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谁知道佛山受台风影响,各镇区受灾情况?

2.中国龙真的存在吗?或许在太古时代真的有类似于龙的生物吗?

3.描写江南景色的资料 急!!!!!!!!!!~~~~~~~~~~~~~~~

有谁知道佛山受台风影响,各镇区受灾情况?

2月7号到今天是多少天_西江30天天气预报

,佛山气象台发布了台风紧急警报,8时25分发布了暴雨**预警信号。昨日上午,受台风“派比安”的影响,佛山市五区都出现了风雨交加的情况,部分地区刮起了10级阵风,但至记者截稿时,尚未收到今次台风对当地造成太大损失的消息。

据悉,此次台风是今年以来登陆地点距离佛山最近的一次,目前佛山各部门已经全面做好了“迎风”准备。来自佛山市三防指挥部的消息,预计明后两日仍将有大到暴雨,但佛山预计不会出现超警戒水位情况。

台风:

按照8级风进行防风准备

来自佛山市气象台的预报,佛山市台风“派比安”昨日凌晨2时中心位于北纬19.2度,东经113.2度,也就是在电白东南方约350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

“目前佛山按照8级大风的防御级别进行防风准备,台风‘派比安’范围大、发展快、移动路径多变,如果对佛山造成更大影响,将会提高防风等级。”昨日会议上佛山市水利部门负责人表示。

降雨:

未来4日仍有降雨

来自佛山市气象台的预告,受台风“派比安”环流影响,昨日白天佛山市风力6级左右,阵风8~10级,各区都出现了一次暴雨降水过程。

由于台风“派比安”范围大、发展快,佛山市未来4日仍有降雨,最高气温徘徊在29~31℃。而且,台风后期移动路径可能多变,佛山市气象台提醒有关单位和市民密切关注由该台发布的最新天气预报和警报,做好相关防御工作。

汛情:

佛山预计不会超警戒水位

“此次台风预计从广东西南侧登陆,如果台风可能转到广西,造成广西大、暴雨的话,可能对佛山上游的西江段水位有所影响。”昨日会议上,广东省水文局佛山分局负责人分析了佛山的水文情况。据介绍,目前三水段几个水文站水位都在1~2米左右,与警戒水位还相去甚远,“预计此次台风带来的降雨不会造成超警戒水位情况。”

另外,三水区三防办昨天紧急提醒说,到目前为止,各观测点水位都还没有超过警戒水位,市民不必担心。但是,由于部分地区前段时间遭遇内涝,此次台风有可能带来强降雨,所以市民也要做好防涝准备,做好农田排水。

今年台风已造成损失2.4亿元

昨日上午佛山市三防办再次召开预防6号台风的工作会议。省委常委、佛山市委书记黄龙云就相关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

昨日会议上,佛山市水利局负责人透露,截至目前,今年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给佛山造成的损失已经达到了2.4亿元。“目前,自然灾害来临的程度比我们预想的严峻。”昨日黄龙云提出,要做好各方面情报的收集和经验的分析,加强装备,争取主动应对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

除了继续做好情报的收集工作外,黄龙云特别强调要完善这次防灾害的技术装备,他说:“佛山市应急抢险队伍的建设还不够健全,上次出现一个抢险人员因手机落水没有信号,导致24小时无法和总部取得联系。这种情况一定要积极避免。”

即时行动:

各水库立即有组织进行放水

“此次台风给佛山带来的影响主要是大风和大雨,因此本次台风要害在于暴雨和内涝。”佛山市水利局负责人表示,由于现有的不少排水设备未能达到暴雨的设计标准,因此取预排措施可以更好地减少暴雨的影响。

黄龙云昨日反复指出,除了直接由市三防部门直接监管的水库以外,三水、南海、高明等一些由村镇等管理的水库也要进行排查,马上有组织地进行放水。他还建议,今后不管水库大小,都要进行联动监控机制,尽可能将暴雨影响降到最低。而在城市里,要预先进行防涝工作,提前通知住户,预先清理各个垃圾站,组织进行清淤、清扫垃圾工作。

中国龙真的存在吗?或许在太古时代真的有类似于龙的生物吗?

应该是有的,我身边就有人亲眼目击过,后来在图书馆也看到一本书专门介绍龙类目击的,讲的很详细。到网上一搜,发现目击还是很多的。下面是网友收集的一些典型案例,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转贴)一些关于龙的目击案例

特别提示:龙是畜生道一种有神通的众生,本不稀奇,但见到过的人极少,所以不为社会大众认知,主流科学界亦否认它的存在,但它切切实实存在。本文原是天涯论坛一些帖子的综合,被人转载到百度贴吧,而为本博转载。本博做了适当编辑和删节(加小标题)。原文标题为《关于龙的各种真实经历》,链接地址为:://tieba.baidu/f?kz=18396010

200多民工亲眼见到龙

作者:持明仙 回复日期:2002-9-22 17:19:00

最初人们还不相信有恐龙呢,因为没有看到啊!很多事物需要慢慢验证的,我同学的爷爷在76年于某一工地,和200多民工亲眼见到龙,怎么解释?那位老爷爷是亲口和我同学说的,我同学的奶奶也证实来着,当时村委会和所谓的军管部门要求民工不准对外宣传,据说当时是民工在修筑防洪堤,突然暴雨倾盆,在云端显现出一个灰色的龙头,眼睛胡须都清晰可见,和民间流传的极为相似,近200多人目睹,相信现在还有很多目击者在世,而且会活的很健康。不过现在似乎打击封建迷信很盛,就全当是个逸闻吧!

天上出来了几条金龙

蓝色指环 发表于05-10 13:41

我也见过龙,我在这论坛发过帖子。事情是这样的,在我很小的时候,大概就3、4岁的时候吧,有一天是晚上,我在屋外玩,天上就出来了几条金龙。在天上窜来窜去的,当时我就叫我家人出来看,可是他们什么都没见着,还以为是我骗人的,还把我狠K了一顿。其实当时我的脑里不可能有龙的概念,但是我清楚的知道那是龙,可能因为我的属像也是龙有关吧!我现在大了后,没事就在想,龙这种图腾不可能是凭空出来的吧,应该还是有这种生物的。大家愿信就信,不过我说的绝对真实,我可以对天发誓!!!!!!!!

旅顺目击报告

作者(未查明源出处)2003-8-20 8:30:03

龙这种生物究竟是否存在于自然界中?是否真有;龙,这一直是很多人争论的问题。有人说,有,有人说无,就连很多学者专家也持否定态度,因为他们没有见过龙。

有人说龙是远古时代图腾一种标徽符号,有人说,龙是多种生物的合并体。更有甚者说龙首像猪,是猪演化而成所谓“猪龙”。千奇百怪什么说法都有,笔者认为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生物存在于自然界中,我们的祖先与现代人一样有聪明的头脑和智慧不会无中生有。如果无龙,他们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号召力,让人们崇拜了数千年之久。如果没有龙就画不出龙来,就算古代有高明的画家画出想象中的龙人们也不会承认它,尤其是古代帝王将相,没有的东西画出来让他们承认是犯欺君之罪要杀头的!从出土的古代文物青铜器、玉器、瓷器上看都刻有龙,画有龙。在中国,几千年来人们对龙的崇拜已经达到空前的地步,龙这种罕见的生物确实存在于自然界中。

下面我讲一个真实的事情,家父郭仕讲,工人(1888年~14年),生于大连旅顺郭家店,小时家贫没有读书。

郭家店这个小村落南面东西横穿一座小山,山后大约一公里就是海边,西面紧挨着一个大水泡大约有五、六万平方米(俗称荷花湾)。再向西走大约一公里多路就是旅顺著名军港。

清末郭家店这个小村落大约有二十来户人家在小土山东面北坡居住以打鱼为生。家父九岁那年(18年)夏天某日下起了大雨,这雨下的非常大像瓢泼一样,当时家贫住的是草房窗是纸窗。窗上层可以掀上去,如果上层不掀上,无法看到外面的景象。

九岁的父亲下面还有三个妹妹和奶奶五人坐在炕上看着窗外的大雨,忽然间在窗外大雨中出现,这条龙有现在耍龙灯的龙那么长,是绿色的身上金是金鳞是鳞(父亲原话)非常漂亮,尾巴在后面直搅四个爪子前后各两个并在一起,飞腾的高度有现在电线杆那么高,飞的速度不快一趑趑飞过去。这时孩子看见惊呼:“龙!龙!”奶奶当时吓的说:“悄悄的!(因为龙太大)。大约十分钟功夫龙又从窗外飞过去,东西飞个来回瓢泼大雨继续下,谁也不敢出去看龙究竟飞到什么地方去了。大雨过后郭家店二十来户人家全都目睹了这条真龙,讲了好多日子。

当时有位姓徐人家媳妇待婆婆不好那媳妇见到龙以后心里有愧害怕一下就抱住婆婆身上,龙在她家上空打个旋飞走。

父亲是一位非常忠厚诚实的人,虽然脾气暴躁可是从不说谎,在世时见到亲戚朋友常提到小时看见的那条龙。直到病重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九岁时见到的那条龙。奶奶在世时,也常常提到18年见到的那条龙。

父亲在世时我常常问他那条龙是从哪儿飞来的。他说谁也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的,也不知飞到什么地方去了。当时谁也不敢出去看。遗憾的是当时没有录象机、摄象机之类的器材,否则就能拍摄下来留传千古。

至于龙没长翅膀为什么能腾空在大雨中飞翔违反了现代物理学原理,这问题在我心中一直困惑了好多年,有待专家学者研究。

一大一小两条龙

作者:小七 2005-05-10 15:50

乌云里的龙在一个炸雷后不见了

作者:悠品 日期:2003-11-6 13:56:00

听我阿姨说她小时侯倒是见过龙的,大、小两个阿姨都同时看见,那时好象是阴沉沉的天满是乌云,乌云都灰沉沉的压得很低,雷打得很厉害,我阿姨在二楼的窗口上看见一团很大的乌云里有物体在扭动,很粗的身躯,形状象蛇,但没看见头,身上的鳞片很大,在云里翻腾,一个炸雷后就消失了,再也没出来过。我妈妈当时在楼下,可就没这么好眼福了,不用说,我更没眼福!

一条**的龙

作者:莫乎洛伽回复日期:2004-4-23 17:13:00

我父亲告诉我的,他八九岁的时候(六O年左右),一天晚上偶尔在天上看到一条**的龙,鳞爪俱全,好一会儿才消失。我在一本叫〈天下奇闻〉的书上也看到过有人有类似的经历,跟我父亲看到的非常相似。

一条浑身是火的巨龙

作者:羽姬 日期:2005-3-15 14:10:00

去世的奶奶也和我讲过类似的事

记得是我十岁左右那年,七月里下了好久的雨,大约二十多天,到处湿得让人心烦

那时的天气预报还不像现在这样可以一下子预报未来两三天的天气情况,只是预报第二天的天气,然后顺便猜测一下后天的而已

然后雨下到二十多天的时候,奶奶忽然就对我们说雨差不多该停了

我们都没往心里去,因为天气预报报的是明天有大雨,而因为云区较大,雨会持续四到五天左右的样子(因为年龄较小记不太清楚只是因为那场雨持续的时间实在太长才会还一些印象)

晚上入睡的时候,外面的雨依然让人心烦地下着,颇有气势

但是第二天一早起床,家里的人都一愣外面居然是朗朗的阳光

天空水洗过一般蓝得透亮

天气预报中那持续的大雨不知道下到什么地方去了

我们非常奇怪就问奶奶怎么知道雨要停了

奶奶告诉我们说她前天晚上看到火龙了

一条浑身是火的巨龙盘在前面邻居的房顶上方。由于是从窗户看出去的原因,奶奶看不清龙到底是盘在房顶上还是盘在房上的天空中。周围的天空都被它身上的火焰照亮而呈现隐隐的红色,它不像我们平时想像的一般张牙舞爪,而只是盘曲着偶尔动一下龙头和金色的利爪

奶奶听老人说过火龙现就是雨要停了,所以才对我们这么说

新加坡出现金色的龙

作者:蓝天雨

回复日期:2003-11-30 22:22:00

我的母亲小时候曾经看过龙,这是亲口对我说的,在她的记忆中是发生在新加坡的一个区里,这地方叫火城,当时新加坡不很繁荣,建筑方面很简陋,到处都是凌乱的房屋。我的母亲当时是十来岁的小丫头,那天天空黑云密布,看是要下雨了,她也不当一回事,不久隔壁的邻居喊她说“快来看呀!有龙啊!当时我母亲也不相信有龙,为了好奇她也往屋外看去,天呀真的有龙,是一条金色的龙呀!”不一会儿另一条街的工厂着火了,我母亲说听一些邻居讲这间工厂的老扳对员工很不善,所以是这条龙惩罚他的,是真是由人们去猜测,她说这条金龙和画中的龙是一样,当人们说世界上没有龙时,她总会对他人说她曾看过龙,可是大家都不相信她,我是半信半疑…。

黑山子村出现黑白二龙

龙现人间 2000年8月31日

宇宙到底有多大,其中有多少奥秘,一直是科学家们探索研究的课题。他们不知花费了多少时间精力,但成果却微乎其微,既而这个猜想那个设随即而出。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却仍然在他们愚见所划的框框里爬行。

事情就发生在这阴雨连绵的初秋。那天是8月4日,一场倾盆大雨刚刚过去,整个村庄就象笼罩在云雾里一样。突然天地间乌云滚滚,以排山倒海之势上下翻腾,人们从来没见过这种现象,吓坏了,家家户户屋门紧闭。但是人中毕竟还有胆子较大的人,一位20几岁的小伙子走出家门来看个究竟。他走遍了整个村庄除了浓云密布外没什么异常。到了村子外头,他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两条龙趴在地上!他迷糊了,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揉了揉眼睛,又拧了拧胳膊,发现还有疼痛的感觉,他知道这不是做梦。他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打量,龙的角,鳞,爪,尾都和画像中的一样,只是龙须短了些罢了。他转身往回就跑,一边跑一边喊:"快出来看呀,天上的龙掉下来啦,大家快来看呀!"人们听到这一消息都涌出家门,赶到村头,大夥奔走相告。于是这一惊人的消息很快传遍了乡里。

顿时黑山子村人群涌动,热闹非凡。有人把这一场面拍了下来。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也来了,然而他们却说了一通让人听不明白的理论。很快警察把人们驱赶走了,留派专人看守。就在这看管期间,那条白龙在一阵乌云翻腾之后不见了。人们对白龙的消失无法解释,对留下来的黑龙也束手无策。这时一位70多岁的老农说:"我听说几十年前也出现过这样的事,人们为了让龙能返回去就往龙身上泼水。"他让几个年轻人去村里拿了几张席子搭成一个帐篷,再用车拉来水,用水管往席子上浇水,让水从席子缝中滴到龙的身上。

2000年9月,出现在吉林抚松山城

2000年9月18日傍晚18时10分余,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西麓,素有「人参之乡」美称的抚松山城上空,出现了可见的神龙!

当时,夜幕初临、天已微黑。山城西北方向上空,突然出现了奇异的光亮,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异光越来越变得多彩,仿佛预示神迹将要来临。果然,先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继而看见了龙的全身,并且越来越近,龙嘴、龙须、龙爪乃至龙鳞,全都清晰可辨,浑身发着神光,时而团曲、时而伸展,时而盘旋、时而翻滚,龙嘴时张时合,所有的人都瞠目结舌,被这神奇的景象震慑住了,惊叹:「真的有龙哎!」这一景象大约持续了二十多分钟,大多山城百姓均目睹了这一幕,为数不少的人目睹了全过程。最后,神光渐敛,在变成暗红色后,神龙渐渐隐去…… (当晚八时余,抚松的朋友来电,详细向我描述了整个过程,现笔录整理如前。)

作者: 凤凰山上雨初晴 2005-6-1 08:56

黑龙江绥化的东津湖曾经传言有龙,但后来消息被封锁.

吉林抚松1995年就出现过龙

--龙岗双龙与抚松金龙之谜 --

来源:新华网吉林频道

龙,对于人类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谁都知道龙的形状;说陌生,一般人谁看到过真龙?

有人说龙在海里,在天上,谁见过?

清?光绪三十四年,刘建封考察长白灵光塔时记录到“龙岗双龙”的消息,特转述如下,供读者参考:

塔甸于祥鳞云:光绪丁末年五月间,日夕大雨,忽见双龙跃于龙岗,旋自西南陡起狂风,吹出无数黄云,直奔白山而去。 

“塔甸”,据称是今长白镇,“龙岗”系今塔山;光绪丁未年即1907年。于祥鳞说看见两条龙腾空直奔长白山而去,伴随着狂风黄云。

倘若于祥麟一人之言不足为信的话,那么,1995年3月22日下午4点钟左右,抚松县城许多人目睹天上之龙则令人难以解释了。

这天下午4点左右,抚松县城西江公园一带有工人、干部等20多人忽然发现西山上空出现一条“龙”。通身为金红色,龙眼龙须;龙鳞等情晰可见,头朝东南,尾朝东北。发现者大为惊讶,奔走相告,等有人通知记者摄相,“龙”已离去,实在遗憾。

抚松“金龙”发现人数众多,“龙”在空中滞留二十多分钟,这个现象,使人迷惑不解。远离抚松县城东几十公里的北岗大顶子村,正在参场干活的参农们也发现并清晰地观看了“金龙”这一奇迹。

有人认为,可能是云形成了龙形。但几十名亲眼看见“金龙”的群众坚决否认“云”之说,理由是当时天空万里无云,怎么会单独有一“龙形云”?况且龙头、龙目、龙须、龙鳞、龙身、龙尾,均清清楚楚,决非云彩所能构成。

描写江南景色的资料 急!!!!!!!!!!~~~~~~~~~~~~~~~

江西南昌市的滕王阁、湖南岳阳市的岳阳楼和湖北武汉市的黄鹤楼被人们誉为“江南三大名楼”.

楼阁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建筑,“楼,重房也”;“阁,楼也”。这就是说,楼阁一般都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建筑,且都以木质为主要结构。在我国古代,不管是佛、道、儒这些宗教门派,还是贵族,都把楼阁看作是神圣、尊贵和威严的象征。在修建的众多楼阁中用于观景、赏景的楼阁很多,也分布很广,南方有,北方也有,但是南方居多。这些楼阁一般临水而建,湖光山色,波光粼粼,景色秀美。所以,这些楼阁也是文人雅士们汇聚之所,许多文学名篇也因这些楼阁而诞生,而这些楼阁也因这些文章的流传而声名远扬。当然比较有代表性的要数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滕王阁、黄鹤楼和岳阳楼了。

滕王阁

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赣江之滨的滕王阁,自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建成之后,历经磨难。在建阁至今的1300多年中屡毁屡建,而每次重修,不但都能够再现古阁的风姿,而且规模也是越建越大。1926年滕王阁最后一次被毁于北洋军阀邓如琢手中。1983年10月1日正式开始了第29次滕王阁的重修工作,1989年落成。新阁共9层,高57.5米,是一座大型的仿宋建筑,也是江南三大名楼中最高的楼阁。在阁的第六层东西两面,各挂着写有“滕王阁”三字的大匾,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字体;阁的三个明层四周,均建有平座栏杆,以供游人远眺;在第五层的屏壁上,还镶嵌着铜制的王勃《滕王阁序》碑;在滕王阁的门柱上,还有亲笔手书的《滕王阁序》中的佳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高宗永徽四年,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婴任洪州刺使时所建滕王阁的初期,也只是将此阁作为达观贵人们上元观灯、春日赏花、夏日纳凉、九重登高、冬日赏雪、阁中品茶、聚餐饮酒、听琴观画之场所。滕王阁修成22年之后,即唐上元二年(675年),著名青年文学家王勃应洪州都督阎伯屿之邀,登阁赴宴,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滕王阁从此名扬四海。唐代中丞御史王仲舒再次主持重修滕王阁完工后,还特邀了大文学家韩愈为此阁写下了古今佳作《新修滕王阁记》一文;大诗人白居易的《钟陵饯送》、杜牧的《怀钟陵旧游三首》、朱彝尊的《登滕王阁》等,至今还都为人们所传诵。

滕王阁在历史上有几处,其中最知名的是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登阁纵览,春风秋月尽收眼底,近可见仿古商业街迂回曲折,错落有致,西侧赣江、抚江浩浩汇流,远处长天万里,西山横翠,南浦飞云,长桥卧波,令人心旷神怡。

滕王阁始建于唐代,后几经兴废,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其规模为:三层,高27米,宽约14米。今天的滕王阁,连地下室共四层,高57.5米,占地达47000平方米。

滕王阁为历代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之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设宴阁上,命诸大臣、文人赋诗填词,观看灯火。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呵成,写下这篇千古名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从此,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著称。王勃作序后,唐代王绪写《滕王阁赋》,王仲舒写《滕王阁记》,史书称之为“三王记滕阁”佳话。文学家韩愈也撰文述“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丽绝特之称”,故有“西江第一楼”之誉。1300多年来,滕王阁历经兴废28次,可谓惯看春花秋月,饱经雨雪风霜。

重修后的滕王阁,高耸于南昌城西,赣江之滨。步入阁中,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在第一层正厅有一幅表现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巧妙地将滕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第二层正厅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笔重彩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至明的80位各领风骚的江西历代名人。这与第四层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地灵图》,堪称双璧,令人叹为观止。第五层是凭栏骋目的最佳处。进入厅堂,迎面是苏东坡手书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亦都与阁有关。

黄鹤楼

今天我们看到的黄鹤楼,是年武汉市人民在她最后一次被烧毁(清光绪十年黄鹤楼因附近民房失火殃及而被毁掉)的一百周年之际重新修建的。她是一座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的建筑,高51米,仅次于滕王阁,明面上看为5层,实际上还有五个夹层,共为十层。因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而从原来的黄鹄矶移到了蛇山的高观山上。黄鹤楼是现代武汉市的标志和象征。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东吴夺回荆州之后(公元223年)。最初建楼的目的是东吴为了防御蜀汉刘备的来犯,作为观察了望之用。历史上对于黄鹤楼有很多有趣的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有一个姓辛的人家,在黄鹄矶上开了一个小酒馆,他心地善良,生意做得很好。一次酒家热情地招待了一个身着褴褛道袍的道士,并分文不收,而且一连几天都是如此。一天道士酒后用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尔后两手一拍,墙上的黄鹤竟跳到桌旁翩翩起舞。道士对这个姓辛的酒家说,画只黄鹤替你们招揽生意,以报酒家的款待之情。从此以后,来此饮酒观鹤的人越来越多,一连十年酒店生意兴隆,顾客盈门。酒家也因此一天天地富裕起来。酒家为了感谢道士,用十年来赚下的银两在黄鹄矶上修建了一座楼阁。起初人们称之为“辛氏楼”。后来,为了纪念道士和黄鹤改称“黄鹤楼”。

黄鹤楼在历史上就是文人墨客汇聚的场所,并留下很多不朽名篇。唐代诗人崔颢的七律《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将黄鹤楼的地理、环境、传说和楼的雄姿,诉说得淋漓尽致,以至于唐代大诗人李白到此之后,想写诗赞颂黄鹤楼,因看到了崔颢的佳作,不得不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叹。历代登楼赋诗者很多,仅唐代就有崔颢、李白、王维、孟浩然、顾况、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杜牧等等。像李白所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全诗气势磅礴,情景交融,古往今来一直被人们所称道。

岳阳楼

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西岸的岳阳楼,她是三国时期(公元215年)东吴将领鲁肃为了对抗驻守荆州的蜀国大将关羽所修建的阅兵台,当时称为阅军楼。据记载,这就是最早的岳阳楼的原型,也是江南三大名楼修建年代最早的楼阁。

唐代四年(公元716年),中书令张说遭贬,谪戍岳州(今岳阳市)。次年,张说便在鲁肃的阅军楼旧址上重建了一座楼阁,并正式定名为岳阳楼。

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大臣滕子京受排挤,被贬岳州后,重修了岳阳楼。建成后,滕子京请当时的名臣、大文学家范仲淹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其中的“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被中外广为传诵,亘古不衰。岳阳楼也与范仲淹的这篇《岳阳楼记》一起声名远播。 故有湖南岳阳楼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说到这篇《岳阳楼记》还有一段故事。现在岳阳楼的一层和二层大厅中各镶嵌着一块用紫檀木雕刻的《岳阳楼记》。但为什么一个楼里要放两块同样文章的碑刻呢?据说,《岳阳楼记》是清代乾隆年间大书法家张照的手笔,其书法、雕刻加之上乘的木质,堪称世间佳品。后来当地有一位擅长书法的县官,为了显示自己,想借岳阳楼和范仲淹的这篇文章而使自己能够名垂千史,便模仿了张照的笔迹,重抄写了一篇《岳阳楼记》,也刻在质地同样的木板上,就连字体的大小、形状也与张照的《岳阳楼记》一模一样。但是刻字匠对县官的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心怀不满,而又不敢违抗,便将其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居”字的一撇故意刻得很细,使其与正常的字区分开。野心的县官把张照的《岳阳楼记》拆下来,换上自己的,然后将张照的手书放在船上试图运往别处,不料船行至洞庭湖中时,风浪大作,船翻于湖中,县官和张照手书的《岳阳楼记》碑刻均落入水中,野心县官被淹死。在以后洞庭湖的清淤中人们打捞上来了张照的《岳阳楼记》,因其雕刻于很好的木质之上,张照的手书没有因水泡受到太大的损坏。由于县官和张照的两块《岳阳楼记》的笔迹太相似了,都可为书法之珍品,所以真两块《岳阳楼记》的碑刻就同时挂在岳阳楼的一层和二层了。

现在我们看到的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中惟一的一个木质结构的建筑,她从清朝时期重修后,历经百余年加之几十年的战乱而没有被毁。虽说楼的高度仅有19.72米,比滕王阁和黄鹤楼的规模小得多,但是这个屹立在洞庭湖边上的古代建筑,也可以说是江南三大名楼中惟一不是在建国后重新修建的,并且是保留完好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的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