宜地种植抗病品种。小麦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能减轻小麦的发病程度。?

药剂防治

(3)药剂防治在缺少抗病品种或原有抗病品种抗锈性丧失,又无接班品种的麦区,需要进行药剂防治。我国先后使用对锈病有效的杀菌剂有敌钠酸、敌锈钠、氟钡制剂、氨基磺酸钙、氟硅脲、萎锈灵、灭菌丹、代森锌等。①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03%(有效成分)三唑酮,即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g拌麦种150kg或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60~80g拌麦种50kg。

②春季叶面喷雾小麦拔节至孕穗期病叶普遍率达2%~4%,严重度达1%时开始喷洒20%三唑酮乳油或12.5%特谱唑(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做到普治与挑治相结合。小麦锈病、叶枯病、纹枯病混发时,于发病初期,667m^2用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20~35g,对水50~80L喷施效果优异,既防治锈病,又可兼治叶枯病和纹枯病。

加强监控

加强病情监测:

各级农业植保部门要按照小麦条锈病测报调查规范,密切监测发生情况,认真做好病害的定点观察和大田普查;准确掌握条锈病发生消长动态,根据病情发展变化及时发布预报和防治警报;及时向政府部门及上级业务部门通报病害发生情况,为病害防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采取分区防治策略:

重点要抓好鄂西北、四川盆地、豫南、陕南、重庆、贵州、云南等冬季繁殖区的早期药剂防治,对重点发病田块采取?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及时控制发病中心;提供麦田统防统治,以控制病害的区域扩散蔓延。黄淮海等春季流行区,要加强病情监测,实行达标(病叶率达到5%)时进行喷药防治。陇东南、川西北、宁南、海东等越夏易变区(秋季菌源基地),要采取抗锈良种和药剂拌种,结合停麦改种和适期晚种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理。

明年或发生极端寒潮是什么原因

明年或发生极端寒潮是什么原因

 明年或发生极端寒潮是什么原因,明年1—2月冷空气活动将明显转强,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可能比常年同期偏低,发生阶段性极端寒潮事件的可能性大。明年或发生极端寒潮是什么原因。

明年或发生极端寒潮是什么原因1

 据中国气象报社消息,近期,寒潮带来“断崖式”强降温和大范围雨雪,有人质疑,猛烈的强寒潮是不是在“打脸”全球变暖的说法?

 对此,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表示,正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高温热浪、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增加、强度增强。全球变暖导致气候更加不稳定,极端冷事件强度增大。

 当前,全球变暖总体趋势没有改变。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声明》指出,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三个年份之一;过去五年(2016-2020年)和过去十年(2011-2020年)分别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和十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个连续十年都比1850年以来的前一个十年更热。

 今年以来我国的平均气温仍然在上升吗?预计今冬会很冷吗?

 周兵表示,我国是季风性气候显著的国家,冬季受东亚冬季风的影响,来自极地或中高纬度的强冷空气会通过多个路径影响我国。国家气候中心的统计结果表明,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年份,空气的活跃程度相对要明显一些。国家气候中心预计,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中东部地区气温总体以偏冷为主。

 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与全球变暖趋势并不矛盾。今年以来,我国天气气候复杂,气候显著异常。截至10月27日,全国平均气温(12.7℃)比往年同期偏高1.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贵州、湖南、福建、江苏、浙江、广东、宁夏、江西、西藏、上海、湖北、广西和安徽这13个省(区、市)平均气温,均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气候变暖仍是我国及全球气候变化的主旋律。

 全球变暖改变了全球大气环流经向度等特征,并通过海-气、陆-气相互作用影响到局地的气候。此外,北极增温也是极寒天气发生的重要原因。预计明年1-2月冷空气活动将明显转强,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可能比常年同期偏低,发生阶段性极端寒潮事件的可能性大。各地需要继续防范低温天气的不利影响,做好煤电油气等能源调度和供应保障,做好春运保障工作,加强森林草原和城乡防火。

明年或发生极端寒潮是什么原因2

 近期,寒潮带来“断崖式”强降温和大范围雨雪。对此,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表示,正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高温热浪、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增加、强度增强。

 全球变暖导致气候更加不稳定,极端冷事件强度在增大。全球变暖改变了全球大气环流经向度等特征,并通过海—气、陆—气相互作用影响到局地的气候。此外,北极增温也是极寒天气发生的重要原因。

 预计,明年1—2月冷空气活动将明显转强,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可能比常年同期偏低,发生阶段性极端寒潮事件的可能性大。各地需要继续防范低温天气的不利影响,做好煤电油气等能源调度和供应保障,做好春运保障工作,加强森林草原和城乡防火。

 今年以来,人们明显感觉到一些极端天气频发,这背后是什么原因呢?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郑志海介绍,当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在一定程度上与全球变暖有着密切关系。全球变暖的一个主要体现就是不同区域增暖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比如像在北极地区和我们高原地区增暖的速率是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正是因为这样热力差异的变化,尤其是像北极放大效应的影响,使得我们中高纬度的环流经向度明显加大,也就是说不稳定性明显加大,使得这种极端事件发生的频次和强度都是一个明显增加的趋势。

 全球变暖是一种大趋势,人类在面对全球变暖的问题上,有没有有效的方法逆转全球变暖的趋势呢?有观点认为,如今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不可争的事实,虽然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想办法,但从某种角度来说想要迅速给地球降温不得不依赖于当今的黑科技——捕捉碳技术。这种技术简单而言相当于我们的空气净化器,只是两者的体积不同。

明年或发生极端寒潮是什么原因3

 立冬前后,大范围强寒潮席卷我国中东部地区。与此同时,202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正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议题是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全球变暖。

 面对看似“矛盾”的议题,人们不由得生疑:为啥要控制全球变暖?冬季温暖一些不好吗?强寒潮是不是“打脸”全球变暖?其实,强寒潮与全球变暖并不矛盾。全球变暖指全球年平均气温总体呈偏高趋势,个别年份仍会出现冷暖波动,会有强寒潮发生。事实上,正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高温热浪、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增加、强度增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年来全球极端冷事件并不罕见。

 当前,全球变暖总体趋势没有改变。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声明》指出,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三个年份之一;过去五年(2016—2020年)和过去十年(2011—2020年)分别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和十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个连续十年都比1850年以来的前一个十年更热。

 那么,为什么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冷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强度往往非常强呢?这是因为全球变暖导致气候更加不稳定,极端冷事件强度增大。全球变暖改变了全球大气环流经向度等特征,并通过海-气、陆-气相互作用影响局地气候。此外,北极增温也是极寒天气发生的重要原因。北极地区增温速度是全球的2-3倍,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在增温趋势下,北极涡旋减弱,极涡内的冷空气分裂南下,会使得相关地区气温明显降低。

 有人可能会认为,不再严格地控制全球升温,让寒冷的冬季更暖和,可以让大家少受点寒冷之苦,但那并不现实。《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表明,近年来我国极端冷事件次数总体减少,但极端冷事件的强度并未减弱。也就是说,伴随着全球变暖的,是像跷跷板一样极端的热或极端的冷。

 种种极端天气,再次敲响警钟——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给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经济社会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和风险,是全球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加强防范和应对能力,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仍然极有必要。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社会和公众往往容易忽视对极端冷事件的防范和应对。但极端冷事件容易给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仍需高度重视。应强化极端冷事件应对举措,完善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加强信息共享,提高联合应对能力,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不利影响和危害。与此同时,要加强致灾机理研究,提高预警能力,提升气候变化监测预测及影响评估水平,进一步提高灾害风险预警能力。

 眼下,我们还要继续做好对冬季低温天气影响的防范,预计明年1-2月冷空气活动将明显转强,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可能比常年同期偏低,发生阶段性极端寒潮事件的可能性大。各地需要继续防范低温天气的不利影响,做好煤电油气等能源调度和供应保障,做好春运保障工作,加大森林草原和城乡防火力度。

宁夏5a景区名单

宁夏5a景区名单:沙坡头旅游区、沙湖旅游区、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水洞沟旅游区。

1、沙坡头旅游区

沙坡头旅游区,位于中卫市沙坡头区,是2007年第一批入选的国家五A级景区,这所景区,可以说是宁夏地区较为火热的景点,整个旅游区,处于腾格里沙漠的东南边缘处,铁路线穿区而过,在黄河区曾现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曾经沙坡头景区,被评为中国黄河50景,具西北风光之雄奇,兼江南景色之秀美。

2、沙湖旅游区

石嘴山沙湖旅游区,位于石嘴山市平罗县,这所景区最大的特色就是芦苇荡,这里的芦苇都比人还高的。主要的景观类似于湿地水鸟保护,有一些大雁及水鸟,每年四到六月份,为最佳观鸟季节,从中这季节,也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3、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位于银川市西夏区,是2011年入选的国家五A级景区,是中国三大影视城之一,也是中国西部唯一著名影视城,被誉为东方好莱坞,主要有明城,清城与宁夏一条街几个区域,重点展现了西部的荒凉特点,其实,镇北堡原本是明清时期的边防城堡,一个原始古堡的基础上而修建,这里曾经拍摄很多著名的影片。

4、水洞沟旅游区

水洞沟旅游区位于银川市灵武市,是2015年入选的国家五A级景区,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不仅有史前文明的遗迹,又有古代军事要塞遗址,这里还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旅游区有遗址博物馆,张三的小店,水洞沟村与明长城几个景点。在遗址博物馆内,除了展览还有实景体验,还原了三万年前先古祖先的生活环境和状态。

宁夏旅游注意事项

一、关于食宿

1、宁夏旅行美食推荐:北颂冰煮羊、沙葱、刀削面、手抓羊腿、牛奶鸡蛋醪糟、宫廷牛肉饼、怀远辣条、甜胚子奶茶、烤牛筋、烤羊肉串、肚包肉、凉拌粉条等。枸杞、羊肉、葡萄酒是来宁夏必须品尝的三样美食。

2、怀远夜市是银川地标性美食街,一定要去体验一下。

二、关于个人物品的准备

1、宁夏天气不定,早晚温差大,建议准备一件长袖外套。

2、去沙漠旅游建议准备长裤,游玩起来比较方便。

3、建议穿运动鞋,还可以准备一双鞋套,防止沙子进鞋子。

4、沙漠特别干燥,一定要注意防晒补水。

5、沙坡头很晒,景区风很大,建议准备好墨镜和遮阳帽。

6、一定要多准备水和小零食。沙漠干燥,运动量大,需要大量喝水和补充体力。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沙坡头百度百科-沙湖百度百科-镇北堡西部影城百度百科-宁夏水洞沟

宁夏景点有哪些?

宁夏景点有沙坡头、贺兰山风景区、六盘山。

沙坡头,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沙漠生态自然保护区,全球环保500佳单位,全民健身二十个著名景观,科技进步特别奖。沙坡头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城区西部腾格里沙漠的东南缘。

东起二道沙沟南护林房,西至头道墩,北接腾格里沙漠,南临黄河,长约38公里,宽约5公里,海拔在1300~1500米,总面积4599.3公顷,占中卫市城区土地总面积的3%。是全国二十个治沙重点区之一。

贺兰山风景区,位于贺兰山东麓,北起拜寺口,南至三关口,南北长30多公里,东西宽4公里。 主要景点有拜寺口双塔、小滚钟口、苏峪口森林公园、贺兰山岩画等。这里峰峦叠嶂,崖壁险峭,森林资源丰富,早在西夏王朝时期,就已被视为避暑胜地。

六盘山,是中国最年轻的山脉之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六盘山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南部、甘肃省东部。南段称陇山,南延至陕西省西端宝鸡以北。

横贯陕甘宁三省区,既是关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北方重要的分水岭,黄河水系的泾河、清水河、葫芦河均发源于此。六盘山山腰地带降雨较多,气候较为湿润,宜于林木生长,有较繁茂的天然次生阔叶林,使六盘山成为黄土高原上一个"绿色岛屿"。

2011年是拉尼娜年海是厄尔尼诺年

2011年是拉尼娜年

①2007年,持续了一年多的“厄尔尼诺”现象迅速消失后,“拉尼娜”随即粉墨登场了,那么什么是拉尼娜?

②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气象和海洋界使用的一个新名词。意为“小女孩”,正好与意为“圣婴”的厄尔尼诺相反,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

③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冷暖交替变化的异常表现,这种海温的冷暖变化过程构成一种循环,在厄尔尼诺之后接着发生拉尼娜并非稀罕之事。同样拉尼娜后也会接着发生厄尔尼诺。但从1950年以来的记录来看,厄尔尼诺发生频率要高于拉尼娜。拉尼娜现象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频率趋缓,强度趋于变弱。特别是在90年代,1991年到1995年曾连续发生了三次厄尔尼诺,但中间没有发生拉尼娜。

④那么,拉尼娜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厄尔尼诺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增暖、信风的减弱相联系,而拉尼娜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因此,实际上拉尼娜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⑤信风,是指低气中从热带地区刮向赤道地区的行风,在北半球被称为“东北信风”,南半球被称为“东南信风”,很久很久以前住在南美洲的西班牙人,利用这恒定的偏东风航行到东南亚开展商务活动。因此,信风又名贸易风。

⑥海洋表层的运动主要受海表面风的牵制。信风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有利于信风加强,这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发展,引发所谓的拉尼娜现象。

⑦拉尼娜同样对气候有影响。拉尼娜与厄尔尼诺性格相反,随着厄尔尼诺的消失,拉尼娜的到来,全球许多地区的天气与气候灾害也将发生转变。总体说来,拉尼娜并非性情十分温和,它也将可能给全球许多地区带来灾害,其气候影响与厄尔尼诺大致相反,但其强度和影响程度不如厄尔尼诺。

19.文章第①段“‘拉尼娜’随即粉墨登场了”一句中的“粉墨登场”,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20.第③段中“特别是在90年代,1991年到1995年曾连续发生了三次厄尔尼诺,但中间没有发生拉尼娜”这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比较“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有什么异同?(4分)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因温室效应过强,海水升温膨胀,造成的一支异常的暖流。它有增温增湿作用,会引起沿海地区极度炎热,对降水的影响会造成洪涝灾害。

22.探究题:阅读链接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论。(5分)

链接材料:

2008年1月10日以来持续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影响了我国贵州、湖南、广东等19个省(区、市)。河南、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6省区降水量达1951年以来同期最大值。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最低气温降至-6—0℃,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接近。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持续时间长,长江中下游及贵州雨雪日数为1954/55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大值。其中湖南、湖北省雨雪冰冻天气是1954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程度最严重的,贵州43个县(市)的冻雨天气持续时间突破了历史记录。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湖南、湖北等20个省(区、市)造成重大灾害,特别是对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等造成严重影响和损失,受灾人口达1亿多人,直接经济损失达400多亿元,农作物受灾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均已经超过去年全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损失。

探究结论:

19.“粉墨登场”这个成语本指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舞台,这里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了拉尼娜现象的出现。

20.从内容上分析:这一句用具体的事例,准确地说明了厄尔尼诺现象的频发和拉尼娜现象的出现频率极低;从结构上分析:这一句为引起下文对拉尼娜现象的形成作了准备。

21.异:拉尼娜现象是海表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极度炎热;同:都是发生在赤道太平洋周围海表上发生的异常气候现象,都会不同程度上带来灾难。

22.2008年1月10日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持续出现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从整体上看,历史罕见,具有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灾害重等特点。

有哪些歌的歌词里有夏天二字?

1、《一样的夏天》歌词:那年夏天,最后的那一天,你轻轻地唱着歌,未曾感受的温柔。

2、《被风吹过的夏天》歌词:蓝色的思念,突然演变成了阳光的夏天。

3、《最后一个夏天》歌词:最后一个夏天,我们就要说再见,很想知道你会记得我。

4、《粉红色的回忆》歌词:夏天夏天悄悄过去,留下小秘密,压心底压心底,不敢告诉你。

5、《那年夏天宁静的海》歌词:那年夏天我和你躲在这一大片宁静的海,直到后来我们都还在。

扩展资料:

《被风吹过的夏天》是金莎和林俊杰演唱的歌曲,由冯欣慧作词,林俊杰作曲 ,收录在金莎2005年4月1日发行的专辑《空气》中,2005年这首歌曲获得了第三届东南劲爆音乐榜颁奖典礼内地十大金曲奖。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被风吹过的夏天

明年或发生极端寒潮什么原因

明年或发生极端寒潮什么原因

 明年或发生极端寒潮什么原因,国家气候中心预计,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我国中东部地区气温总体以偏冷为主。明年或发生极端寒潮什么原因。

明年或发生极端寒潮什么原因1

 据中国气象报社消息,近期,寒潮带来“断崖式”强降温和大范围雨雪,有人质疑,猛烈的强寒潮是不是在“打脸”全球变暖的说法?

 对此,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表示,正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高温热浪、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增加、强度增强。全球变暖导致气候更加不稳定,极端冷事件强度增大。

 当前,全球变暖总体趋势没有改变。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声明》指出,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三个年份之一;过去五年(2016-2020年)和过去十年(2011-2020年)分别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和十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个连续十年都比1850年以来的前一个十年更热。

 今年以来我国的平均气温仍然在上升吗?预计今冬会很冷吗?

 周兵表示,我国是季风性气候显著的国家,冬季受东亚冬季风的影响,来自极地或中高纬度的强冷空气会通过多个路径影响我国。国家气候中心的统计结果表明,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年份,空气的活跃程度相对要明显一些。国家气候中心预计,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中东部地区气温总体以偏冷为主。

 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与全球变暖趋势并不矛盾。今年以来,我国天气气候复杂,气候显著异常。截至10月27日,全国平均气温(12.7℃)比往年同期偏高1.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贵州、湖南、福建、江苏、浙江、广东、宁夏、江西、西藏、上海、湖北、广西和安徽这13个省(区、市)平均气温,均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气候变暖仍是我国及全球气候变化的主旋律。

 全球变暖改变了全球大气环流经向度等特征,并通过海-气、陆-气相互作用影响到局地的气候。此外,北极增温也是极寒天气发生的重要原因。预计明年1-2月冷空气活动将明显转强,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可能比常年同期偏低,发生阶段性极端寒潮事件的可能性大。各地需要继续防范低温天气的不利影响,做好煤电油气等能源调度和供应保障,做好春运保障工作,加强森林草原和城乡防火。

明年或发生极端寒潮什么原因2

 此轮强降雪是多个天气系统迅猛发展,冷暖空气激烈交汇导致的。

 11月7日至8日,本轮寒潮过程引发的强降雪,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其中,内蒙古东南部、辽宁中部、吉林西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雪或特大暴雪。

 气象专家预计,直至8日夜间,内蒙古、东北地区新增积雪厚度达10至20厘米,局地可达40厘米以上。

 目前,辽宁省气象局已发布暴雪红色预警,特别是从7日夜间开始,沈阳市迎来“冻雨+暴雪”的罕见天气,积雪厚度达到10至15厘米。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8日10时50分发布暴雪红色预警信号,通辽局地出现特大暴雪,积雪厚度超过65厘米。

  为什么东北及内蒙古地区降雪量如此之大,积雪厚度如此之深?

 周春晓分析,总体来看,这是多个天气系统迅猛发展,冷暖空气激烈交汇导致的。具体分析,在500hPa高空,东北冷涡强烈发展,低槽东移北抬,引导地面气旋爆发性发展,从低层到高空形成深厚的低压系统,动力抬升条件强;同时,西南气流向东北地区输送充足的`暖湿空气,水汽异常偏强。

 一方面,有强动力抬升和水汽辐合作用;另一方面,系统移动缓慢,降雪持续时间长,因此出现明显的雨雪、降温过程。

 张桂莲补充,积雪厚度也与气温、雪花的含水量等有关。譬如,单位降水量的积雪厚度会随温度呈现较为明显的变化,当气温达到-6℃至-8℃区间时,单位降雪量所产生的积雪深度会达到最大;随着温度上升,单位降雪量的积雪深度会出现明显的减小。此次降雪过程中,水汽条件较好,气温适宜,因此积雪厚度也较深。

明年或发生极端寒潮什么原因3

  居民该注意什么?

 我们知道了未来的天气将会一直是处于极端寒潮的时候,这时候的我们该注意什么问题呢?其实这个是很重要的,在极端寒潮之下,我们如果不注意的话,那造成的损失还是非常大的,其中我们需要注意的,就有以下的3点。

 防范低温天气带来不利的影响,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因为在寒潮来临之时,会带来各种影响,其中就有暴雨、暴雪和冰冻等方面的影响,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就需要时刻的注意,出现这种情况外出就十分不安全,所以这个是需要防范寒潮带来的影响的。

 备好过冬使用的物资,这个冬天的降临,气温将会下降的特别的低,加上今年9月份来,煤炭等过冬资源的紧缺,造成了煤炭价格的上涨,不过在国家的相关控制之下,目前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供应也是在慢慢的增加,但我们还是需要自己准备好,在家中储备一点做好过冬准备。

 注意森林和城乡防火,南方地区中,虽然天气变得寒冷,但实际上还是十分的干旱状态,不像北方地区在寒潮来临之时,会伴随着雨雪的降临,南方在这个时候属于是干冷,也是很容易起火的阶段,所以这个时间段我们还是要注意做好相应的准备,还有做好农村草原、城乡等地方的防火。

2006之后的中国旱灾记录

2006年,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干旱灾害,损失总体偏重。华北北部、华南西南部以及西南南部、西北地区的甘肃和宁夏的部分地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大范围春旱;入夏以后,东北西南部、华北北部、西北大部、西南东北部以及江南部分地区发生夏伏旱,其中重庆、四川东部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入秋以后,全国大部分地区旱情缓和,但北方部分冬麦区土壤墒情不足,秋播受到一定影响,尤以山东、广西等地秋旱最为严重。

2007年我国旱灾总体评价是:中等干旱年景。

2007年我国年降水总量接近常年,但降水空间分布不均。与常年比较,西多东少,其中西北地区中西部明显偏多、东部地区中间(淮河流域)偏多、南北偏少,其中北京、内蒙、黑龙江、江西、湖南、广东等地较常年偏少1~3成,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年内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大范围、持续性的严重干旱,主要的干旱事件有:华北、西北、黄淮部分地区发生大范围春旱,四川盆地出现初春旱;内蒙古、辽宁和吉林初夏旱严重,黑龙江遭遇历史罕见夏旱;江南、华南大部分地区7月至8月上旬降水持续偏少,伏旱严重;9月上旬至12月中旬,江南、华南又发生了50年一遇特大秋旱连初冬旱。2007年,受旱较重的省(区)有:黑龙江、内蒙古、吉林、宁夏、湖南、江西、河北、河南、陕西等。总体来看,2007年,我国干旱范围较大,局地干旱非常严重。

自2008年10月下旬以来,北方麦区降水明显偏少,旱情持续发展,加之连续出现几次强降温过程,旱冻交加,对小麦安全越冬和正常发育造成严重影响。此次干旱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广、受旱程度之重均为历史罕见,呈现出几个特点:一是秋冬连旱。二是受旱面积大。三是受旱程度重。四是旱冻叠加。五是可能出现冬春连旱。

国家防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介绍,2009年,我国各地旱情发生早,持续时间长;受旱地域广,阶段过程多;受旱面积大,局部灾情重;江河水位低,影响范围广。2009年,我国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全国几乎所有省(区、市)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旱情,从年初到年尾,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均发生严重干旱。去年初,我国冬麦主产区有1.61亿亩越冬作物受旱,比常年同期多8500万亩,为近6年来同期最大。去年入秋以后,湘江、赣江、西江、北江、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南方重要河流湖泊来水严重偏枯,一些河段出现历史同期最低水位,对部分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和湖区渔业、航运、生态环境等造成严重影响。

张志彤说,在去年抗旱工作中,全国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全面加强农村、农业、城市、生态抗旱工作,强化对抗旱水源的统一调度管理,既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又满足了城乡用水需求,改善了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缓解长江水位偏低给群众生活和渔业、航运、生态环境等造成的不利影响,去年国家防总、长江防总紧急调度三峡水库,并首次对长江上游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实施了枯水期水量统一调度,湖南、江西两省也分别实施了湘江、赣江抗旱应急水量调度,确保沿江城乡供水安全。去年夏伏旱期间,河北、山西等9省(区)水利工程累计供水530多亿立方米,完成灌溉面积2.5亿亩;伏秋旱期间,广西、湖南、重庆等7省(区、市)累计完成抗旱浇灌面积3200多万亩。

据中国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统计,截至2010年3月16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达5万公顷,超过多年同期均值近180万公顷,有2000多万人因旱饮水困难,其中,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这五个省区市是重灾区,受旱面积占到全国的83%。

广西壮族自治区本来是雨水充沛的地方,但自2009年9月中旬以来,旱情发展迅速。根据气象干旱监测,广西全区共有77个县(市)发生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其中特旱8个,重旱20个,中旱12个,轻旱37个。目前,广西全区农作物受灾面积超过1000万亩,水稻育秧、农作物播种等受到严重影响,春耕生产形势比较严峻。3月1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局长将已维持了近20天干旱Ⅲ级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Ⅱ级。

截至3月16日,旱灾造成四川省13个市州55个县市区受灾,616万人受灾,131万人饮水发生困难。自去年冬春以来的持续旱情已使四川600多万亩农作物受灾。截至目前,全省小春作物受旱517万亩,重旱78万亩。重灾区攀枝花有近40万亩已栽种作物受旱,10.8万亩绝收,另据当地气象部门预测,短期内无降雨出现,旱灾范围可能蔓延。

 截止3月11日,云南全省有780万人、486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秋冬播农作物受灾3000多万亩,占已播种面积的87%,全省小春粮食预计比上年减产50%以上;林地、渔业受灾也很严重,全省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近180亿元。未来30天云南省将持续高温、降水偏少,全省综合气象干旱重现期为80年以上一遇,滇中、滇东、滇西东部的大部地区升级为100年以上一遇。

据统计,截至3月10日,贵州全省因旱近500万人、200余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饮水困难。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1304万亩,占夏收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0%左右。

3月1日至5月25日长江中下游平均降水量历年变化(1951至2011年)

进入2011年5月份以来,长江中下游的南方旱情声声告急。江西、湖北这两个素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等美誉的水乡泽国,正承受着与自身禀赋极不相称的干旱剧痛。鄱阳湖、洪湖、斧头湖、长湖,湖湖干涸,田地龟裂,鱼尸遍地,呈现出渔船搁滩、湖底跑车的罕见镜头。“六十年不遇”、“百年不遇”的评估,不断刷新着这里的干旱记录。

 这一幕,令人不由想起去年春天西南大旱的景象。温总理手抓着干枯的稻苗忧心凝神的镜头,还清晰浮现在人们的眼前。再往前一点,2009年的北方大旱的景象同样恍如昨日。

年年干旱,年年告急,成了共和国“春天的故事”。天不下雨,娘要嫁人,是老天爷在作怪,怨不得别人。气候异常,环境恶化,全球同此凉热,也不能说光与我们作对。但是,既然这些年大旱年年发生,东西南北中旱了个遍,为何每一次都没有任何预警、任何防范,任凭焦渴的在延?

据新华社电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最新统计显示,截至5月26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9251万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3033万亩,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甘肃等省;待播耕地缺水缺墒面积6218万亩,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湖北、湖南等省区;有507万人、34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主要分布在湖北、甘肃、内蒙古、湖南、江西、云南等省区。

2012年(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我国西南大部、华北、江淮、黄淮、江汉、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东部、东北大部、华南大部以及西藏中东部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其中,主要存在4大旱区5大干旱事件,分别是西南地区的春旱和秋冬连旱、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西部的春旱、江淮和黄淮区域的初夏旱以及华南地区的秋旱。旱区农业、人畜饮水以及江河水位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大气环流异常,不利于水汽的输送是导致各地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

中国气象局2013年3月新闻发布会28日上午举行,陈振林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作出上述表示。

陈振林指出,去年10月份以来,西南地区持续少雨,再加上温度偏高,在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四川的南部,偏东的地方,以及贵州的西部出现了中到重度的气象灾害,有的地方达到干旱。

陈振林称,目前这些地区没有明显的降水,降水持续偏少,展望到3月份也不容乐观,所以判断西南地区的气象干旱要持续发展,提醒从各个方面做好科学用水的管理,对农业生产也是要合理灌溉,怎么提前保障各方面人口、城市、生活各方面用水,加强水资源管理。从气象角度,将加强预测,检测预警,合适的时机开展人工天气的作业等等。

陈振林介绍说,连续四年大家都在关注这个事,两个主要的原因,一个是整个发生的代背景,2009年以来它处于暖干化的趋势,这四年平均降水量跟常年相比都偏少,常年1060多毫米,现在90多毫米,偏少将近10%,温度又偏高,这样的情况下,西南地区这一代气侯超着暖干趋势在变。这种情况导致土壤底墒持续降低,河流水库的水量也在减少,雨季蓄积不到正常的水,很难保证旱季的正常用水。特别是秋冬连在一块,影响更严重,因为西南地区处于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交汇的区域,干湿分明,这么一个暖干化的背景下,它很容易雪上加霜。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方面,具体看西南降水,从降水的条件大家都知道,冷暖空气交汇容易产生降水,西南地区这两个条件,这几年发生一个变化,冷空气偏东,西南和高原地区受冷空气活动影响没那么强烈,再加上水气输送来自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又比较弱,没有形成很好的降水条件。

另外,还有一个对流也可以产生降水,西南地区防雹的任务比较严重,高原对流比较旺盛,但是这一条件,近来由于印度洋偏暖的情况,导致大气下沉气流盘踞在西南地区上空,不容易导致对流的发生,这也是导致降水偏少的直接原因,未来发展都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