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风韦帕影响旅行吗2019台风韦帕登陆海南有哪些影响+三天天气预报

2.海南万宁属于什么气候

3.竺可桢的资料

台风韦帕影响旅行吗2019台风韦帕登陆海南有哪些影响+三天天气预报

雷州中央天气预报_雷州 天气预报

台风韦帕目前已经登录海南了,想要去海南旅行的小伙伴们注意了,这里目前不适合前去游玩,未来几天海南的天气情况也可以先了解一下,下面是相关信息内容。

影响旅行吗

影响。

海南铁路公司宣布海南环岛高铁、海口市郊列车先后自31日14时、21时起停运,将根据台风影响程度决定后续运输方案。

据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介绍,受“韦帕”影响,该机场当天启动了防台**预警。截至19时20分,该机场当天执行航班281架次,取消航班2架次,受天气影响进港备降其它机场2架次。另外飞往呼和浩特、哈尔滨、南昌等地的航班由于航路天气影响出现小范围航班延误。

为做好可能出现的大面积航班延误的旅客安排,海口美兰机场提前与旅行社沟通房源、车辆情况,并准备一次性雨衣、热水桶、茶水车、餐食储备等物资,对场区及重点区域进行加固、清理、疏通,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当天,三亚凤凰机场受台风影响共取消6个航班,其中4个进港航班。

机场方面提醒,本次台风预计风力强度高、持续时间长、破坏力较大,旅客出行需注意安全,建议出行前提前向航空公司了解航班动态,确认航班情况后再出行。

此外,南方电网海南电网公司、海南海事局等相关部门,均针对台风启动了四级应急响应。

电力部门开展供电设备特巡特维工作,加强对辖区线路进行巡查等工作;海事部门则密切跟踪台风动态,收集气象预报资料,并通过甚高频广播、手机短信平台等渠道向港航企业及船舶发布气象海况信息,并加强对客滚船、危险品船、无动力船等重点船舶的动态监管。

最新消息

从海南省气象台了解到,今年第7号台风“韦帕”8月1日凌晨1点50分前后在文昌翁田镇沿海登陆。7时其中心在文昌市境内。预计,“韦帕”将于1日中午前后在广东雷州半岛再次登陆,之后移入北部湾,1日夜间到2日白天在广西到越南北部一带沿海再次登陆。受“韦帕”影响,8月1日~2日白天,海南岛陆地和近海仍有强风雨天气过程。

据悉,海南省气象局2019年8月1日7时50分继续发布台风预警,2019年8月1日8时00分继续发布暴雨预警。

受“韦帕”影响,7月31日8时~8月1日6时,海南岛北部、西部和中部地区普降暴雨到大暴雨、个别乡镇出现特大暴雨,其余地区出现中到大雨、局地暴雨。据统计,海口、澄迈、文昌、定安、昌江、屯昌、儋州、临高、东方和白沙10个市县共有52个乡镇(区)雨量超过100毫米,其中海口共有6个乡镇(区)雨量超过200毫米,最大为海口石山镇288.3毫米。

过程风雨实况统计,7月30日20时~8月1日6时,强降雨中心出现在海南岛北部、西部和中部地区。海口、澄迈、文昌、屯昌、定安、临高、昌江、儋州、白沙、东方和琼中11个市县共有69个乡镇(区)雨量超过100毫米,其中海口、澄迈和文昌3个市县共有10个乡镇(区)雨量超过200毫米,最大为海口石山镇312.0毫米。另外,海南岛北部和东部沿海陆地普遍出现7~9级平均风,阵风8~10级,其中澄迈老城镇测得最大阵风11级(30.8米/秒)。

据监测,今年第7号台风“韦帕”8月1日凌晨1点50分前后在文昌翁田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9级(热带风暴级2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85百帕。登陆后,“韦帕”在海南岛东北部回旋少动,07时其中心位于北纬19.7度、东经110.7度,也就是在文昌市境内,中心附近最大风力9级(2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85百帕。

海南省气象台预计,“韦帕”将以每小时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强度继续加强为强热带风暴,将于1日中午前后在广东雷州半岛再次登陆,之后移入北部湾,1日夜间到2日白天在广西到越南北部一带沿海再次登陆。

受“韦帕”影响,8月1日~2日白天,海南岛陆地和近海仍有强风雨天气过程。

陆地方面,预计8月1日,海南岛北部、西部和中部地区有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东部和南部地区有大到暴雨。8月2日白天,北部和西部地区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中部、东部和南部地区有小到中雨。

预计,8月1日8时~2日20时各地过程雨量:海口、澄迈、临高、儋州、昌江、白沙和东方100~200毫米,局地250毫米;定安、屯昌、文昌、琼中、五指山、乐东和保亭50~100毫米;琼海、万宁、陵水和三亚25~50毫米。

另外,8月1日~2日白天海南岛北部和西部沿海陆地将伴有9~10级,阵风11~12级的大风;其余地区风力6~7级,阵风9级。

海洋方面,预计8月1日~2日白天,琼州海峡、海南岛西部海面和北部湾海面风力9~10级、阵风11~12级;海南岛东部和南部海面风力8~9级、阵风10~11级;西沙、中沙群岛附近海面风力6~7级、阵风8~9级;南沙群岛附近海面风力6~7级、阵风8级。2日夜间起各预报海区风力逐渐减小。

江淮江南等地有高温天气

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预计8月1日白天,黄淮南部、江淮、江汉、江南、河北东部、山西西南部、陕西南部、内蒙古西部、甘肃北部、新疆南部等地最高气温达35℃,其中,江汉东部、江淮中西部、江南中东部、新疆南疆盆地和吐鲁番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达37~39℃,局地可达40℃以上。中央气象台8月1日6时继续发布高温**预警。

全国高温区域预报(8月1日8时-20时)

未来三天具体预报

8月1日8时至2日8时,广东中南部、广西中南部、福建南部、海南岛等地有大到暴雨,其中,广东南部、广西南部、海南岛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100~200毫米)。另外,山东南部和西北部、河南中东部、河北南部、苏皖北部、云南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局地暴雨。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小时降水量30~50毫米,局地可达70毫米以上),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华南南部、新疆沿天山地区等地的部分地区有5~7级风。北部湾、琼州海峡、南海西北部和中西部海域将有8~9级、阵风10级的大风。

全国降水量预报图(8月1日8时-2日8时)

8月2日8时至3日8时,华南、贵州大部、云南南部、西北地区东部、四川盆地中西部、华北东部、黄淮东北部、东北地区东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其中,广东西南部、广西中南部、四川盆地西南部、甘肃东部、宁夏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暴雨,广西南部局地大暴雨(100~150毫米)。华南南部、西北地区东部、江南东部沿海地区、内蒙古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4~6级风。北部湾、琼州海峡将有8~9级、阵风10级的大风。

全国降水量预报图(8月2日8时-3日8时)

8月3日8时至4日8时,华南大部、云南南部和东部、四川盆地、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河套地区、华北中部、黑龙江北部、吉林东部、浙江东部等地有中到大雨,其中,广西西部、云南东南部、四川盆地西南部、宁夏北部、陕西北部、内蒙古河套地区、河北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暴雨(50~80毫米)。江南东部沿海地区、西北地区东北部、内蒙古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4~6级。北部湾将有6~7级、阵风8级的偏南风。

全国降水量预报图(8月3日08时-4日8时)

海南万宁属于什么气候

问题一:海南省万宁市兴隆镇属于什么气候 海南万宁市兴隆华侨旅游经济区,兴隆是一个经济开发区,行政级别是县级市,兴隆以前叫兴隆镇

问题二:海南万宁市的气候怎样? 宁市属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特征表现为:一是气候温和、温差小、积温高。年平均气温24℃,最冷月平均气温18.7℃,最热月平均28.5℃;全年无霜冻,气候宜人;二是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2400毫米左右;三是日照长,年日照时数平均在1800小时以上。

问题三:三亚万宁气候 三亚地处低纬度,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5.7°C,气温最高月为6月,平均28.7°C;气温最低月为1月,平均21.4°C。全年日照时间2534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347.5MM。素有“天然温室”之称。

问题四:海南省万宁市的天气怎么样... 中国天气网讯 目前,今年第13号热带风暴“彩虹”逐渐向广东湛江到海南万宁一带沿海靠近,强度还将有所加强,并将于今天后半夜到明天中午在这一带沿海登陆。“彩虹”将在广东湛江到海南万宁一带沿海登陆中央气象台预计,今年第13号热带风暴“彩虹”中心将以每小时20-2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还将有所加强,并将于今天后半夜到明天中午在广东湛江到海南万宁一带沿海登陆。今天(9月10日)早晨,南海热带低压加强成为今年第13号热带风暴“彩虹”,上午8时40分,中国气象局启动气象灾害Ⅳ级应急响应命令。海南、广东省气象局启动气象灾害Ⅲ级应急响应命令。下午17时,热带风暴“彩虹”的中心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偏南方向大约240公里的南海北部海面上,就是北纬19.4度、东经113.3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20米/秒)。中央气象台台风海洋预报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钱传海表示,由于副高目前比较稳定,因此路径也不会有太大变化,向西偏北移动。由于副高未来加强,因此移动速度会比预期加快,登陆时间也可能会提前。气象部门将密切监测第13号热带风暴未来动向,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做好防台气象服务工作。

中央气象台紧急连线海南、广东、广西气象台会商讨论台风情况(赵嫣嫣摄)“彩虹”主要挟雨为主 风力不强受“彩虹”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今天白天到明天中午,南海大部、北部湾、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台湾海峡将有6-8级大风,部分海域阵风可达9-10级,广东沿海、海南沿海、广西沿海的风力有6-7级,部分地区阵风可达8-9级;广东沿海和海南大部将有中到大雨,其中雷州半岛和海南东部的部分地区有暴雨,局地大暴雨。专家表示,这个热带风暴相对来说算是个温柔型,下雨为主,风力不是很强。对于海南和广东沿海一带来说,目前当地已经做好了防台的准备工作,且“彩虹”带来的雨水对缓解旱区的旱情也可以起到一定作用,因此,“彩虹”可能会是一个利大于弊的“优质台风”!从下午14时的卫星云图来看,海南已受“彩虹”云系的影响出现了降水,海南文昌6小时的降雨量达7毫米,还不足10毫米。另外,雷州半岛也下起了小雨,风力不大。专家提醒,由于“彩虹”将给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带来风雨,因此在广东、海南的全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可能会受到影响,请有关部门及时做好准备。

连线专家:中央气象台台风海洋预报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 钱传海(赵嫣嫣摄)背景资料:9月台风依然很活跃 登陆强度强通常每年7月-9月,是热带气旋影响我国的集中期,但9月登陆的强度平均最强(半数以上是台风或以上强度)。据1949-2007年的气象资料数据显示,我国9月总共登陆了104个。其中热带风暴20个,强热带风暴30个,台风或以上54个,台风或以上强度占到了一半以上!相关阅读

今年第13号热带风暴“彩虹”

问题五:2016海南万宁天气多冷 海南万宁天气预报

10月26日(今天)

多云

24~32℃

东风 2级

10月27日(周四)

多云

24~32℃

东南风 3-4级

10月28日(周五)

多云

24~33℃

东南风 3-4级

问题六:海南五指山和万宁哪块气候好 五指山我个人比较喜欢

问题七:海南 五指山 气候 为什么比万宁好? 中东地区肯定不如我们,连水都喝不上西欧靠海,如果喜欢连绵有雨的海洋性气候,那里不错非洲太热,又有沙漠,不行美国跟中国差不多,不过不是季风性,四季气温变化没有中国这么显著南美洲连年都是雨,又热,不行南亚是热带季风气候,雨季的时候,几乎是热带雨林降水量的两倍,恐怖赤道附近都是热带雨林气候,理论上说,是不适宜人们生活的 *** 半岛和撒哈拉沙漠,又热有没水美国气候不错,气温稳定,水也不多,不过污染严重澳大利亚的环境是很好的的俄罗斯,加拿大,那都是人口稀少的地方,那么大块土地,没人住,是有原因的总结说来,我国气候类型很多,也有很多选择,别的国家很少有这样的气候多样性,仅从自然气候来说,我国是很好的

竺可桢的资料

地理学家竺可桢(1890—14年)

竺可桢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建国前他先后执教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和中央大学,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1936年出任浙江大学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他担任中国科学院第一任副院长,同时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他还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并于1962年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他为发展我国科学和教育事业,奋斗了半个多世纪,真正做到了鞠躬尽,呕心呖血,他不愧是我国近代科学家、教育家的一面旗帜,气象学界、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

竺可桢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市人。于1890年出生在东关镇一个普通家庭里。他的大哥是一位从事语文教学的秀才。在家庭的影响下,他从小就在私塾里读书,学习十分勤苦。中学阶段,读书于上海澄衷学堂和复旦公学,后又到唐山路矿学堂读书。由于他学习努力,成绩卓著,五次考试都名列全班第一。191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公费留学生,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学习农学。后又转入哈佛大学地学系专攻气象。哈佛大学求实崇新、自由探讨的学风,给他深刻影响。1918年他以台风研究的优秀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时年28岁。他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回到了祖国,先后执教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0年他受聘担任南京高师地学教授,次年,学校改称东南大学,在竺可桢主持下,建立了地学系,下设地理、气象、地质、矿物四个专业,并新任系主任。这是我国高校建立地学系之始。1927年学校又改名中央大学。在此期间,他一面担任地理系主任,主持日常行政工作;一面教授地学通论。气候学,气象学等课程,培养了我国第一批气象学和地理学研究及教育人才。张宝堃、吕炯、黄厦千、沈孝凰、胡焕庸等,都是这个时期培养出来的优秀学者。他还积极参加中国科学社,做了大量宣传工作。

在东南大学任教期间,他积极筹建校南农场气象测候所。1922年他主持购买了各种仪器设备,定期观测温度、湿度、气压、雨量、日照等项目。逐月发行南京气候报告。这是我国自建和创办气象事业的起点和标志。

1927年北代胜利,筹建中央研究院,下设观象台筹备委员会,分设天文、气象两研究所,担任中国气象学会副会长的竺可桢,又被任命为气象研究所所长。这时的气象研究所,既是全国的气象学术研究单位,又是领导全国气象事业建设的国家机构。竺可桢白手起家,克服了重重困难,努力发展我国气象事业,他首先领导了中国气象台站网的建设,提出了《全国设立气象测候所书》在十年的时间内,全国建立气台10处,测候处150处,雨量测候所1000处。在气象所成立的当年,就首先建成了南京北极阁气象台,这是我国近代气象科学事业的发祥地,也是当时中国气象科学研究中心和业务指导中心。在此期间,还开展了天气预报业务,拟订了《气象观测实施规程》,统一了观测时制、电码型式、风力等级标准、天气现象的编码等,开展了气象资料整编的出版业务。先后出版了《中国之雨量》、《中国之温度》、《中国气候资料》以及《气象月报》、《气象季刊》、《气象年报》等。1934年他发起成立中国地理学会。

1936年4月,他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他以“求是”为校训,明确提出中国的大学,必须培养“合乎今日的需要”的“有用的专门人才”的进步主张,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团结全校师生,携带图书仪器,先后经浙江建德,江西吉安、泰和,广西宜山等地,于1939年底迁至贵州省遵义和湄潭。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他一面组织师生上课,一面以实际行动支援抗战,并为当地群众服务。在民主爱国的中,他始终站在进步学生一面,保护浙大师生的爱国正义行动。办学中,他十分重视学生的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注意培养学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广博的知识,注重学生的实践训和智能培养,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

1949年4月杭州解放前夕,竺可桢领导浙大师生,积极准备迎接解放。同时电告国民党,坚决拒绝迁往台湾。他一个人隐居上海,闭户谢客,迎接解放。解放后,他高兴地出席了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积极投身新中国的建设。新中国成立后,竺可桢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同时兼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主任、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等职务。还被选为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

作为新中国地学界的组织者和教育家,他倡导建立了许多新的研究机构,并培养了大批地学骨干力量。强调地理学一定要摆脱单纯描述,用最新的科学成果和仪器设备,进行定位观测,建立实验室,用现代化的工作方法,综合运用生物、物理、化学、数学等基础科学方面最新的理论来进行研究论证。

竺可桢于1956年领导创建了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并一直兼任主任职务。他多次指出:要合理开发自然,发展国民经济,必须进行大规模的综合考察工作。综合考察应为国家和地方编制国民经济提供科学依据。其任务首先是调查自然条件和自然的基本特征与数量、质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然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的科学方案。早在解放初期,他就急国家之所急,积极投身于海南岛、雷州半岛和广西南部以发展橡胶为目的的地理调查研究工作。1951年又组织筹建了西藏工作队。为治理黄河,他主持组织了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考察队。此后,中科院专门成立了综合考察委员会,组织开展了四项重大考察任务。其一是西藏高原和康滇横断山区研究;其二是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地区的考察研究;其三是热带地区特种生物的研究;其四是主要河流水利的考察研究。在他的支持下。仅 1956—1957年两年间,就先后建立了6个综合考察队。它们是:黑龙江综合考察队,新疆综合考察队,华南与云南热带生物综合考察队。长江、黄河流域土壤调查队,柴达木盐湖科学考察队等。此外,还组织了治沙考察队,南水北调考察队等。到他去世时为止,在他领导下,中科院先后组织了25年规模不同的综合考察队,参加工作的达100多个单位,1万多人次。积累了大批珍贵资料,取得了丰硕科研成果。

竺可桢热情地倡导和组织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农业区划、中国国家地图集等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在他的建议下,设立了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总局和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他关心地质、地震、古生物、土壤、植物、动物、遗传、生理等学科的发展。他重视科学知识的普及工作,把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比作科学的两翼,并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仍撰写了大量科普文章,宣传科学知识。

作为卓越地理学家和地理教育家的竺可桢,不仅创建了我国最早的地理系,培养了一大批地理科学专门人才,而且在许多地理学重大领域和重大问题上,提出了创造性意见。他认为:地理学是经济建设事业中的基础科学,是研究现代地面环境的科学。因而应着重研究现代地表面的岩石圈、水圈、气圈与人类的相互作用,研究地球外壳结构及其组成部分的发生、发展、分布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转换的科学。我国的地理学,正是沿着这一方向健康发展的,在地理学研究方法方面,他十分重视地域分异规律的研究,早在1929年他就发表了《中国气候区域论》,开创了这方面研的先例。1958年他发表了《中国亚热带》一文,指出:不应将热带北界移至南岭,也不应将华北各地、东北南部和新疆南部都划归亚热带。他说:亚热带的气候可以这样规定:即冬日微寒,足使喜热的热带作物不能良好生长。每年冬季,虽有冰雪,但无霜期在八个月以上。作物一年可以有两造收获。他不仅提出了划分的标准,同时明确指出了亚热带的北界和南界。他的见解,得到学术界的公认。

竺可桢在气象气候学研究中的成就,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他早年就从事台风和东亚季风的研究,在气候变迁领域的研究中,更有着卓越的贡献。他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数十年如一日,研究了大量经、史、子、集,及中外文献,研究中国和世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1961年他撰写了《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12年他又发表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初步研究》等学术论文。前者依据北冰洋海冰衰减、苏联冻土带南界北移、世界高山冰川后退、海面上升等有关文献资料记述的地理现象,证明了二十世纪气候逐步转暖,并由此追溯了历史时期和第四纪世界气候、各国水旱寒暖转变波动的历程,发现十七世纪后半期长江下游的寒冷时期与西欧的“小冰期”相一致。最后指出: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可能是引起气候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而为历史气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论据。后一篇论文,可说是他数十年深入研究历史气候的心血的结晶,是一项震动国内外的重大学术成就,他充分利用了我国古代典籍与方志的记载,以及考古的成果、物候观测和仪器记录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研究,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文章指出:从仰韶文化到安阳殷墟的二千年间,黄河流域的年平均温度大致比现在高2℃,一月温度约3—5℃;此后的一系列冷暖变动,幅度大致在1—2℃,每次波的周期,历时约400年至800年;历史上的几次低温出现于公元前1000年、公元400年、1200年和1700年;在每一400年至800年的周期中,又有周期为50—100年的小循不,温度变动的幅度0.5—1℃;气候的历史波动是世界性的,但每一最冷时期,似乎都是先从东亚太平洋沿岸出现,而后波及欧洲与非洲的大西洋沿岸。大变动的原因主要受太阳辐射的控制,小变动的原则与大气环流活动有关。这项研究,博大精深,严谨缜密,为学术界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赞扬。我国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每读一遍使我觉得此文功夫之深,分量之重,为多年所少见的作品,理应侧身于世界名著之林。”日本气候学家吉野正敏说:“在气候学的历史中,竺可桢起了巨大的作用。……经过半个世纪到今天,他所发表的论文,仍然走在学术界的前面。”

在气象科学研究中,竺可桢一向十分重视气象气候与生产及人类生活的联系。早在1922年,他就发表过《气象学与农业之关系》的学术论文。1964年他又发表了《中国气候特点及其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他运用植物学的原理,以太阳辐射总量、温度、雨量三个气候要素为依据,分析了我国气候的特点,气候与农作物生产的关系,论述了我国粮食作物在各地区发展的潜力及限度,为改革栽培制度提出了方向性的意见。这篇论文,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竺可桢也因之受到的接见。

竺可桢又是我国物候学研究的创始者。他从1921年起就观察记录物候。1963年和宛敏渭合著《物候学》出版。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普及了物候学知识,提倡因地制宜,利用物候规律安排农事活动。此书一出就迅速销售一空。

竺可桢热爱中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1962年6月他以七十二岁高龄,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实现了他多年的夙愿。他品德高尚,大公无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治学严谨,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实事求是;他关心青年,奖掖后进,待人诚恳,平易近人;他工作深入,认真细致,鞠躬尽瘁,艰苦奋斗;他坚持原则,追求真理,不畏强御,刚直不阿;他勤奋好学,联系实际,锲尔不舍,始终如一。他不仅在创建近代地理学和气象气候学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他追求真理、公而忘私的精神,他的治学态度和工作态度,也为青年一代树立了光辉的榜样。