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乌鲁木齐罗布泊什么时候去比较好

2.24节气中雨水时节的气候特点

3.火焰山的历史

乌鲁木齐罗布泊什么时候去比较好

乌鲁木齐历史天气_历史天气查询

乌鲁木齐罗布泊最佳时间:六月至九月

罗布泊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东端,在卫星照片上,可以看到这里一圈圈形似耳朵轮廓状的古溯岸遗迹,它是我国960万平方公里国土上一块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

罗布泊本是新疆第一大湖,又名罗布淖尔。罗布淖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一世纪时的《汉书》描述它广褒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战国时的《山海经》称它为沏泽;《汉书西域传》又称其为蒲类海,说它广袤三百里,即指其长或宽可达300里之遥。这个范围正好和卫星照片上所看到的大耳朵的最外层湖堤吻合,面积至少可达五六千平方公里以上。到了北魏,湖面缩小了,且近圆形,《水经注》称其广轮四百余里,可和卫星照片中部湖堤形态相当。隋唐时期,湖面又缩了一些,《沙州图经》记为周广四百。渭代末年,进一步缩小为东西长八九十里(刘清和等探查)。1942年的《新疆地貌》上记为面积2520平方公里。到了1966年则南北长仅100公里,东西宽仅3~16公里了(《治沙研究》)。

罗布泊是塔里木河、孔雀河和疏勒河的终端湖,水源主要靠这些河流的补给。罗布泊干涸的原因是由于人类经济活动对河流径流重新分配的结果。自西汉中叶起,这些河流的中上游地区大兴屯田,大量引水灌溉,致使注入湖泊的水量逐渐减少。特别是解放以后,更是大规模地开荒造田,河流下泄水量剧减,塔里木河水流到阿拉干附近即已断流,孔雀河水到达营盘附近就逐渐干涸,疏勒河水早在清代中叶就已无余波供给罗布泊了,致使这里成了一个完全干涸的世界。

清代,阿弥达深入湖区考察,撰写《河源经田名》卷九中载:罗布淖尔为西域巨泽,在西域近东偏北,合受偏西众山水,共六七支,绵地五千,经流四千五百里,其余沙啧亟限隔,潜伏不见者不算。以山势撰之,回环纡折无不趋归淖尔,淖尔东西二面百余里,西北百余里,冬夏不盈不缩

地理学家徐松在《西域水道记》的插图中标明塔里木河汇注孔雀河下泄罗布泊。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俄国探险家HM普尔势瓦尔斯基,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美国人哥丁顿,英国人斯坦因,日本人桔瑞超和法国人邦瓦洛等,都考察过罗布泊,并留下精彩的描写。

1930-1934年,我国科学工作者黄文弼,陈崇器,赴罗布泊实地考察,还实测了地图。建国后,1959年,1980-1981年中国科学院组织过规模的罗布泊考察。

罗布泊的神秘,首先在于这里独特的严酷环境,酷热、干旱、风沙、雅丹、盐壳阻挡着人们向它接近,给罗布泊罩上了一层层神秘的帷幕。这里,年降水量不足10毫米,有的地方甚至数年滴水不降,而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以上,超过降水量的数百倍!

24节气中雨水时节的气候特点

雨水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公历2月18—20日,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雨水节气。那么你知道雨水时节的气候特点吗?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雨水时节的气候特点,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雨水时节的气候特点

雨水吃什么传统食物

雨水节气钓鱼技巧

雨水时节的气候特点

1、黄河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

如果说这些地区,“ 立春 ”是春天的第一乐章“奏鸣曲”:春意萌发、春寒料峭。雨水之后,便进入了春天的第二乐章“变奏曲”:气温回升、乍寒乍暖。雨水期间“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一幅冬末春初的风景。

这时冷暖空气的交锋,带来的已经不是气温骤降、雪花飞舞,而是春风春雨的降临。此时这一地区的平均气温都已经升到0℃以上,甚至白天极端最高气温可达到20多℃,已经没有了降雪的条件,即便先人们以第一场春雨命名“雨水”,也是恰如其分的。

雨水时节,小麦进入了返青阶段,这时的小麦对水分的要求较高。而此时的雨量又是全年最少的时段。从《11~2000年中国地面气候资料》中,我们统计了2月份石家庄、太原、北京的平均降雨量分别只有7.4、5.2和4.9毫米,真可谓“春雨贵如油”。

2、西北、东北地区

雨水节气期间,我国的西北、东北依然没有走出冬天的范畴。从2月份的平均气温来看:兰州、西宁、乌鲁木齐、沈阳的月平均气温分别是-1.0℃、-3.9℃、-9.7℃和-6.9℃,可见这些地方还没有摆脱冬季的寒冷,天气仍以寒为主,降水也以雪为主。

3、西南、江南地区

雨水期间,除了云南南部地区已是春色满园以外,西南、江南的大多数地方还是一幅早春的景象:日光温暖、早晚湿寒,田野青青、春江水暖。

按照四季的划分标准:连续5天,每日日平均气温都在≥10℃-≤22℃时,春天便开始了。一般来说,这些地方真正意义上的“春天”要在3月下旬,也就是一个月以后的“ 春分 ”时节才能到来。但也有特殊的情况,如2004年的武汉在2月10日、长沙2月11日、南昌2月11日、南京2月13日就进入真正的春季了,时间足足提前了1个月。

4、华南地区

雨水节气期间,华南地区是春意盎然,百花盛开。

华南地区下列城市2月份的多年平均气温是:广州14.5℃、南宁14.1℃、海南岛海口18.7℃;上述城市2月份平均降水量分别是:69.4毫米、42.6毫米、35.0毫米。虽说雨量比黄河中下游地区多出好几倍,但这里气温高、蒸发量大,还是缺水。尤其是华南南部和海南岛的局部地区,这一时期的雨量仍比较少,往往会出现春旱。若受强冷空气影响,平均气温低于10℃的话,对早稻育秧、育苗十分不利。

<<<

雨水吃什么传统食物

豆苗

豆苗是清热祛火的“美容菜”。

豆苗,俗称豌豆藤。豆苗作为食品,早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豌豆种出西湖,今北土甚多,九月下种,苗生柔弱如蔓,有须,叶似蒺藜叶,两两相对,嫩时可食。”豆苗是豌豆萌发出2~4个子叶时的幼苗,鲜嫩清香,最适宜做汤。

豆苗的营养价值与豌豆大致相同。在豌豆荚和豆苗的嫩叶中富含维生素C和能分解体内亚硝胺的酶,具有抗癌防癌的作用。豆苗所含的止杈酸、赤霉素和植物凝素等物质,具有抗菌消炎、增强新陈代谢的功能。豆苗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纤维素,可以防止便秘,有清肠作用。豆苗还含有极多的钙质、维生素B、C和胡萝卜素。

荠菜

荠菜是药食两用的“护生草”。

荠菜在我国被食用的历史已有几千年,自古以来,荠菜都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野菜。我国很多地方有阴历三月初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有的人还在这天集大量的荠菜晒干,留着经常煮水服用。有的从三月春分荠菜刚吐出嫩叶时,就开始摘当菜吃,说是此菜能治百病,对身体很有益处,称它为“护生草”。所以民谚说:“三月初三,荠菜当灵丹。”

荠菜的营养价值很高,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还含有黄酮苷、胆碱、乙酰胆碱等。荠菜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还能降低血压、健胃消食,治疗胃痉挛、胃溃疡、痢疾、肠炎等病。

罐罐肉

雨水节气有出嫁女回娘家的习俗,这个时候会带上罐罐肉。用沙锅炖了猪脚和雪山大豆,海带,再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给岳父岳母送去。这是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谢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女婿送节,岳父岳母还要回赠雨伞,让女婿出门奔波,能遮风挡雨,也有祝愿女婿人生旅途顺利平安的意思。

爆米花

雨水节气客家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占稻色”。所谓“占稻色”就是通过爆炒糯谷米花,来占卜是年稻获的丰歉,即预测稻谷的成色。成色足则意味着高产,成色不足则意味着产量低。

而“成色”的好坏,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来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则是年稻获的收成越好;而爆出来的米花越少,则意味着是年收成不好,米价将贵。后来爆糯谷占卜收成的习俗,在大多数地方开始渐渐淡化,因此演变成年底爆米花作煎堆馅习俗。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广州之俗,岁终以烈火爆开糯谷,名曰炮谷。

春笋

在南方,春笋有着“素食第一品”的美誉,从古自今都受到人们的喜爱。比如,上海人喜欢吃“枸杞春笋”,南京人喜欢吃“春笋白拌鸡”,浙江人喜欢吃“南肉春笋”。

<<<

雨水节气钓鱼技巧

细、指的是主线和脑线均要细。早春由于气温水温跟冬天差别不大,鲫鱼身僵体硬,活性差,开口小,咬口轻,挣扎力小。

小、指的是钩型要小,钩条要细。因早春鲫口小、口轻,必须选择细钩条的长柄袖型钩。理由有二:钩条越细自重越小,鱼吸饵时阻力小,钩饵位移距离大,漂讯反应大而有力,同时钩尖更容易刺穿鱼唇;长柄钩拉的饵团饱满,卸鱼快。再者,拉饵时易造成钩柄上一坨饵,钩尖上一坨饵,有漂亮的漂讯却不中鱼,因为不知鱼吃的是哪一坨饵。

轻、指饵料的比重要小,状态要好,钩上的残留要小。按常理休闲钓时饵的味型居首位,状态次之。设鱼不接受该饵的味型,拒食或少食,再好的状态也没用。

灵、指的是浮漂的号数要小,灵敏度要高。大漂自重大,浮力大,上牵力大,表面积也大,与水的摩擦系数增大,下行阻力增加,因而对于口小、口轻,50克以下的初春鲫吸饵时所表现出来的信号常被屏蔽。

软、指的是钩竿的调性要软。由于钓早春鲫的漂小,线细、钩小,鲫鱼的个体差异大,小到20克,大到300~500克不等。

<<<

24节气中雨水时节的气候特点相关 文章 :

★ 24节气中雨水时节具有什么特点

★ 24节气中雨水时节的含义是什么

★ 雨水节气有哪些气候特点

★ 二十四节气雨水的特点是什么

★ 24节气中雨水时节的习俗有什么

★ 24节气中雨水时节起居要注意什么

★ 雨水节气三候特点

★ 24节气中的雨水时节有什么习俗

★ 24节气雨水的节气特点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s://hm.baidu/hm.js?8a6b92a28ca051cd1a9f6beca8dce12e";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火焰山的历史

1.火焰山在历史上是怎么出现的

火焰山的炎热干燥,皆归因于此地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

现实中的火焰山为天山支脉之一,形成于五、六千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期。千万年间,地壳横向运动时留下的无数条褶皱带和大自然的风蚀雨剥,形成了火焰山起伏的山势和纵横的沟壑。

山区气温夏季可达47℃,太阳直射处,可达80℃,沙面可烤熟鸡蛋。火焰山古称赤石山,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丝绸之路北道。

呈东西走向。火焰山, *** 尔语称“克孜勒塔格”,意为“红山”,唐人以其炎热曾名为“火山”。

山长100多公里,最宽处达10公里,海拔500米左右,主峰海拔831.7米。火焰山童山秃岭,寸草不生,飞鸟匿踪。

每当盛夏,红日当空,赤褐色的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砂岩灼灼闪光,炽热的气流翻滚上升,就像烈焰熊熊,火舌撩天,故又名火焰山。

2.火焰山历史极端高温

2015年6月14日下午,有“火洲”之称的吐鲁番,最高气温录得41℃,距离吐鲁番市区40多公里的火焰山风景区,当天高温时段的地表温度高达68℃,但仍有众多游客不惧热浪到景区游览,大家争相在火焰山下巨大的“金箍棒”温度计前拍照纪念。据了解,当天景区的游客达到3000余人次。

2015年7月15日,新疆吐鲁番气象部门发布高温红色预警。预计16日至17日,吐鲁番市高昌区、托克逊县将45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7月15日,巨型金箍棒造型温度计显示的地表温度为72摄氏度。

3.什么是火焰山

火焰山位于亚洲中国新疆。

新疆火焰山是吐鲁番最著名的景点,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丝绸之路北道,它主要由中生代的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的赤红色砂、砾岩和泥岩组成。当地人称“克孜勒塔格”,意即“红山”。

火焰山古称赤石山,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丝绸之路北道。呈东西走向。

火焰山, *** 尔语称“克孜勒塔格”,意为“红山”,唐人以其炎热曾名为“火山”。 山长100多公里,最宽处达10公里,海拔500米左右,主峰海拔831.7米。

火焰山童山秃岭,寸草不生,飞鸟匿踪。每当盛夏,红日当空,赤褐色的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砂岩灼灼闪光,炽热的气流翻滚上升,就像烈焰熊熊,火舌撩天,故又名火焰山。

4.()和()是火焰山的文化

日期:2009-03-31 总浏览: 3490 火焰山横亘于吐鲁番盆地中部,全长98公里,山体宽度为6-8公里,最宽处达到10公里,平均海拔500米,最高峰在胜金口东侧,海拔851米。

山体由新生代地层构成,主体呈红色,夹有少量绿色条带。山上无雪少雨,极端干旱,寸草不生。

在烈日照耀下,山体红光闪烁,犹如腾腾燃烧的火焰。主峰位于鄯善县连木沁镇西面12 公里处。

吐鲁番盆地曾是一片古海,由于地壳运动,特别是三千万年前喜玛拉雅造山运动期间,盆地周缘山体上升,古海变成陆地,盆地就逐渐形成。他在地质年代上经历了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第四纪,是一个缓缓下陷的洼地。

又由于造山运动时周围山体上升的幅度不同,所以就形成了南高北低,西宽东窄,中间还有许多起伏丘陵的不对称盆地,也造就了独特奇异、千姿百态的地形地貌。 这是自然伟力的塑造,是吐鲁番得天独厚的环境财富。

山地有块状上升的剥蚀中高山区,火焰山低山剥蚀区和低山丘陵区;有山前倾斜平原,湖积堆积平原,盐碱沼泽湖积平原和沙丘覆盖平原;有低于海平面 100 150 米以下的洼地。这参差错落、形态各异的地理状貌是海拔最低的吐鲁番盆地,赢得了著称于世的知名度。

早在六七千年前,吐鲁番盆地就有了人类活动,并已经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的吐鲁番人已经学会打磨和使用细叶石器及石矛、石刀,还会用穿孔的小砾石作装饰,并能制造彩绘陶器。

人类生活确切无疑的在吐鲁番盆地展开了。距今约3000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游牧的人们逐渐定居下来,生产方式也从以集、为主向农业为主转变。

据记载,吐鲁番盆地的土著民族是姑师人,他们早在 2200年前就进入了文明社会,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车师后成长国等小国,再加上车师以北的车师后国,人口就有两万之众。 吐鲁番地区引誉中外,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绚丽明珠。

人类的三大文明在这里融汇,曾演出一幕幕扣人心弦,惊心动魄的历史剧。历来受世人关注。

拒考古发掘和古籍文献揭示,在远古时代吐鲁番就有了人类足迹。 史料上说6世纪就有了安乐城,只使用到17世纪中叶明清之交就废了。

事实上安乐城直到1780年清 *** 建广安城之前还是吐鲁番盆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乾隆四十二年建成的苏公塔可以佐证。

战火的屡屡洗劫可以使一个城市衰败,而灭顶之灾很可能是大自然所为。安乐城建在洪水沟的冲击扇上,干旱少雨使人们放松了对她的警惕,大自然又是无情的。

这不能说不是 1780年清 *** 在安乐城西北两公里处的古驿道经过的台地上兴筑广安城的理由之一。广安城就是今吐鲁番的老成,又称“汉城”。

1780年,清 *** 改辟展办事大臣为吐鲁番领队大臣,吐鲁番盆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移到吐鲁番城。1786年,新疆建省后,吐鲁番为直隶厅。

1913年,吐鲁番直隶厅改为县。50 年前吐鲁番市区只是一个“一条马路贯东西”的小集镇,街道两旁只有一些小商铺和手工作坊。

年12月26日经院批准,1985年5月25 日吐鲁番撤县建市,于是,建设一座现代化的“葡萄城”的设想就逐步变为事实。 吐鲁番绿洲经济的开发史佐证,她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

出现在吐鲁番历史舞台上的古代先民有车师、乌孙、匈奴、突厥、回鹘、吐蕃、契丹、蒙古、准葛尔及汉族,都不同程度的留下了历史的烙印。相互交融,无容讳言,也有风风雨雨,其主流仍是团结统一,共同创造了吐鲁番文明史,留下了遍地是宝的文物古迹。

吐鲁番特异的地形地貌:吐鲁番盆地是天山东部的一个东西横置的、形如橄榄、状似舟船的山间盆地。低于海平面以下的地区约 4000 多平方公里。

最低的是“艾丁湖”,它低于海平面 155 米。以艾丁湖这个深陷的洼地为中心,整个吐鲁番盆地的地形由三个色彩不同的环带组成。

外环是拔地而起的高山峻岭,北面是著名的博格达山南面是库鲁克塔格山,东南面的库母塔格山,西面的喀拉乌成山,环抱着整个吐鲁番盆地。而它们的后面却与广袤的沙漠相连。

盆地的中环是灰**的戈壁沙砾石带,这是因山岭风化剥蚀,‘又有水流下来,天长日久而积累而成。盆地的内环是岭木参天,农田丰饶,瓜果飘香,富庶昌盛的绿洲。

火焰山又天成地造的横卧于盆地中央,它是由中生代和第三世纪红色岩层组成。而连木沁、吐峪沟、桃儿沟、葡萄沟、大小草湖等地,哺育着盆地的众生,造就了吐鲁番盆地的绿洲沃野,也造就吐鲁番盆地灿烂的历史文化。

吐鲁番地理文化:两亿年前吐鲁番盆地是水乡泽国,生活在那里的鳕鱼,被古生物学家命名为“吐鲁番鳕”。水去陆现后,生活在那里的一种爬行二齿兽又被称之为“吐鲁番兽”。

吐鲁番是全国最古老的地方之一,世界上最大的巨犀化石在吐鲁番得以发掘并向国内外旅游者展示,这标志着吐鲁番市远在五千万年前是生命极为活跃的地方。 吐鲁番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文物古迹荟萃。

吐鲁番文物景点多达 79 处,其中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 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 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6 处,这在新疆排列第一位,在全国也排至第十一位。在众多的历史遗迹中,吐鲁番拥有国内外少有、甚至唯我。

5.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曾经过的一个地区是火焰山描述的地区,该地区是哪

火焰山地处“丝绸之路”北道上,是天山东部博格达山坡前山带短小的褶皱,形成于喜马拉雅山运动期间。

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中部,当地人称“克孜勒塔格”,意缉怠光干叱妨癸施含渐即“红山”。这是一条东西长约100千米,南北宽7 ~10千米,平均高度500米左右的年轻褶皱低山,最高峰位于胜金口附近,海拔也只有851米。

它主要由中生代的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的赤红色砂、砾岩和泥岩组成。山体雄浑曲折,主要受古代水流的冲刷,山坡上布满道道冲沟。

山上寸草不生,基岩 *** ,且常受风化沙层覆盖。盛夏,在灼热阳光照射下,红色山岩热浪滚滚,绛红色烟云蒸腾缭绕,恰似团团烈焰在燃烧。

6.火焰山为什么叫火焰山

火焰山是我国新疆境内吐鲁番地区的一座山,因为吐鲁番地区是一个盆地,气温很高,夏天最高气温有时可达40-50摄氏度,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

古书称之为“赤石山”, *** 尔语称“克孜勒塔格”〔意为红山〕,由红色砂岩构成,东起鄯善县兰干流沙河,西至吐鲁番桃儿沟,形成一条赤色巨龙,东西走向,横卧于吐鲁番盆地中,全长98公里,南北宽9公里。 一般高度500米左右,最高峰在鄯善县吐峪沟附近,海拔831。

7米。 火焰山是天山东部博格达山坡前山带短小的褶皱,形成于喜马拉雅山运动期间。

山脉的雏形形成于距今1。4亿年前,基本地貌格局形成于距今1。

41亿年前,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岁月,跨越了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几个地质年代。 火焰山荒山秃岭,寸草不生。

每当盛夏,七月流火,红日当头,地气蒸腾,焰云缭绕,赭红色的山体形如飞腾的火龙,十分壮观。 火焰山是全国最热的地方,夏季最高气温达47。

8度,地表最高温度在70度以上。由于地壳运动断裂与河水切割,山腹中尚留下许多沟谷,主要有葡萄沟、桃儿沟、木头沟、吐峪沟、连木沁沟、苏伯沟等。

在这些沟谷中,绿荫蔽日,风景秀丽,流水潺潺,瓜果飘香。 明人吴承恩著名神话《西游记》,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而脍炙人口,名闻天下。

第五十九回和六十回写“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三调芭蕉扇”的故事,使火焰山披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成了一座奇山。 《西游记》写道:“西方路上有个斯哈哩国,乃日落之处,俗呼‘天尽头’。

这里有座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那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袋、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这段文字显系夸张,但高温和寸草不生这些基本特征,与火焰山实际情况完全符合,不是凭空臆造的。

7.火焰山是怎样形成的

煤层自燃,在新疆境内并不罕见。

如今距离乌鲁木齐市42公里的硫磺沟煤田,自清代光绪年间就是“裂隙纵横,浓烟弥漫,岩隙间火焰呼呼,经年不绝。”到如今(2008年)已经有100多年了。

此煤田火区历时四年(1999年-2003年),于2003年才被扑灭。“天山是地质活动较为剧烈的地区,埋在地层中的水平煤层经过多次地质运动大多变为倾斜煤层,煤层露头后与空气接触,氧化后积热增温,引发自燃,最终酿成煤田火灾。”

硫磺沟煤田火区项目技术负责人苗圃工程师这样解释道。 火焰山的炎热干燥,皆归因于此地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

现实中的火焰山为天山支脉之一,形成于五、六千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期。千万年间,地壳横向运动时留下的无数条褶皱带和大自然的风蚀雨剥,形成了火焰山起伏的山势和纵横的沟壑。

山区气温夏季可达47℃,太阳直射处,可达80℃,沙面可烤熟鸡蛋。 吐峪沟麻扎村民居。

火焰山地区的房屋,大半是半地窖式的,一半埋在地下。散热快的土坯一直是当地主要的建筑材料。

“吐鲁番”为 *** 尔语的“最低地”。此处地处欧亚大陆腹心,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周围为大面积的干旱区,夹处在东天山博格达山脉与库鲁克塔格山脉之间,形成著名的吐鲁番——哈密陷落盆地。

又因气候极度干旱,流水搬运物质能力很弱,盆地中水力堆积作用甚微,而火焰山又盘亘在盆地中北部,阻拦效应使天山流水侵蚀的风化物质,难以进入盆地中心,其陷落后得不到物源补充,盆地自然越来越低洼。 吐鲁番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团无力进入,西来的大西洋水汽又被天山阻隔。

其地势过低,山地与盆地在短距离内高差超过5600米,气流下沉增温产生的焚风效应,使得此地干燥炎热。故素有“火洲”之称。

由于山地 *** ,草木无覆,戈壁沙漠面积大,日照时间长,白天增温迅速,盆地过低,热空气不易散失,形成了北纬42°线以上世界唯一的热火炉。 吐鲁番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

虽然年平均温度只有14.5℃,然而超过35℃以上的日数却在100天以上,即使38℃以上的酷热天气也有38日之多。多年测得的绝对最高气温为49.6℃(15年7月13日),而地表温度能达到83.3℃,是名符其实的“中国热极”。

火洲多年平均降水只有16毫米,夏季占一半,而托克逊年降水量只有5.9毫米,终年不雨或雨而未觉亦不足为奇,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干极”。 所以,尽管现在(2008年)已经没有明火烧山,但是此地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仍旧将火焰山造就为“火焰山”,将吐鲁番造就为“火洲”。

话说唐三 *** 天取经路阻火焰山,遇一长者道:“敢问公公,贵处遇秋,何返炎热?”老者道:“敝地唤做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三藏道:“火焰山却在那边?可阻西去之路?”老者道:“西方却去不得。

那山离此有六十里远,正是西方必由之路,却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盖,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

三藏闻言,大惊失色,不敢再问……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初到火焰山时便遭遇这一段对话,从此引出了铁扇公主、牛魔王以及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如今的火焰山,依然屹立在吐鲁番盆地北部,绵延100多公里,宽10公里,海拔500多米。

《山海经》中将其称之为“炎火之山”, *** 尔语叫“克孜尔塔克”,意为红山,隋唐时期曾叫它为“赤石山”。火焰山山体沟壑林立,曲折雄浑,寸草不生。

在炎热的夏季, *** 的表层在太阳烘烤下温度可达75℃,热浪翻滚,使人透不过气来。由于地层堆积比较水平,加上岩层软硬相间,在经年雨水侵蚀下,顺坡形成一条条沟壑。

山体侵蚀下来的物质,在山麓前形成红色的洪积扇裙,扇裙前缘在干旱环境下又形成无数多边形龟裂,格外引人瞩目。 虽然高温难耐,但火焰山山体却又是一条天然的地下水库的大坝。

正是由于火焰山居中阻挡了由戈壁砾石带下渗的地下水,使潜水位抬高,在山体北缘形成一个潜水溢出带,有多处泉水出露,滋润了鄯善、连木沁、苏巴什等数块绿洲,从而也造就了这一带的生命。 火焰山为什么这么热?一直以来有几种说法。

头一种说法来自吴承恩,他“认为”火焰山的生成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时,自太上老君炼丹炉出来,蹬掉几块带着余火的砖,落到人间形成的。当然了,这是传说。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火焰山的火,来自地下煤层的自燃。有学者在考察火焰山时曾经发现这一带历史上确实有过烈焰熊熊的时候,这是因为构成山体的地层中含有煤层。

其中有的煤层厚达11米,它们曾发生过自燃,近地表较厚的已经自燃殆尽,而且还可以看见那留下的紫红色燃烧结疤。关于火焰山曾是一片火海,史书上也有记载。

王延德的《高昌行记》说,“北庭北山(即火焰山),山中常有烟气涌起,而无云雾。至夕火焰若炬火,照见禽鼠皆赤。”

而当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第一次经过火焰山的时候,曾作诗《经火山》如下:“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

不知阴阳炭,何独燃此中。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

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